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懷柔水庫的渚煙村樹

發布時間:2022-08-11 08:49:00來源: 北京日報

  閑暇時喜歡在懷柔水庫堤岸邊散步,遠山如黛,近水含煙。欣賞一盆清澈通透的碧水,平靜得像一麵明鏡,陽光一照,躍動起無數耀眼的光斑。在一望無際煙波浩渺的水麵上,隱隱蕩漾著山形樹影;偶有小舟在清波漣漣中闖進眼簾,那情境宛若人間仙境,如詩如畫。

  這盆淨水,成就了懷柔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譽。

  釣台秋月之美

  懷柔水庫位於(yu) 懷柔城區龍山西側(ce) ,這裏是懷九河與(yu) 懷沙河交匯處。懷九河舊稱“七渡流”“黃頒水”,水量充沛;懷沙河原名“朝鯉河”,河道落差較大,以鯉魚為(wei) 代表的多種魚類素有逆流而上、向上遊衝(chong) 刺的習(xi) 性,因之得名朝鯉河。兩(liang) 河交匯後一路東(dong) 南行,形成了源遠流長的懷河。

  兩(liang) 河交匯之處,形成了京北山水殊勝的絕美景色。明萬(wan) 曆《懷柔縣誌》載:“釣台秋月,在縣西三裏。”又說,“釣魚台,縣西三裏水中。”《溫陽紀略》一書(shu) 描寫(xie) 了這一景觀:“縣西有釣魚台,山水殊勝,澗流至此,闊丈餘(yu) ,橫板橋以渡。東(dong) 南一望,渚煙村樹,仿佛江鄉(xiang) 。”

  清康熙《懷柔縣誌·山川》記載:“釣魚台,在縣西三裏,俗傳(chuan) 共工遊憩處。”共工是史前傳(chuan) 說時代的氏族部落首領之一,後來被舜流放。“共工遊憩處”,一段與(yu) 上古名人的淵源,使釣魚台名聲大噪。

  “釣台秋月”在明代即為(wei) 懷柔八景之一。當時的八景有位於(yu) 紅螺寺的“紅螺呈秀”“寒泉噴珠”,城西的“釣台秋月”,城東(dong) 龍泉潭的“龍潭秋水”,城北定慧寺的“定慧雙塔”,城東(dong) 北的“黍穀陽和”“鬆棚挽翠”(今屬密雲(yun) ),還有位於(yu) 城東(dong) 金雞山的“金雞鳴祥”。

  “釣台秋月”是懷柔八景中最鄰近城區的一景,也是文人墨客閑遊雅聚首選。此處河道寬闊而魚多,適宜垂釣,故名。每逢中秋之際,多有垂釣者在此邊釣魚邊賞月。天上水中互映玉盤,光照四野,如夢如幻;時有魚兒(er) 跳出水麵,尤富情趣。清康熙年間懷柔知縣吳景果留有《釣魚台》詩:“極目高台煙水秋,臨(lin) 溪巨石好垂鉤。奔淙遠自千山落,朝鯉平添七渡流。吏隱不妨儕(chai) 釣叟,官閑長得伴沙鷗。無端觸撥江湖夢,萬(wan) 頃滄波一葉舟。”

  麵對晶瑩如玉的山泉,林深樹密的秋景,詩人不禁情懷激蕩,感慨萬(wan) 千。眼前釣魚台的溪流、巨石、林木、村落,雖然美得不能再美了,可比起家鄉(xiang) 浩渺迷蒙、滄波萬(wan) 頃、水天一色的太湖,畢竟要稍遜一籌。但吳景果萬(wan) 萬(wan) 沒有想到,300年後的釣魚台竟真的呈現了他萬(wan) 頃滄波的江湖夢。

  佟國維的別墅

  山水殊勝之地,必有隱秘的故事。

  懷柔文史專(zhuan) 家王寶駿先生考證,釣魚台有井稱“則靈泉”,水甚清寒,應為(wei) 優(you) 質泉,絕非透河井。此泉無名,因井上有亭,名“則靈亭”,取唐劉禹錫“水不在深,有龍則靈”之意。頗為(wei) 奇特的是,井非一口,而是兩(liang) 眼井並排而立,相距不過三步,故民間俗稱“三步兩(liang) 眼井”。

