社區醫生24小時守護封管控區居民健康 “累是真累,但有意義”
5月18日 ,小紅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全科主任曹豔麗(li) 的手機響個(ge) 不停。一會(hui) 兒(er) 工夫,微信群裏刷出十幾條消息。這是她最近的工作常態,作為(wei) 一名封控管控區醫療保障組組長,她和同事們(men) 每天守護著封管控區裏家家戶戶的健康平安。
在17日的北京市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hui) 上,好消息傳(chuan) 來:包括小紅門鄉(xiang) 鴻博家園二期在內(nei) 的多個(ge) 區域解除封控,降級為(wei) 管控區。但對曹豔麗(li) 而言,安全的弦兒(er) 卻一點兒(er) 也沒放鬆。“管控區居民的就醫需求不斷提上來,下麵片區解決(jue) 不了的就會(hui) 匯總到我們(men) 醫療組。”曹豔麗(li) 說的醫療組一般情況下隻有3個(ge) 人。4月27日,鴻博家園一區6號樓6單元被封控,她和另外兩(liang) 名同事第一時間進駐鄉(xiang) 裏。隨著多個(ge) 區域先後被封控,她們(men) 的醫療組要服務約一萬(wan) 餘(yu) 名封控區居民。
3個(ge) 人“管”好這麽(me) 多人,曹豔麗(li) 底氣足。她說,她和同事曾參與(yu) 疫情醫療保障,有經驗。此次保障團隊組建迅速、配合默契,第一時間摸清了透析、放化療、孕產(chan) 婦、新生兒(er) 底數,提前安排好需要定期就診的患者。“有就醫需求的居民,先將需求提交給社區,醫療組收到社區的通知後,會(hui) 分類處置。”
“我們(men) 還有‘法寶’。”曹豔麗(li) 揚了揚手中的一遝紙,上麵是各家醫院、社區聯係人的電話,“轉診的時候用得著。這些電話都是之前疫情處置工作中一個(ge) 個(ge) 積累下來的。”
自5月9日朝陽區對小紅門鄉(xiang) 提級管控,整個(ge) 團隊服務的人群增加到了近9萬(wan) 人。小紅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立即派出中心16名全科醫生與(yu) 鄉(xiang) 內(nei) 11個(ge) 社區(村)對接,為(wei) 曹豔麗(li) 的醫療組減負。“基本上從(cong) 早到晚都在打電話。”曹豔麗(li) 習(xi) 慣性地揉了揉太陽穴,“每個(ge) 人一天最多要處理上百條的就醫需求。”生病不分時間,她和同事24小時待命。“晚上12點前根本不敢睡,12點後又不敢不睡,怕第二天工作沒精神。”
這些都是社區醫生每天的常態。曹豔麗(li) 說:“累是真累,不過我們(men) 的工作沒有白做。這麽(me) 多天,沒有一個(ge) 人的病情因為(wei) 疫情而耽擱,是我們(men) 最大的成就感。”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