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承傳統文化,多方麵促進非遺高質量發展
央廣網北京8月18日消息(記者 秦立玲)近年來,我國越來越注重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傳(chuan) 承與(yu) 保護,以及將其更好地傳(chuan) 播。近期,多部門作出一係列重大決(jue) 策部署,如從(cong) 傳(chuan) 統工藝、戲曲表演、非遺文化等方麵來進行傳(chuan) 承與(yu) 保護,讓傳(chuan) 統文化更好地在祖國大地上開出燦爛之花。
2022年5月份,為(wei) 培養(yang) 好非遺傳(chuan) 承人,讓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一代一代接下來、傳(chuan) 下去,綻放出更加迷人的光彩,文化和旅遊部相繼開展第六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代表性傳(chuan) 承人推薦申報工作和第六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認定工作,深入實施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傳(chuan) 承發展工程,推動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切實提升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保護傳(chuan) 承工作水平。
非遺保護是政府主導、全社會(hui) 廣泛參與(yu) 的事業(ye) 。
2022年6月,為(wei) 深化推進中國傳(chuan) 統工藝振興(xing) ,推動傳(chuan) 統工藝高質量傳(chuan) 承發展,文化和旅遊部、教育部、科技部等10部門印發《關(guan) 於(yu) 推動傳(chuan) 統工藝高質量傳(chuan) 承發展的通知》,通知提出,到2025年,我國傳(chuan) 統工藝高質量傳(chuan) 承發展工作機製不斷健全,保護傳(chuan) 承體(ti) 係更加完善,各民族優(you) 秀傳(chuan) 統手工藝得到有效保護,傳(chuan) 承發展模式初步建立,行業(ye) 發展活力明顯增強,傳(chuan) 統工藝在培育傳(chuan) 統文化產(chan) 業(ye) 、促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服務經濟社會(hui) 高質量發展、弘揚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促進民族團結等方麵的作用進一步發揮。
2022年8月初,文化和旅遊部發布《關(guan) 於(yu) 公布2022年全國戲曲表演領軍(jun) 人才培養(yang) 計劃入選人員名單的通知》,2022年全國戲曲表演領軍(jun) 人才培養(yang) 計劃的遴選工作已經順利完成,共有20人入選。通知要求,相關(guan) 省(區、市)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全國戲曲表演領軍(jun) 人才培養(yang) 工作,按照《文化和旅遊部辦公廳關(guan) 於(yu) 開展2022年全國戲曲表演領軍(jun) 人才培養(yang) 計劃的通知》(辦藝發〔2022〕32號)要求,為(wei) 入選人員提供在團培育條件;加大宣傳(chuan) 和推介力度,增強入選人員作為(wei) 領軍(jun) 人才的影響力和示範性,切實推動劇種向更高層次發展;督促、指導、支持入選人員所在單位為(wei) 其配備全國專(zhuan) 家和當地專(zhuan) 家聯合組成的專(zhuan) 家指導組,不斷提升入選人員的專(zhuan) 業(ye) 素質。
為(wei) 了進一步推動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繁榮興(xing) 盛,建設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近期,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十四五”文化發展規劃》,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要以推動文化高質量發展為(wei) 主題,以深化文化領域供給側(ce) 結構性改革為(wei) 主線,以文化改革創新為(wei) 根本動力,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為(wei) 根本目的,著力建設具有強大凝聚力和引領力的社會(hui) 主義(yi) 意識形態、具有強大生命力和創造力的社會(hui) 主義(yi) 精神文明、具有強大感召力和影響力的中華文化軟實力,不斷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為(wei) 建成社會(hui) 主義(yi) 文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
此外,由文化和旅遊部、山東(dong) 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山東(dong) 省文化和旅遊廳、濟南市人民政府承辦的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博覽會(hui) ,將於(yu) 2022年8月25日至29日在山東(dong) 省濟南市舉(ju) 辦。本屆博覽會(hui) 以“連接現代生活 綻放迷人光彩”為(wei) 主題,將全麵展示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非遺保護成果,迎接黨(dang) 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中國非遺博覽會(hui) 是非遺領域的全國性重要品牌活動,已成為(wei) 展示非遺保護成果、宣傳(chuan) 非遺保護理念、引領非遺保護工作的重要平台。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是中華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chuan) 承中華文明、延續中華文脈的重要載體(ti) 。
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chan) 司司長王晨陽介紹,目前國務院已公布了五批1557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文化和旅遊部認定了五批3062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設立了23個(ge) 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支持對1805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chuan) 承人進行記錄。我國已有42項非遺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ce) ,總數位居世界第一。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文化和旅遊部:2021年全國A級旅遊景區數量增加到14332家
- 燕趙京津、齊風魯韻、詩畫江南 大運河沿線非遺展將亮相第七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
- 民航局:全力以赴做好海南滯留旅客返程航空運輸保障工作
- 民航局:7月旅客運輸量環比增長54.5% 旅客運輸規模連續三個月回升
- 【央廣網評】“擾民”式健身禁而難止 要用法律維護公共秩序
- 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連續2個月正增長 重點領域支出得到有效保障
- 五部門:推動郵輪旅遊發展,打造國際一流的郵輪旅遊特色目的地
- 財政部、應急管理部緊急下達4.7億元 支持地方防汛抗旱
- 中央網信辦:2022年以來清理235萬餘條違規短視頻
- 鐵路部門積極做好Z22次列車防疫協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