  水井位於(yu) 村西高台上,水井後側(ce) 建有一座鄉(xiang) 間別墅,三進四合院,青瓦朱門。主人是赫赫有名的清康熙時內(nei) 大臣佟國維。史籍記載“園墅樸素,而山水環匝,有崢嶸之趣”。將府宅別墅和園林藝術合二為(wei) 一,體(ti) 現出主人追求生活的愜意、自然,力求天人合一的逸趣。在這種遠離京城的自然山水宜居、怡情的環境裏居住,能夠折射出園主深厚的文化取向和致仕隱居的心態。

  佟國維、明珠、索額圖,這三個(ge) 人都是康熙朝的重臣。他們(men) 最後的結局都與(yu) 康熙諸皇子的奪嫡之爭(zheng) 有關(guan) 。康熙二十七年,明珠以朋黨(dang) 之罪被罷黜,再無重用;康熙四十二年,索額圖被活活餓死在宗人府;而唯獨佟國維,在參與(yu) “九子奪嫡”事件得罪了康熙皇帝以後,仍能得以善終。康熙四十三年退休致仕,其侄隆科多得到重用,最後升到了九門提督。

  釣魚台佟國維別墅興(xing) 建於(yu) 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大約至雍正年間新主人隆科多承繼時被毀。其間,佟國維常常坐在則靈亭內(nei) 與(yu) 村夫“較晴問雨,娓娓不倦,人亦忘其為(wei) 勳貴大臣也”。直至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卒,他在這裏度過了一段美好時光。

  釣魚台今昔

  1958年修建懷柔水庫,釣魚台因位於(yu) 庫區淹沒區內(nei) ,需要遷移,從(cong) 此這座成村於(yu) 明代,渚煙村樹、仿佛江鄉(xiang) 的古村,連同“釣台秋月”美景一起不複存在了。

  我曾在水庫長堤上尋找原釣魚台村的位置,庫區周邊寬溝、太陽觀測站和後庫郭家塢隱約可見。有老人告訴我,釣魚台舊址在今懷柔水庫二號副壩西側(ce) ,水中小島附近。

  現在的釣魚台村是個(ge) 移民村,經曆了三次“漂移”曆程。第一次是1958年建水庫時,先整體(ti) 搬遷至東(dong) 關(guan) 村和下元村暫居。1959年,懷柔水庫地區成立漁場,水庫移民全部歸屬漁場,釣魚台村民搬進了石廠村暫居,以組織打漁為(wei) 業(ye) 。1961年9月,村民第三次搬遷,定居至現在的新村址。

  新村位於(yu) 懷柔城區東(dong) 部,村域麵積0.56平方公裏。聚落分兩(liang) 個(ge) 居民點,北距於(yu) 家園0.5公裏,東(dong) 與(yu) 下園相連,西臨(lin) 迎賓中路。聚落呈長方形,有南北主街兩(liang) 條,東(dong) 西橫街一條。1991年修建興(xing) 懷大街,街道東(dong) 西向穿村而過。另一聚落位於(yu) 主村西北1公裏處,北臨(lin) 第四幼兒(er) 園,東(dong) 臨(lin) 潘家園。兩(liang) 片聚落麵積共133畝(mu) ,二百餘(yu) 戶、七百餘(yu) 人。

  1988年,在水庫東(dong) 岸京環賓館北,原釣魚台村域範圍內(nei) 發現了兩(liang) 個(ge) 將軍(jun) 罐。其一盛有碎骨,骨下規則地放有幾塊木炭;另一個(ge) 下邊也規則地放有木炭,木炭上邊是官服、帽子和牌位。牌位上共有33個(ge) 字“皇清敕封一等國公原任議政管侍衛內(nei) 大臣誥授光祿大夫諱國維國舅佟府君靈”。專(zhuan) 家考證,佟國維死後賜葬朝陽門外十裏堡東(dong) ,與(yu) 其父兄葬在一起,有石坊華表胥刻世宗賜額、賜聯。日偽(wei) 時期,佟氏墓地賣給了日本人,故起靈到懷柔釣魚台。這就是為(wei) 什麽(me) 佟國維骨灰罐在懷柔出土的原因。

  2017年,釣魚台由懷柔鎮劃歸泉河街道,村民成為(wei) 城市居民。釣魚台這座曆史悠久、飽經滄桑的村落,完成了曆史蛻變。

(責編: 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