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城房價降勢趨緩,專家:政策效果持續釋放,6月環比有望改善
央廣網北京6月16日消息(記者門庭婷)6月16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2022年5月份70個(ge) 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jia) 格變動情況。5月份,70個(ge) 大中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jia) 格環比總體(ti) 延續降勢,但降勢趨緩,新建商品住宅環比下降城市個(ge) 數減少;一、二、三線城市商品住宅銷售價(jia) 格同比漲幅均有回落或降幅擴大,同比下降城市個(ge) 數增加。
對此,58安居客房產(chan) 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表示,從(cong) 數據來看,雖然房價(jia) 延續降勢,但降勢趨緩,新建商品住宅環比下降城市個(ge) 數已出現減少。市場已經處於(yu) 築底回升階段,信心正處於(yu) 不斷恢複過程中,最為(wei) 艱難的時刻已經慢慢過去,一二線熱點城市的交易市場在政策刺激下正迎來新一輪複蘇,部分三四線城市雖然還處於(yu) 市場底部,但在全國整體(ti) 回暖的趨勢帶動下,後續也有望逐步分批迎來反彈。
新房方麵,5月份全國70個(ge) 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價(jia) 格指數環比漲幅為(wei) -0.2%,同比漲幅為(wei) -0.8%。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yan) 躍進表示,當前新房價(jia) 格指數的規律和特征是明顯的,即環比方麵小幅下跌,但跌幅難言擴大;同比受此前環比持續下跌影響,同比跌幅會(hui) 繼續擴大。從(cong) 樂(le) 觀的角度看,至少隨著各地購房政策的持續寬鬆,房價(jia) 頹廢的態勢會(hui) 有所遏製。
貝殼研究院首席市場分析師許小樂(le) 認為(wei) ,5月新房價(jia) 格環比邊際改善,環比跌幅收窄,下跌城市個(ge) 數減少。價(jia) 格的改善是量改善的結果,最新的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5月全國新建商品住宅銷售麵積和銷售額年內(nei) 首次環比增長,投資和新開工也均環比增長。銷售和投資端的積極變化帶來價(jia) 格環比跌幅收窄。
同時,一二線熱點城市的複蘇正在加快,5月份,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jia) 格環比上漲0.4%,漲幅比上月擴大0.2個(ge) 百分點。張波表示,不少城市的調控放鬆力量偏大起到的作用不容小覷。一線城市今年本身的複蘇就更快,5月依然延續此前的節奏,除了上海受疫情影響市場成交暫停外,其他城市的複蘇依然持續。北京市場的複蘇表現更為(wei) 紮實,新房環比上漲了0.4%。而熱點二線城市的放鬆加快對市場起到的作用明顯。
許小樂(le) 還表示,新房市場一線、三線城市價(jia) 格均改善。深圳新房價(jia) 格環比由跌轉漲、廣州環比漲幅擴大,這帶動一線城市新房價(jia) 格整體(ti) 環比漲幅擴大,二線城市新房價(jia) 格環比跌幅與(yu) 上月持平,三線城市的新房價(jia) 格環比跌幅收窄。對整體(ti) 市場而言,三線城市新房價(jia) 格環比跌幅收窄釋放的積極意義(yi) 更大。
二手房方麵,5月份全國70個(ge) 城市二手住宅價(jia) 格指數環比漲幅為(wei) -0.4%,同比漲幅為(wei) -2.2%。嚴(yan) 躍進稱,二手房的數據略顯頹廢,或者說降溫的趨勢繼續,也說明市場壓力略大。從(cong) 目前各地二手房的交易情況看,隨著二手房交易的約束減少,掛牌數量增加,但難言價(jia) 格反彈。
從(cong) 5月份一二三線城市的房價(jia) 環比漲幅數據看,分別為(wei) 0.1%、-0.3%和-0.5%。同比漲幅則為(wei) 1.8%、-1.7%和-3.1%。其中,杭州政策重點對二手房市場進行了限購放鬆,5月二手房實際成交價(jia) 格雖然下行,但後續上漲的動力較強,從(cong) 安居客線上的數據也可以看到,5月杭州二手房掛牌價(jia) 格環比上升了0.81%,掛牌量更是環比4月猛增了43.44%。
張波也表示,三四線城市總體(ti) 有待於(yu) 三季度恢複。一方麵,三季度是國內(nei) 各地穩定經濟大盤重點落實階段,隨著經濟麵的整體(ti) 向好,房地產(chan) 市場總信心麵才會(hui) 得到根本性恢複。另一方麵,部分供求比明顯失衡的三四線城市恢複的難度較大,預計會(hui) 先從(cong) 部分城市的熱點優(you) 質板塊恢複,以點帶麵逐步築底回升。
展望後市,許小樂(le) 認為(wei) ,6月以來地方政策支持力度仍在加強,房企端融資支持、風險紓困等政策也在進一步落地。從(cong) 現有成交情況看,6月上半月貝殼50城二手房日均成交量較5月日均水平超過20%。預計後期供需兩(liang) 端政策效果持續釋放,繼續利好市場成交,6月單月新房、二手房銷售有望環比改善,帶動價(jia) 格環比跌幅收窄。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