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急救中心西部急救中心站黨支部書記李紅岩:生命轉運線
2003年,他參加北京首批非典患者轉運,自己也不幸被感染,康複後再次遞交請戰書(shu) ;2009年參與(yu) 到甲流疫情的轉運工作中;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他重披“戰甲”;2021年千裏護送患者返回家鄉(xiang) ;2022年4月,他被抽調到機場疫情防控專(zhuan) 班,嚴(yan) 守國門……這些年,在急救轉運這條生命轉運線上,李紅岩用行動詮釋了忠誠、擔當、奉獻。
2003年春天,北京出現了第一位非典型肺炎患者,並且在數周內(nei) ,感染人數持續上升!
病魔肆虐,群情不安。
在抗擊疫情阻擊戰中,承擔救治任務的定點醫院是主戰場,承擔病人轉運任務的急救車則是最重要的生命轉運線。作為(wei) 北京公共衛生領域重要組成部分,北京急救中心第一時間作出部署,成立轉運小組。
這到底是什麽(me) 病?怎麽(me) 治療?能不能治愈?當時,人們(men) 對這種新出現的傳(chuan) 染病一無所知。“什麽(me) 都不清楚,隻聽說這病來得很急,高燒不退,呼吸困難,有的人挺了十幾天沒挺過去,人就沒了。那時候去轉運非典患者,無異於(yu) 戰場上加入敢死隊。”
那年,李紅岩從(cong) 部隊轉業(ye) 到北京急救中心車管科才一年時間。“什麽(me) 是軍(jun) 人該有的樣子?關(guan) 鍵時刻能站得出來 ,危難時刻豁得出去!”李紅岩毫不猶豫地報名“敢死隊”。
李紅岩成為(wei) 了轉運小組的第一批成員。3月份時每天新增兩(liang) 三例,到了4月份時,病例一下子上來了。李紅岩白天在科裏上班,晚上轉運確診病人,每天出車八九趟,工作時間在15個(ge) 小時以上。就這樣連軸轉了一個(ge) 多月,終因過度疲勞,免疫力下降,不幸被感染。
在地壇醫院住了20多天,39度高燒就達10多天。身體(ti) 康複、結束隔離後,他再一次向黨(dang) 組織遞交請戰書(shu) ,要求重回轉運一線。他在請戰書(shu) 中說:“在抗擊非典的關(guan) 鍵時刻我住院了,覺得自己像個(ge) 逃兵。”
戰勝過非典的李紅岩從(cong) 來沒想到,17年之後,另一個(ge) 名叫新冠的病魔會(hui) 來襲。“既然來了,那就再次打贏它!”刻在軍(jun) 人骨子裏的是一股永不服輸的勇氣。
這時候,李紅岩已經成為(wei) 北京急救中心西部急救中心站的黨(dang) 支部書(shu) 記。他不敢有半點的疏忽,堅持以站為(wei) 家,吃住都在辦公室,一個(ge) 多月沒回過家,以便於(yu) 隨時隨地應對處理各種突發情況。
2021年3月4日下班路上,李紅岩接到電話,說有7名陽性病例需要連夜送回泰州和杭州,組織決(jue) 定由他帶隊護送。
李紅岩立即掉頭趕回分中心,抓緊時間安排車輛,準備長途所需各種裝備物資,一切謀劃妥當之後趕到中心總部集合。
3輛負壓轉運車、1輛物資保障車、1名醫生、6名司機、2輛警車、6名警察組成了一支轉運隊,當晚10點半在首都機場接上病人出發。
一路風馳電掣,李紅岩和另一名司機輪換著開車,誰困了就靠在副駕上眯一會(hui) 兒(er) 。“速度要快,還要降低傳(chuan) 染風險!”在路上,李紅岩跟泰州市急救中心反複溝通,最終商定由泰州急救中心派車直接在高速路出入口處進行交接。
3月5日中午10點,轉運組到達高速泰州出口,跟早已等候在那裏的急救車安全順利將1名患者交接。之後,一分鍾都不敢耽擱地繼續趕路,在連續行駛16個(ge) 多小時後,安全到達杭州市第一醫院,按照要求對人員進行交接和對車輛進行洗消後,已是深夜。
杭州急救中心給他們(men) 送來了盒飯。李紅岩第一次發現,原來盒飯這麽(me) 美味,狼吞虎咽地吃完後,“又厚著臉皮跟人家要了一盒”。
經過短暫休息和調整後,3月6日一早,他們(men) 便踏上了返京的路程,快馬加鞭,通宵達旦,3月7日淩晨4點安全順利返回北京急救中心。李紅岩看看裏程表,這才發現,此行往返竟長達3000多公裏!
經過隔離,3月19日,李紅岩又被調到中心確診病人專(zhuan) 項轉運組支援一線,跟當年抗擊非典一樣,奮戰在最危險的地方。
疫情不結束,生命轉運線就不停歇。今年4月1日,李紅岩被抽調到機場疫情防控專(zhuan) 班,工作更加複雜,參加調度會(hui) 、協調人員轉運、進行數據匯總、整理航班信息……完成了一天的工作,時間經常已過淩晨。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