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心理幹預 彰顯司法溫情——北京密雲區法院“密之語”心理工作室工作紀實
當遭遇家暴,無處訴苦時;當驟然失獨,悲痛絕望時,一紙判決(jue) 可以維護公平正義(yi) ,但幫助當事人卸下思想包袱才是決(jue) 定他們(men) 能否重拾生活希望、輕裝上陣的關(guan) 鍵。因此,一次舒緩情緒、撫平傷(shang) 痛的心理幹預顯得尤為(wei) 重要。
北京市密雲(yun) 區人民法院立足群眾(zhong) 需求,探索在司法實踐中引入心理幹預機製,成立“密之語”心理工作室,無償(chang) 為(wei) 情緒出現問題的當事人提供心理谘詢服務。工作室運行一年多,幫助不少當事人打開了心結,化解了糾紛,也讓更多當事人了解到,司法也可以飽含著春風拂麵的溫情關(guan) 懷。
匠者仁心,釋放法學+心理學疊加效應
2021年9月,密雲(yun) 區法院“密之語”心理工作室正式成立。法院找些心理醫生來是要幹啥?這是“密之語”運行初期很多當事人心中的疑問。但當他們(men) 走進明亮安靜的工作室,坐在柔軟舒服的沙發上,感受著心理指導師平易近人的笑容和耐心細致的開導,很多人在不知不覺中就敞開了心扉、舒解了鬱氣。
“讓當事人把心裏話都說出來有利於(yu) 糾紛得到快速解決(jue) 。”“密之語”心理工作室負責人、密雲(yun) 區法院副院長陳瓊說。
工作室擁有一支兼具過硬專(zhuan) 業(ye) 能力和豐(feng) 富實踐經驗的優(you) 秀隊伍:有從(cong) 事人民陪審工作幾十載的市級先進思想政治工作者,有兼任中科院心理所全國心理援助聯盟理事單位理事的國家二級心理谘詢師,還有任教十餘(yu) 年熟悉未成年人心理發展特點的高級家庭教育指導師。
為(wei) 了進一步發揮專(zhuan) 業(ye) 力量,今年“密之語”心理工作室還與(yu) 同心圓心理服務中心開展合作,將具備親(qin) 子關(guan) 係改善、婚戀情感指導、醫學健康知識等不同背景的240餘(yu) 名心理指導師納入人才資源庫。
定分止爭(zheng) ,實現矛盾在源頭徹底化解
以往的慣例是在審判過程中開展心理幹預,“密之語”心理工作室成立後,始終關(guan) 注當事人的情緒與(yu) 需求,在工作方法上不斷尋求突破,探索在執行階段和信訪化解中也引入心理幹預機製。
“家事案件中親(qin) 情倫(lun) 理問題複雜交織,往往會(hui) 導致執行難。這類案件的處理不宜過度適用剛性法律,更應注重執行的效果和家庭關(guan) 係修複,所以心理疏導能派上大用場。”密雲(yun) 區法院執行局法官劉衛東(dong) 說。
2021年9月以來,密雲(yun) 區法院以“密之語”心理工作室為(wei) 平台,逐步建立起了“調解+心理輔導”信訪化解新模式。在處理信訪難案、重案時,承辦法官可以聯合心理指導師,共同對信訪人進行疏導開解。通過全麵了解信訪人訴求、行為(wei) 以及性格等特征,心理指導師可以很快找準當事人的信訪心理動機,有針對性地製定化解方案,做到既解“法結”,又解“心結”。
剛柔並濟,實現特殊群體(ti) 權益保護
在一些案件中,很多當事人囿於(yu) “家醜(chou) 不可外揚”的傳(chuan) 統觀念,不願說、不敢說,長此以往將不利於(yu) 婦女老幼等特殊群體(ti) 的權益保護。
對此,在處理相關(guan) 案件時,承辦法官會(hui) 及時聯係“密之語”心理工作室,有針對性地為(wei) 當事人提供心理疏導:在審理涉未成年人犯罪、撫養(yang) 關(guan) 係等案件時,會(hui) 同步開展家庭情況調查,對遭受內(nei) 心創傷(shang) 的未成年人進行情感修複和家庭教育指導。在審理失獨、贍養(yang) 等涉老年人案件時,會(hui) 采取團隊輔導形式開展家庭診療,以耐心的態度、溫暖的關(guan) 懷傾(qing) 聽老年人心聲。在審理涉家暴案件時,會(hui) 認真研究受害者家庭背景、身體(ti) 狀況和情感經曆,為(wei) 受家暴婦女量身定製心理疏導方案,幫助其調整認知、理性維權。
數據顯示,“密之語”心理工作室成立以來,已開展心理幹預36案85人次,為(wei) 12名家暴受害者提供心理援助,幫助26名未成年人走出陰霾,挽救破裂家庭41個(ge) 。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