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五號發射之夜 昆山一對老人深情望太空
(視頻:劉健 鄭楚豫)
央廣網蘇州11月30日消息(記者鄭楚豫)“5、4、3、2、1、點火!”11月29日23時08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航天員費俊龍、鄧清明和張陸承載著光榮使命踏上征程。
同一時刻,在江蘇昆山巴城鎮費家浜村,盡管已是深夜,一對八旬老人依然守在電視機前。他們(men) ,是費俊龍的父親(qin) 母親(qin) 。俗話說:“兒(er) 行千裏母擔憂。”如今,兒(er) 子二度踏上太空征程,兩(liang) 位老人在家中看著電視新聞,目不轉睛地盯著電視屏幕,探尋著飛行員費俊龍的身影。
“他選擇去報效祖國,我們(men) 選擇支持他”
“費俊龍17歲就離開家去參加了空軍(jun) 。”費俊龍的父親(qin) 費長寶告訴記者,當時費俊龍的爺爺不舍得讓他一個(ge) 人出遠門,但費俊龍覺得17歲是可以獨立的年紀了,所以最終還是決(jue) 定入伍。
“他在哪裏都很能吃苦。既然他選擇要去報效祖國,我們(men) 肯定是選擇支持。”盡管孩子早已長大,費俊龍父親(qin) 對於(yu) 兒(er) 子依然有著嚴(yan) 格要求,“希望他以後能夠繼續保持這種品質,繼續發揚航天精神。”
當晚,在費俊龍父母的家中,費俊龍的家人親(qin) 戚、同學舊友齊聚於(yu) 此,陪兩(liang) 位老人共同見證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的時刻。
“這次火箭發射和第一次相比而言,我們(men) 的心情依然很激動,但是也放心了很多。”費俊龍的二姐夫黃建明告訴記者,11月28日晚上,費俊龍在出發的前一夜和父母進行了視頻通話,叮囑父母注意身體(ti) ,也讓父母放心。
“周六晚上父母都會(hui) 守在電話旁。電話一響,我們(men) 就知道是弟弟來電話了。他平時訓練辛苦,我們(men) 每次都是告訴他放心家裏,家裏有我們(men) ,他可以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航天事業(ye) 中。”黃建明說。
“他當年可是我們(men) 的文藝骨幹”
來陪兩(liang) 位老人一起觀看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發射的人群中,有費俊龍的親(qin) 人,也有他的舊時同窗。
“神舟六號發射的時候,我們(men) 當時也在這裏,一起見證了當年的榮耀。”傅惠民是費俊龍讀書(shu) 時的老同學。1982年17歲的傅惠民和費俊龍成為(wei) 了同一批次的飛行學員,一同遠赴長春學習(xi) 。“你看這張照片,裏麵就是17歲時候的我們(men) 。他當年可是文藝骨幹,我們(men) 巴城中學的黑板報費俊龍出過好幾期。”傅惠民指著牆上掛著的一張老照片,回憶當年時光。傅惠民告訴記者,當年費俊龍在課餘(yu) 還喜歡書(shu) 法和繪畫,是當年班裏的“文藝青年”。
費俊龍的老同學們(men) 一起看老照片,回憶舊時光(央廣網記者鄭楚豫攝)
恰同學少年。當年風華正茂的同學們(men) 在多年之後齊聚於(yu) 此,共同見證老同學時隔17年再上太空。“我們(men) 這些年因為(wei) 費俊龍經常關(guan) 注咱國家航天事業(ye) 的發展,現在也可以算是個(ge) 半個(ge) ‘土專(zhuan) 家’了。”老同學閔英笑說。
“等他順利完成任務,回來吃吃老家的螃蟹”
費俊龍有兩(liang) 位姐姐,在家中排行老三,他的母親(qin) 常用家鄉(xiang) 話叫他“三囡囡”。“這是他第二次上天了,我們(men) 沒有第一次那麽(me) 擔心。我最希望的就是三囡囡能平安起飛、平安落地。”盡管多次表明自己並沒有像費俊龍第一次執行任務時那麽(me) 擔心,飛船點火發射時,費俊龍的母親(qin) 依然緊皺眉頭、緊緊抓著身邊二女兒(er) 的手。“就都等著他順利完成任務,回來吃一吃老家的螃蟹。”
費俊龍的親(qin) 友共同觀看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點火發射(央廣網記者 鄭楚豫 攝)
當火箭發射倒計時開始時,原本鬧哄哄的費家客廳突然安靜了下來,隨著火箭的順利升空,現場響起了掌聲。
11點41分,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宣布發射成功。夜幕沉沉,電視中直播仍在繼續,神舟十五號載人飛船已經進入預定軌道,它將曆時六個(ge) 月繼續在太空中見證中國航天事業(ye) 的新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