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伯禮院士:發揮中醫藥優勢,構築抗疫第二道防線
央廣網北京7月18日消息 (記者 雷妍) 在日前召開的國家中藥科學監管大會(hui) 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天津中醫藥大學教授張伯禮指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加強疫苗接種是第一道防線。我們(men) 還要發揮中醫藥治未病優(you) 勢,構築起第二道防線。
張伯禮說,中醫藥抗疫曆史悠久,在防治疫病的曆史實踐中積累了豐(feng) 富的經驗,形成了較完備的理論體(ti) 係。在這次新冠疫情防控中,中醫藥全程深度介入新冠肺炎患者救治,發揮了重要作用。中西醫結合、中西藥並用是疫情防控的一大特點,也是中醫藥傳(chuan) 承精華、守正創新的生動實踐。
中醫藥在各階段都可發揮重要作用。對於(yu) 無症狀感染者,西醫認為(wei) 無症狀,但中醫認為(wei) 有證候,使用中醫藥幹預後,在防止病情進展等方麵顯示出良好的療效。針對老年人基礎疾病者多的特點,總結了“先症而治,截斷病勢”的治療原則,早識別、早研判、早幹預,防止轉重。對於(yu) 重症患者,一定要堅持中西醫結合救治,最大程度降低病亡率。針對核酸轉陰後恢複期患者,提出“早期康複、綜合康複、自我康複”理念,西醫做健康評估,中醫幹預促進全麵康複。
經過臨(lin) 床實踐和總結,我國已篩選出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血必淨注射液,以及清肺排毒湯、化濕敗毒方、宣肺敗毒方等有確切療效的“三藥三方”。
今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發布的《世界衛生組織中醫藥救治新冠肺炎專(zhuan) 家評估會(hui) 報告》指出,中醫藥能有效治療新冠肺炎,對輕型和普通型病例尤其有效,有利於(yu) 降低輕型或普通型病例轉為(wei) 重症的風險;同時可縮短臨(lin) 床症狀緩解時間和住院時間;盡早使用中醫藥可改善輕型和普通型新冠肺炎患者的臨(lin) 床預後。
同時,上海、天津、吉林等地開展了針對密接等高危人群的預防性中藥幹預,初步結果顯示,服用中藥後陽性檢出率明顯降低。所以我們(men) 要發揮中醫藥治未病優(you) 勢,構築起第二道防線,構建“預防—治療—康複”一體(ti) 化模式。做好常態化防控總體(ti) 預案,為(wei) 抗擊新冠疫情防控作出中醫藥獨特的貢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