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頻上新 跨界多驚喜
早春二月,京郊草莓陸續豐(feng) 收,進入銷售高峰。今年全市的草莓種植麵積達到1.31萬(wan) 畝(mu) ,總產(chan) 量預計將超過2000萬(wan) 公斤,桃公主、黑珍珠、天使8號等多個(ge) 新品種首次上市,市民采摘的選擇有了更多選擇。
“這草莓有意思,吃起來草莓味挺濃,仔細回味又有點大桃的味兒(er) 。”市民張先生品嚐過新品“桃公主”後,忍不住讚歎。在前不久舉(ju) 辦的第九屆“北京草莓之星”評選活動現場,來自全市各區200多個(ge) 草莓園的330餘(yu) 份參賽果品在北京農(nong) 業(ye) 嘉年華博覽園同台競技。這次競選“草莓之星”的不僅(jin) 有紅顏、章姬等常見品種,還有一些首次亮相的奇妙新品,如白色戀人、妙香七號、寧豐(feng) 、萬(wan) 弘、雅美一號、勿忘我、桃公主、甜寶等。
隨著人們(men) 對新、奇、特產(chan) 品的需求增加,草莓也玩起了跨界。在“桃公主”隔壁展台,一盤白裏透紅的草莓格外吸睛,身形像迷你的桃子。“這叫粉玉,是近兩(liang) 年北京主推的一個(ge) 特色品種。”北京市特色作物創新團隊首席專(zhuan) 家宗靜告訴記者,粉玉是來自杭州市農(nong) 科院培育的國產(chan) 新品種,甜度稍低,但後味綿長。據介紹,擁有獨特口味的草莓品種不少,比如北京市農(nong) 林科學院自主培育的“京桃香”吃起來有桃子的清甜味道,白草莓吃起來則像菠蘿。
除了口感的提升,顏色也愈加多樣。今年,白色草莓的熱度不減,近些年已陸續引進白色妖姬、初戀的味道、淡雪、雪兔等白色草莓品種,受到市民的喜愛。海澱百旺苑草莓園首次嚐試種植的深色係草莓“黑珍珠”也很受歡迎。這是一款歐美係草莓品種,顏色深紅,個(ge) 頭比較大,口感偏酸一些。
近三年,本市已陸續引進150餘(yu) 個(ge) 草莓優(you) 新品種。富有特色的草莓新品為(wei) 京郊草莓園帶來了人氣。
“目前有多個(ge) 新品種正在選育中。篩選的標準方麵,口感是第一位的,產(chan) 量、抗病性也要好,在此基礎上,特色作物創新團隊育種崗位專(zhuan) 家正往兩(liang) 個(ge) 方向上努力。”宗靜解釋,一個(ge) 是拓展功能型草莓新品種,針對特定的營養(yang) 元素含量,篩選兼具口感與(yu) 營養(yang) 的優(you) 質品種,目前已初步培育出維生素C含量比較高的新品係,未來將與(yu) 市民見麵。另一個(ge) 方向是研究種子繁殖型品種。目前草莓還是種苗繁殖,如果能用上種子繁殖的話,患病幾率小,擴大種植也較方便。目前這方麵研究已經取得了一些成果。
北京市特色作物創新團隊首席辦主任馬欣介紹,目前團隊正在篩選一種開粉花結紅果的新品種,既好看又好吃,可以種在陽台裏,也適合家庭園藝使用。“之前我們(men) 引進的一個(ge) 品種是開粉色花朵,顏值很高,但以觀賞為(wei) 主,果實的鮮食優(you) 勢不明顯。我們(men) 正嚐試將其與(yu) 其它鮮食草莓的優(you) 質品種結合,改良果實的口感,進展還是比較快的。”
人氣恢複 新品熱銷
作為(wei) 昌平最早一批轉型草莓種植的專(zhuan) 業(ye) 合作社,天潤園77個(ge) 棚的草莓已進入采摘旺季,平均每個(ge) 棚的產(chan) 量達到800斤,仍處於(yu) 供不應求的狀態。合作社負責人夏秋桐說,今年整個(ge) 園區共種植了30多個(ge) 草莓品種,從(cong) 去年12月開始,就有不少遊客專(zhuan) 門奔新品種來。“現在根本沒有餘(yu) 力供應超市,采摘都不夠賣了。最多的時候一天接待500多人,基本恢複到2019年的水平。”聊起最近草莓大棚的熱鬧勁兒(er) ,夏秋桐止不住地開心。
特色新品種,是這家草莓園的“引流”法寶。“白色草莓種了四五年了,粉玉和白雪公主都不錯。因為(wei) 顏色特別,跟紅顏搭配在一起做成禮盒,銷量也非常好。尤其是節日期間,線上直播加上線下采摘,銷售火爆。”夏秋桐的感受不是個(ge) 例。在京郊,特色草莓的種植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地位日漸穩固。今年國產(chan) 品種白雪公主和粉玉的種植麵積接近百畝(mu) ,在紅顏、章姬、隋珠、聖誕紅等一眾(zhong) 老牌日韓係品種中衝(chong) 出重圍。
對今年的收益,她更是信心十足。“在春節前,我們(men) 的銷售額就已經覆蓋了支出,後麵就是純賺了。”今年種了兩(liang) 個(ge) 棚的粉玉,供不應求。這個(ge) 品種香氣濃鬱,口感綿柔,顏值還高,特別上鏡,尤其受年輕人喜愛。“草莓采摘預計能持續到5月,整個(ge) 采摘季預計收入能達到800萬(wan) 元。”夏秋桐幹勁十足,今年還要再繼續增加新品種的試種,讓自家的草莓事業(ye) 更上一層樓。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