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群眾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作為(wei) 三級甲等公立醫院,我們(men) 一定盡最大努力發揮好職能,實現‘來了接得住,接住治得了,治了能治好’的目標。”內(nei) 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務處處長孫官文說。
據介紹,內(nei) 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提前部署、全方位加強診療能力、統籌調配醫療資源,確保群眾(zhong) 看得上病、看得好病,保障急危重症患者及時得到救治。
目前,內(nei) 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正在對重症搶救能力進行擴容升級。針對新冠感染重症救治的床位儲(chu) 備分為(wei) 綜合ICU床位、專(zhuan) 科ICU床位和可轉換ICU床位。內(nei) 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在原有綜合ICU床位34張、呼吸科綜合ICU床位18張的基礎上,正在將腫瘤中心三樓進行改造,改造完成後,綜合ICU床位可達120張。目前正在加急加快將心髒中心整棟樓116張床位儲(chu) 備為(wei) 可轉化綜合ICU床位,並配好備足相關(guan) 必要設備,用以應對感染高峰期的醫療救治工作。“按照要求,三級醫院要確保用於(yu) 新冠感染的各類重症病人治療的綜合ICU床位和可轉換ICU床位數量均不少於(yu) 本院實際開放床位總數的4%,目前我們(men) 均達到或超過要求床位數。此外,我們(men) 還有專(zhuan) 科ICU床位數55張,除了接診專(zhuan) 科重症患者還可以接診合並感染新冠患者。”孫官文說。
在重症醫學專(zhuan) 業(ye) 醫護人員擴充方麵,目前,該醫院正在全麵加強對專(zhuan) 業(ye) 醫務人員的選派、對院內(nei) 醫護人員開展重症醫學專(zhuan) 業(ye) 的分期全員培訓。
急診嚴(yan) 格落實首診負責製和急危重症搶救製度,暢通急危重症患者就醫綠色通道。12月23日起,醫院門急診停止查驗核酸報告,對以下在院患者仍需通過核酸檢測進行鑒別診斷:靜息狀態下血氧飽和度<93%,呼吸頻率>30次/分的各類患者;肺部有炎症改變的患者;免疫力低下的特殊患者,如高齡、透析、腫瘤等臨(lin) 床判定有發展成重症風險的患者。根據新冠感染重症預警指標,提早對患者進行幹預、治療,通過急診收治到病房,從(cong) 而降低新冠感染輕症病例向重症的轉化以及重症病例向危重症的轉化。
規範設置發熱門診,為(wei) 保障發熱門診擴容升級,提高接診能力,按要求實行好24小時接診服務,確保發熱門診設置規範化、人手充足,醫院從(cong) 心髒內(nei) 科、神經內(nei) 科、消化內(nei) 科、呼吸科各加派一名醫生到發熱門診,隨後還會(hui) 根據門診接診數,每增加100名患者從(cong) 以上各科室各增加一名醫生,提高接診能力。
考慮到兒(er) 童免疫力低下,為(wei) 避免交叉感染,將兒(er) 科發熱門診設立在兒(er) 科急診處,由專(zhuan) 門的兒(er) 科醫生接診兒(er) 科患者,方便患者得到及時的專(zhuan) 業(ye) 診療。(記者 王坤)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