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最高3000元 明年起杭州“試管嬰兒”部分項目可報銷
新聞背景
國家衛健委、中國人口協會(hui) 數據顯示,育齡夫婦的不孕不育率從(cong) 20年前的2.5%—3%攀升到近年的12%—15%左右,全國不孕不育者約有5000萬(wan) 人。
千億(yi) 市場
據開源證券推算,到2023年輔助生殖市場規模有望增加到400億(yi) 元,長期有望突破千億(yi) 。
紅星資本局消息,杭州市商業(ye) 補充醫療保險“西湖益聯保”於(yu) 近日新增輔助生育相關(guan) 項目,包括胚胎培養(yang) 和胚胎移植兩(liang) 項“試管嬰兒(er) ”項目,每年最高可報銷3000元。
11月27日,“西湖益聯保”的工作人員告訴紅星資本局,上述兩(liang) 個(ge) 項目的報銷於(yu) 2023年1月1日生效,其他輔助生育技術還暫未納入報銷範疇,“這個(ge) (胚胎培養(yang) 和胚胎移植)是前兩(liang) 天剛出來的,因為(wei) 很多人做,我們(men) 就增加了這一項。”
據了解,目前已有湖南等多地意向將輔助生殖納入醫保。
杭州“試管嬰兒(er) ”部分項目明年1月1日起可報銷
近日,杭州市商業(ye) 補充醫療保險“西湖益聯保”新增輔助生育相關(guan) 項目。自2023年1月1日起,實施輔助生育的參保市民,可獲得最高3000元的報銷。
從(cong) 具體(ti) 報銷來看,包含“試管嬰兒(er) ”部分項目——胚胎培養(yang) 和胚胎移植,報銷上限分別為(wei) 1500元/年,即每年可最高報銷3000元。
“西湖益聯保”微信公眾(zhong) 號顯示,該保險是唯一經杭州市醫療保障局指導支持的商業(ye) 補充醫療保險,專(zhuan) 門針對浙江省本級及杭州市城鎮職工、城鄉(xiang) 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統一待遇標準和保障範圍。參保人員中,少兒(er) 、大學生醫保為(wei) 100元/年,其他醫保身份為(wei) 150元/年。據錢江晚報報道,2023年度“西湖益聯保”於(yu) 今年11月1日正式上線,由杭州市醫保局指導支持的民生保障項目。
紅星資本局注意到,目前,針對胚胎培養(yang) 和胚胎移植兩(liang) 項輔助生育技術的報銷細則還未出來。
11月27日,“西湖益聯保”的工作人員告訴紅星資本局,“具體(ti) 的事項(報銷細則)暫時還沒出。現在可以購買(mai) 2023年度的‘西湖益聯保’,但是(上述兩(liang) 個(ge) 項目的報銷)2023年1月1日才能生效。如果需要報銷,要通過西湖益聯保公眾(zhong) 號申請。”
此外,紅星資本局還了解到,在杭州市內(nei) 具有特定輔助生育資質的省、市三甲醫療機構中進行胚胎培養(yang) 和胚胎移植的,均可通過“西湖益聯保”報銷。目前,除了上述兩(liang) 項,其他輔助生育技術還暫未納入報銷範疇。
政策支持輔助生殖納入醫保
多地已有意向
今年8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7部門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在加強生殖健康服務中提到,指導推動醫療機構通過藥物治療、手術治療、輔助生殖技術等手段,向群眾(zhong) 提供有針對性的服務,提高不孕不育防治水平。
其中,就輔助生殖技術一項,《意見》指出,要指導地方綜合考慮醫保(含生育保險)基金可承受能力、相關(guan) 技術規範性等因素,逐步將適宜的分娩鎮痛和輔助生殖技術項目按程序納入基金支付範圍。
在該《意見》發布之前,今年2月,北京市醫保局就對體(ti) 外受精胚胎培養(yang) 等53項輔助生殖技術項目進行了統一定價(jia) ,並將門診治療中常見的宮腔內(nei) 人工授精術、胚胎移植術、精子優(you) 選處理等16個(ge) 項目納入醫保甲類報銷範圍(僅(jin) 限門診)。不過後來經國家醫保局要求,北京市輔助生殖技術服務項目納入醫保支付範圍工作暫緩執行,還需統籌研究。
