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北京人大代表建議:打通“堵點”讓人盡其才

發布時間:2023-01-19 10:54:00來源: 北京日報

  企業(ye) 、鄉(xiang) 村招不上需要的人才,學生畢業(ye) 後找不到適合的工作,人才供需“堵”在哪?全麵增強首都人才凝聚力寫(xie) 入了政府工作報告。北京市人代會(hui) 上,多位人大代表提到人才問題,並給出解題思路。

  兩(liang) 會(hui) 前,市人大代表、首都經貿大學財政稅務學院教授劉穎組織了三場企業(ye) 座談會(hui) ,原本計劃1小時的座談,足足開了3個(ge) 小時。

  座談中她發現,企業(ye) 希望以盡量低的成本招收高能力的員工。但很多家長告訴她,培養(yang) 孩子讀雙學位、讀研,就是期待他們(men) 畢業(ye) 後能找份收入高的工作。於(yu) 是,就出現了企業(ye) 提供的崗位沒人去,學生畢業(ye) 後卻找不到工作的結構性矛盾。

  如何化解這種結構性矛盾?劉穎建議,不妨加強高校與(yu) 企業(ye) 間的就業(ye) 合作,讓大學生有更多的“實踐+就業(ye) ”機會(hui) 。企業(ye) 為(wei) 大學生提供實踐機會(hui) ,大學生畢業(ye) 後可以去實習(xi) 過的企業(ye) 工作。政府應當發揮綜合性就業(ye) 平台的作用,把用人單位的需求有效傳(chuan) 遞到位,為(wei) 大學生就業(ye) 提供適配性崗位,避免大學生“結構性失業(ye) ”。

  市人大代表、完美世界高級副總裁王雨雲(yun) 從(cong) 事的是數字文化行業(ye) ,這一行業(ye) 發展迅速但人才緊缺。“站在企業(ye) 的角度,我們(men) 最缺乏應用型人才。”她坦言,盡管北京教育資源豐(feng) 富,高校大學生基本功也紮實,卻缺乏實戰能力,走上工作崗位後,往往需要經過再培訓才能勝任崗位要求。

  在王雨雲(yun) 看來,要想增強人才的實戰能力,實現產(chan) 教融合是必然趨勢,應用型本科和職業(ye) 教育的建設則是破局點。她建議,相關(guan) 部門在學科專(zhuan) 業(ye) 布局時,匹配產(chan) 業(ye) 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的需要,加快重點領域急需緊缺人才培養(yang) 。同時探索產(chan) 教融合創新示範區、產(chan) 教融合型行業(ye) 、產(chan) 教融合型企業(ye) 的建設,在產(chan) 教融合政策、資金等方麵加大支持力度,激勵更多的“專(zhuan) 精特新”中小企業(ye) 投身於(yu) 此。

  她也認為(wei) ,應當增強企業(ye) 參與(yu) 人才培養(yang) 的主體(ti) 意識,深化校企合作。“企業(ye) 能夠為(wei) 學生提供一線的實踐經驗,充實產(chan) 業(ye) 師資,並能提供實踐項目。院校也能在與(yu) 企業(ye) 聯係的過程中,結合行業(ye) 理論更好地開展教學,為(wei) 學生提供更鮮活的專(zhuan) 業(ye) 知識。”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