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消協提醒:警惕珠寶首飾回購、換購類“陷阱” 消費者如何才能避開這些套路?
央廣網北京7月3日消息(總台央廣記者李行健)近年來,翡翠玉石等珠寶玉石銷售也被搬上了電商直播平台,不過多地市場監管部門近日發布的執法案例顯示,珠寶玉石銷售“以次充好”等涉商品質量、虛假宣傳(chuan) 等問題仍有發生,且被投訴案例中,網絡銷售占比超過九成。多地消協提醒,消費者還要警惕珠寶、玉石電商直播銷售中近來出現的珠寶首飾回購、換購類“陷阱”。消費者如何才能避開這些套路?
江蘇消費者孫女士近日通過央廣新聞熱線反映,自己通過某電商平台直播帶貨花費8280元買(mai) 了翡翠手鐲,銷售人員在直播中宣稱手鐲“種水到冰”,屬於(yu) 上等品,但孫女士收到手鐲之後,卻發現所謂的上等品不過是普通材質,價(jia) 值約在2000元左右。
孫女士說:“我就是在直播裏買(mai) ,主播說純色到‘冰種’,但是我實物收到的卻不是。”
孫女士所遇到的情況並非個(ge) 例。記者調查發現,在翡翠玉石類產(chan) 品的銷售過程中,“以假充真”的情況並不多見,但“以次充好”的現象卻較為(wei) 普遍。孫女士說,即便將商品送至第三方機構鑒定,鑒定機構也隻能對商品是否屬於(yu) 翡翠做出定性判斷,而不能對商品到底值多少錢給出參考,“這個(ge) 沒法驗證,(第三方機構)隻能鑒定是不是(翡翠),但不能鑒定(品質)是不是‘種水’,但是懂的人其實一看就知道了,因為(wei) 相差太大了。”
目前,經平台與(yu) 商家協商,孫女士已完成退款退貨。
廣東(dong) 佛山的劉先生也通過央廣新聞熱線反映,他通過某電商直播平台花費6萬(wan) 多元購買(mai) 玉石,商家承諾是“老坑老料”原石,還給他發來了翡翠加工廠家的視頻驗證。
劉先生表示,當他收到貨之後,才發現貨品並非商家直播中所謂“緬甸礦廠一手貨源”,商品也沒有合格證書(shu) ,隻是市場上的普通產(chan) 品。劉先生說:“他說開出了‘冰晴’,發視頻說可以去做牌子,等我收到牌子,才發現根本不是冰晴,隻是市場上配的貨。”
記者了解到,目前該電商平台已經對涉事商家做下架處理。
有媒體(ti) 報道,廣東(dong) 省佛山市南海區市場監管部門近日對兩(liang) 家涉嫌虛假宣傳(chuan) 的玉器店鋪進行查處,擬共罰款40萬(wan) 元。執法人員調查發現,涉案玉石板料為(wei) 商家從(cong) 本地散貨商購進,並非聲稱的“緬甸礦場一手貨源”,並且宣傳(chuan) 所用“效果圖”是從(cong) 互聯網下載的,實物手鐲與(yu) 銷售的品質、外觀和市場預估價(jia) 均存在較大差異。據了解,今年1-5月,僅(jin) 佛山市南海區市場監管部門就受理玉器消費投訴舉(ju) 報2215宗,其中網絡銷售占比達99%,誇大種水、過度美顏、貨不對板、虛假宣傳(chuan) 、拒絕發貨等成為(wei) 了投訴的關(guan) 鍵詞。
業(ye) 內(nei) 人士提醒,在電商平台購買(mai) 翡翠玉石等產(chan) 品,要詢問商品的細節問題,如售前質量保證、物流保價(jia) 服務保障、售後保障退貨換貨的條件及範圍等,不輕信各種銷售套路,避免落入消費陷阱,“因為(wei) 我們(men) 已經做了很多年了,很清楚翡翠不像其他行業(ye) 一樣,水很深,你稍微一不留意,有時候一夜幾千萬(wan) 就不在了,就是這樣,風險很大。”
吉林省長春市消協近日發布消費提醒,除“以次充好”等翡翠玉器銷售套路外,還有商家打出了回購、以舊換新等促銷牌,有的商家承諾5年之後按原價(jia) 回購、有的按原價(jia) 85%回購或以舊換新等,也就是說,消費者佩戴了幾年後的珠寶金飾品,還可以原價(jia) 賣出或扣點賣出。在信息不對稱情況下,有的消費者誤認為(wei) 這是筆很劃算的買(mai) 賣,由此引發的糾紛也隨之增多。長春市消協秘書(shu) 長鍾萍介紹,通過投訴案例及投訴數據可以看到,珠寶首飾不論是原價(jia) 回購還是增值回購,都存在風險。
鍾萍說:“‘一口價(jia) ’飾品回購換購說道多。金飾品在銷售時,有的是按克數加工藝費來銷售,有的是按一件首飾‘一口價(jia) ’來銷售。消費者對‘一口價(jia) ’首飾在回購中,對一些信息不了解,換購過程中就存在商家隻能按金飾品克數回購,消費者相當於(yu) 就把工藝費的價(jia) 值就損耗掉了。”
鍾萍提醒:在換購回購首飾中,商家以珠寶首飾有損傷(shang) 等為(wei) 由拒絕兌(dui) 現承諾的情況不可不防,回購協議暗藏各種門檻限製,消費者在選擇首飾時應該提前做好功課,盡可能選擇大品牌,選擇有較好售後保障的金店購買(mai) ,以降低購買(mai) 風險。同時也要樹立取證維權意識,及時保存好直播主播推薦的首飾、視頻、活動頁麵,購買(mai) 後主動索取並保留好發票及相關(guan) 票證。
鍾萍說:“這些銷售信息,消費者要注意甄別,如果遇到商家打出像回購、免費換、換新款等促銷信息,消費者一定要仔細了解回購、換購產(chan) 品的一些規定,了解回收的價(jia) 格、是否有折舊費、損耗的計算、工藝費等細節,回購和置換時,消費者要考慮物品價(jia) 位是否相當,要細盤算,保持謹慎。消費者一定要注意簽訂促銷承諾協議,保存好相關(guan) 購物憑證,因為(wei) 這是出現問題時維權的證據。”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