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24小時輪班,他們在分揀中心打地鋪

發布時間:2022-12-06 09:22:00來源: 北京日報

  最近北京降溫,在昌平南口一個(ge) 一萬(wan) 多平方米的巨大廠房裏,杜春雨時不時就凍得手腳麻木。他抄起塑料桶倒出一點水,用熱水壺燒了一下,湊合著洗了把臉——這裏沒通自來水,今天有司機去投遞部送件時,順便打回這桶水。跟杜春雨一起住在這裏的還有110多人,水要省著用才行。

  這裏是北京郵政昌平區分公司分揀中心,是昌平區郵件的重要中轉站,郵區中心局的下行郵件和各攬投部攬收上來的郵件,都在這裏匯聚。作為(wei) 分揀中心負責人的杜春雨深知其重要性,工作中不敢有一絲(si) 懈怠。

  從(cong) 10月份開始,郵政進入了業(ye) 務旺季,當時疫情也開始呈現上升態勢。“郵件是要進家入戶的,為(wei) 了保障寄遞渠道安全,我們(men) 決(jue) 定住進車間,每天在分揀中心和投遞部之間兩(liang) 點一線。”

  110多人就在分揀中心住了下來,24小時輪班。沒有床,就在水泥地上打地鋪。交班的時候,前邊的人把鋪蓋一卷,後邊的人再鋪上自己的被褥。衛生間距離睡覺的地方一公裏多,為(wei) 了抓緊時間工作,大家盡量少喝水少上廁所。

  作為(wei) 負責人,杜春雨更忙。每天早上5點鍾他準時上崗,在作業(ye) 場地查看下行車發車情況和各攬投部是否需要加車。一天中,他隨時關(guan) 注分揀車間的郵件分揀質量和日常消殺工作是否到位。晚上10點,出口車輛全部發車後,他才結束一天的工作。

  分揀中心加上場院一萬(wan) 多平方米的麵積,都留下了杜春雨的腳印,每天走個(ge) 4萬(wan) 多步對他來說是家常便飯。“南口氣溫要比市區低個(ge) 兩(liang) 三度,10月底我就穿上了羽絨褲。這地麵凍得硬邦邦,一腳跺上去,震得腳疼。”杜春雨說,前幾天降溫後,他趕緊下單買(mai) 了一雙厚棉鞋頂上。

  “雙11”疊加疫情,讓過去這段時間的工作格外辛苦。郵件高峰處理量達到每天25萬(wan) 件左右,平均每天處理量為(wei) 15萬(wan) 件左右。受疫情影響,一些單位、社區實行封閉管理,快遞送不進去,公司決(jue) 定開展郵件退回工作。杜春雨和同事們(men) 通過短信或電話跟每位收件人聯係,征得同意後,不怕晚的快件先留著,生鮮水果等快件盡快退還給商家,減少損失。

  昌平區分公司運管部每天都派出近20人的支援小隊,前來支援分揀中心開展郵件退回工作,領導們(men) 也來生產(chan) 一線幫忙分揀郵件。麵對繁雜且耗時的工作,支援小隊成員全力以赴,每天早上8點準時到達,直到晚上10點才離開,一天處理的退回郵件量達3萬(wan) 餘(yu) 件。

  “大概奮戰了兩(liang) 個(ge) 月吧,高峰期總算平穩度過了,現在已經進入全麵收尾階段。快遞投送12月1日全部恢複,分揀中心已經可以做到當日清場無積壓了。但是到了下麵的投遞部,依舊存在一些困難,可能會(hui) 出現個(ge) 別郵件投遞不及時的情況,還請用戶多理解。但是請相信,我們(men) 一直在努力!”杜春雨說。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