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北京:417項專利可“先使用後付費”

發布時間:2022-11-14 08:50:00來源: 北京日報

  原標題:先行先試破解科技成果轉化痛點

  417項專(zhuan) 利可“先使用後付費”

  高校、科研機構的專(zhuan) 利成果準備許可給中小微企業(ye) 進行轉化,但雙方可能因價(jia) 格談不攏、企業(ye) 擔心無法收回成本等各種顧慮而難以達成一致。近期出台的中關(guan) 村新一輪先行先試配套政策麵向這些成果轉化的痛點提出了資金獎勵等針對性舉(ju) 措,鼓勵、引導試點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醫療衛生機構將科技成果許可給中小微企業(ye) 使用。記者獲悉,相關(guan) 政策的落地有了新進展,中關(guan) 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海澱園)已公開發布417項可通過“先使用後付費”模式許可給中小微企業(ye) 的專(zhuan) 利。

  389項“先使用後付費”項目上新

  近日,國家納米科學中心、北京信息科技大學共389項專(zhuan) 利開放許可項目通過中技所“專(zhuan) 利開放許可信息發布和交易服務平台”公開發布。值得注意的是,這批專(zhuan) 利開放許可項目全都支持“先使用後付費”。

  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此次公開發布的381項專(zhuan) 利為(wei) 例,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材料、醫療健康、新能源和節能環保、人工智能等多個(ge) 領域,均采用“先使用後付費”方式許可,其中3項專(zhuan) 利成果已經與(yu) 海澱區中小微企業(ye) 簽訂許可協議,三家企業(ye) 將在協議生效1年後根據轉化實施效果向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支付專(zhuan) 利許可使用費。

  根據近期市科委、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會(hui) 同市教委、市經信局、市財政局、市衛健委及海澱區政府製定的《關(guan) 於(yu) 在中關(guan) 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開展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醫療衛生機構科技成果先使用後付費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在中關(guan) 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區(海澱園)內(nei) ,中央在京和市屬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醫療衛生機構將科技成果許可給中小微企業(ye) 使用,如選擇“先使用後付費”方式,則相關(guan) 院校、科研機構和醫療機構可根據技術許可合同中涉及的專(zhuan) 利數量、許可實施成效等,獲得不超過50萬(wan) 元的獎勵。

  截至目前,海澱區已公開發布500項專(zhuan) 利開放許可項目,其中417項專(zhuan) 利可通過“先使用後付費”模式許可給中小微企業(ye) 。

  “零門檻費”“延期支付”兩(liang) 種方式可獲獎補

  如何認定是否符合滿足試點方案支持的“先使用後付費”條件呢?

  據悉,“先使用後付費”,主要是指采取“零門檻費+裏程碑支付+收入提成”或“延期支付許可費”等方式支付許可費,並要求支付時間應至少在許可合同生效一年(含)或被許可方基於(yu) 此科技成果形成產(chan) 品或提供服務產(chan) 生收入之後。享受試點政策的成果限定為(wei) 已授權且有效的專(zhuan) 利技術。

  中關(guan) 村科學城管委會(hui) 知識產(chan) 權處處長張芳英介紹,截至今年9月底,海澱區已初步梳理征集了來自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科院過程所、北京信息科技大學、首師大等10所高校院所的擬開放許可、先使用後付費許可或免費許可意向專(zhuan) 利1387件,其中先使用後付費許可意向專(zhuan) 利991件,免費許可意向專(zhuan) 利5件,計劃將在明年上半年麵向相關(guan) 企業(ye) 、單位啟動相關(guan) 政策的申報。

  降低成果轉化雙方合作門檻

  “‘先使用後付費’改革試點,主要是為(wei) 了解決(jue) 中小企業(ye) 使用高校科技成果渠道不暢、許可費用高的問題。”市科委、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副主任張宇蕾說。

  中小微企業(ye) 數量多、發展速度快、技術創新需求大,本應是承接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化的重要力量。市科委、中關(guan) 村管委會(hui) 科技成果轉化處副處長葉茂盛透露,從(cong) 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情況看,中小企業(ye) 還不是承接科技成果和開展產(chan) 學研合作的核心主體(ti) 。因此,試點政策支持高校院所通過許可方式轉化科技成果,並授權中小微企業(ye) 先行實施,同時約定後續收益,以此降低成果轉化雙方的合作門檻,促進科技成果積極轉化。

  “企業(ye) 怕高校的成果不行,高校怕自己把成果賣低了,可是如果不邁出這一步,成果就永遠鎖在實驗室裏了。‘先使用後付費’模式,能夠幫助高校科研成果轉化走出‘死亡穀’。”北京理工大學技術轉移中心主任陳柏強說。

  作為(wei) 中小微企業(ye) ,北京偉(wei) 傑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羅昊澎也深有感觸。“後付費、零門檻費和收入提成等模式,能夠更好地體(ti) 現科技成果的真正價(jia) 值,保護科技成果供給雙方的利益。”他說。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