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北京新型實體企業百強榜發布

發布時間:2023-01-12 09:24:00來源: 北京日報

  由北京日報社聯合中國企業(ye) 評價(jia) 協會(hui) 主辦的新型實體(ti) 企業(ye) 創新研討會(hui) 日前發布了2022北京新型實體(ti) 企業(ye) 100強榜單。榜單顯示,國家電網、京東(dong) 、京東(dong) 方、小米、百度躋身北京新型實體(ti) 企業(ye) 五強。根據研究報告,信息服務業(ye) 和製造業(ye) 是北京新型實體(ti) 企業(ye) 最集中的領域,大型企業(ye) 成為(wei) 推動數實融合的中堅力量。

  在數字化、智能化和信息科技的支撐下,一批擁有傳(chuan) 統實體(ti) 基因、同時具備強大科技能力的新型實體(ti) 企業(ye) 應運而生。由數字技術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催生的新型實體(ti) 企業(ye) ,既屬於(yu) 實體(ti) 產(chan) 業(ye) ,又服務於(yu) 實體(ti) 產(chan) 業(ye) ,起到加速實體(ti) 產(chan) 業(ye) 數字化轉型升級、增強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的作用。去年11月,中國企業(ye) 評價(jia) 協會(hui) 發布了2022年全國新型實體(ti) 企業(ye) 100強榜單,國家電網、京東(dong) 、華為(wei) 、京東(dong) 方、工業(ye) 富聯位居前五,北京以34家的上榜企業(ye) 數量領跑全國,顯示出北京在加速新一代信息技術與(yu) 實體(ti) 經濟深度融合、推動傳(chuan) 統實體(ti) 企業(ye) 向新型實體(ti) 企業(ye) 轉型的突出優(you) 勢。

  據統計,北京新型實體(ti) 企業(ye) 百強2021年總收入21萬(wan) 億(yi) 元,平均收入增幅達24%,實現淨利潤6000億(yi) 元,具有較強的規模效應,起到了對衝(chong) 經濟增速下行的作用。

  百強企業(ye) 中,信息服務業(ye) 企業(ye) 達47家、製造業(ye) 企業(ye) 38家,兩(liang) 大行業(ye) 占比為(wei) 85%。北京百強企業(ye) 2021年總研發投入2800億(yi) 元、新增發明專(zhuan) 利2.9萬(wan) 件,呈現科技創新投入和產(chan) 出“雙高”的特點;研發人員占比平均值達34%,高於(yu) 全國百強26%的平均值,顯示出北京濃厚的創新氛圍。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百強企業(ye) 有37家承擔起供應鏈數字化服務商的角色,提供的數字化供應鏈基礎設施和解決(jue) 方案不僅(jin) 能為(wei) 產(chan) 業(ye) 降本增效,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了整個(ge) 社會(hui) 的產(chan) 業(ye) 鏈供應鏈韌性。如京東(dong) 通過智能供應鏈應用創新,不僅(jin) 提升了家電的線上銷售占比,幫助整個(ge) 家電行業(ye) 降低銷售費用率,還通過反向定製、供應鏈協同等多種方式助推整個(ge) 行業(ye) 降本增效;多點DMALL的數字化零售操作係統,不僅(jin) 整體(ti) 提升了物美超市的運營效率,還服務了包括麥德龍、7-11便利店在內(nei) 的458家客戶。

  中國企業(ye) 評價(jia) 協會(hui) 會(hui) 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侯雲(yun) 春表示,數字經濟與(yu) 實體(ti) 經濟的深度交融,既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chan) 業(ye) 變革的必然選擇,又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打造國際競爭(zheng) 新優(you) 勢的重要抓手,北京發展新型實體(ti) 企業(ye) ,具有天時、地利、人和的優(you) 勢。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商務部原副部長魏建國表示,大力培育和發展新型實體(ti) 企業(ye) 對於(yu) 促進北京實體(ti) 經濟的高質量發展具有長遠意義(yi) ,基於(yu) 北京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的基礎力量、政策體(ti) 係和人才優(you) 勢,未來5年北京將引領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

  北京還出現了全國第一個(ge) 新型實體(ti) 企業(ye) 行業(ye) 組織。北京經開區企業(ye) 協會(hui) 、中國中小企業(ye) 協會(hui) 、京東(dong) 、北汽、金風科技、北方華創、小馬智行等16家單位,近日共同發起成立了北京經開區企業(ye) 協會(hui) 新型實體(ti) 企業(ye) 服務分會(hui) ,希望更好地服務於(yu) 產(chan) 業(ye) 數字化,助力北京建設全球數字經濟標杆城市。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