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小小蚯蚓“鑽進”中央一號文件 保護土壤我們該行動了!

發布時間:2023-03-07 09:07: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3月6日消息 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超鏈接》報道,糧食安全,國之大者,土地對於(yu) 保障糧食安全至關(guan) 重要。

  2023年,在中央一號文件“加強高標準農(nong) 田建設”一節中,明確表述了“嚴(yan) 厲打擊盜挖黑土、電捕蚯蚓等破壞土壤行為(wei) ”,野生蚯蚓對土壤的價(jia) 值,以及生物多樣性在人類農(nong) 業(ye) 發展過程中起到的作用也引起了人們(men) 關(guan) 注。

  我國的土壤當前麵臨(lin) 何種挑戰?蚯蚓對土壤有著怎樣的意義(yi) ?我們(men) 可以為(wei) 保護土地做些什麽(me) ?

  

  退化?被盜?如何讓土壤“休養(yang) 生息”?

  我國地域遼闊,土壤類型多樣,不同的土壤具備不同的優(you) 勢,同時也存在著不同的生態問題。在上千年的勞作下,土壤如果得不到“休養(yang) 生息”,就會(hui) 出現有機質下降較快,退化嚴(yan) 重的現象。例如有“耕地中的大熊貓”之稱的黑土,如今就麵臨(lin) 著嚴(yan) 重的土壤退化問題,黑土土壤的厚度在整體(ti) 性下降。不僅(jin) 如此,當前甚至還存在著盜取黑土的現象。

  河南大學學術副校長、大別山森林生態係統國家野外科學觀測研究站站長傅聲雷認為(wei) ,為(wei) 了保障國家的糧食安全,我們(men) 必須加強對土壤的保護,采取各種措施修複土壤,提高土壤質量。修複土壤的首要舉(ju) 措是提高土壤的有機質含量,若土壤遭受汙染,則需要采取物理方法、化學方法或生物方法對汙染進行治理。傅聲雷強調,在修複土壤的各種方法中,更提倡采用生物和物理化學相結合的方法。

  以生物修複方法中的植物修複為(wei) 例,植物可以通過光合作用產(chan) 生更多的有機質,有機質進入土壤有助於(yu) 提高土壤中的有機碳,以此保障土壤中生物的能量和資源來源。植物被修複後,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動物可以獲得更好的生活環境,土壤食物網產(chan) 生良性循環,土壤中的物質循環得到優(you) 化。土壤整體(ti) 係統更加完善,有利於(yu) 保證未來糧食作物的產(chan) 量和品質。

  有蚯蚓=土壤健康?

  蚯蚓號稱“生態係統工程師”,它可以影響到土壤的物理結構,而土壤的物理結構會(hui) 影響水在土壤中的下滲能力,進而影響整個(ge) 土壤的質地,土壤質地則關(guan) 乎植被和農(nong) 作物的生長和生產(chan) 。傅聲雷表示,蚯蚓可以通過與(yu) 土壤微生物,特別是和真菌的相互作用,來提高氮在土壤中的有效利用。有蚯蚓的土壤與(yu) 無蚯蚓的土壤在含氮量上差異明顯,有蚯蚓的土壤,含氮量更高。一開始,這些氮存在於(yu) 蚯蚓的糞便中,形成團聚體(ti) ,很難被植被利用,然後,土壤中的菌和真菌發揮效用,菌和真菌通過菌絲(si) 將氮運輸至土壤中,使氮能夠被土壤中的植被和作物有效利用。除了可以提升含氮量外,蚯蚓對增加土壤的碳含量也有積極貢獻。

  蚯蚓還可以抑製對植物有害的寄生線蟲的生長,起到生物防治的作用。土壤若沒有蚯蚓,則意味著土壤生態係統中的食物鏈缺少一個(ge) 重要鏈條。食物鏈中一個(ge) 類群的缺失就有可能導致另一個(ge) 類群的增多,因而在缺少蚯蚓的情況下,土壤中的有害寄生線蟲的數量可能會(hui) 更多,對植被和作物產(chan) 生危害。

  傅聲雷指出,雖然不能僅(jin) 憑有無蚯蚓來判斷土壤質量高低,但通常情況下,有蚯蚓說明該土壤係統較為(wei) 健康。

  這些行為(wei) 正在傷(shang) 害土壤

  在農(nong) 村,過度消耗地力的情況並不少見。多年在同一塊土地上耕種同一種作物,某些微量元素持續不斷地被消耗,土壤的質量就會(hui) 逐漸下降,作物的產(chan) 量和品質也隨之下降。因此最好采用輪作體(ti) 製,實現土壤資源的最優(you) 化利用。

  在城市,隨意丟(diu) 棄垃圾等行為(wei) 也會(hui) 為(wei) 土壤帶來沉重負擔。城市建設的過程中會(hui) 產(chan) 生大量建築垃圾,若不對其進行處理,直接將其拋棄在健康土壤的表麵,會(hui) 對土壤的水分涵養(yang) 和有機質保存產(chan) 生不利影響。日常生活中產(chan) 生的生活垃圾也是有可能危害土壤的一大因素,如果不對垃圾進行分類,將其隨意丟(diu) 棄,形成垃圾填埋場,就會(hui) 影響土壤中的水質。更為(wei) 嚴(yan) 重的是,垃圾的隨意丟(diu) 棄有可能汙染地下水資源,部分地下水資源會(hui) 作為(wei) 人類的飲用水,此時隨意丟(diu) 棄垃圾的行為(wei) 危害的就不僅(jin) 是土壤的健康,更是人類的健康。

  民非穀不食,穀非地不生。加強土壤的修複和保護工作勢在必行,普通人同樣可以為(wei) 土壤保護貢獻力量。從(cong) 現在開始,不要隨意堆放建築垃圾,不要隨意丟(diu) 棄生活垃圾,從(cong) 自己做起,從(cong) 身邊做起。

  監製:郭靜

  記者:張芷旖

  編輯:馬千雯 潘雨薇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