湖南省醫保局今年5月回複稱,將逐步探索將醫保能承擔治療性輔助生殖技術按程序納入醫保支付範圍。蘇州市醫保局今年也表示,適時將臨(lin) 床需求量大的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支付範疇。浙江省衛生健康委今年也曾表示,積極推動輔助生殖技術納入醫保。
除上述地方外,還有福建、江蘇、廣東(dong) 、江西、四川等十幾個(ge) 省出台三胎實施政策,其中均提到輔助生殖。同時,江西、四川、湖北等地也發布過擬將輔助生殖技術項目納入醫保的消息。
此外,多地也適時發布促進生育等相關(guan) 政策。上海、河北、河南、天津等12個(ge) 省市都發布了《人類輔助生殖技術應用規劃(2021-2025年)》,各省市都在《規劃》中表示要增加人類輔助生殖服務機構的數量。
我國輔助生殖市場前景廣闊
多家公司切入賽道
記者了解到,在輔助生殖的技術中心,需求量最大的就是“試管嬰兒(er) ”技術,這項技術包括檢查和治療單次的費用約在3.8萬(wan) 元至5萬(wan) 元之間,有半數以上的患者需要兩(liang) 次或兩(liang) 次以上治療才能成功。而此次出台的政策,或許會(hui) 讓不少因為(wei) 價(jia) 格原因放棄治療的女性,重燃希望。
國家衛健委、中國人口協會(hui) 數據顯示,育齡夫婦的不孕不育率從(cong) 20年前的2.5%—3%攀升到近年的12%—15%左右,全國不孕不育者約有5000萬(wan) 人。此外,據開源證券推算,到2023年輔助生殖市場規模有望增加到400億(yi) 元,長期有望突破千億(yi) 。
對此,有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上述政策的出台對於(yu) 解決(jue) 生育問題,讓更多人想生孩子能生出來,進而提升生育水平,將起到一定助推作用。”
國內(nei) 輔助生殖需求量大,加之利好政策發布,多家上市公司開始搶灘輔助生殖市場。紅星資本局統計發現,A股中,多家上市公司已切入輔助生殖賽道。
國際醫學公司下屬西安高新醫院近日獲批試運行常規體(ti) 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卵胞漿內(nei) 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試運行期限一年;達嘉維康(301126.SZ)旗下嘉辰醫院已建設輔助生殖(IVF)中心;澳洋健康(002172.SZ)曾於(yu) 2021年在互動平台回複投資者稱,公司下屬澳洋醫院為(wei) 三級綜合醫院,包含輔助生殖業(ye) 務……
除此之外,因輔助生殖上下遊的檢測試劑、耗材、服務、原料藥、藥品、器械等,還涉及到一眾(zhong) 輔助生殖概念股,包括翰宇藥業(ye) 、麗(li) 珠集團、貝瑞基因(000710.SZ)、雙鷺藥業(ye) (002038.SZ)的多家上市公司。
截至目前,國內(nei) “輔助生殖第一股”錦欣生殖(01951.HK)仍占據行業(ye) 龍頭地位。今年3月,錦欣生殖首席執行官董陽曾透露,目前行業(ye) 中輔助生殖運營機構持有“IVF(試管嬰兒(er) )牌照”的400多家中,民營機構非常稀少,隻有40多家。而在這些民營機構中,能維持每年5000例以上IVF周期的僅(jin) 有3家。據2022年上半年業(ye) 績數據,錦欣生殖旗下醫療機構完成近13000個(ge) IVF取卵周期。
目前,錦欣生殖擁有4張“IVF牌照”。根據其國內(nei) 五年規劃,希望可以拿到13-15個(ge) 左右的牌照。
成都商報-紅星新聞記者鄧淩瑤綜合證券時報、央視財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