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與上海昆劇團將複排紫禁城節令戲
原標題:故宮與(yu) 上海昆劇團將複排紫禁城節令戲
讓寶貴的戲曲文物“活起來”
藏在深宮的昆曲有望複排。昨天(13日),故宮博物院與(yu) 上海昆劇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圍繞學術研究、劇目創作、文化傳(chuan) 播開展深度合作。
簽約活動就是一場小型演出。上演的兩(liang) 個(ge) 片段均源自故宮博物院藏戲曲劇目——“梅花獎”得主、表演藝術家黎安,國家一級演員餘(yu) 彬表演了《長生殿·小宴》選段;著名昆劇表演藝術家張靜嫻、古琴演奏家楊致儉(jian) 表演了《牡丹亭·尋夢》選段。
類似的“演出”將成常態。根據雙方計劃,將推出從(cong) 清宮戲藏本中精選的“月令承應戲”,經典名著之“三國”“水滸”“西遊”係列,以及昆劇《金雀記》等。其中,“月令承應戲”又稱節令承應戲。清乾隆時期以來,凡遇元旦、立春、端午、中秋、重陽等節令都演相應戲曲,在清宮演劇中占據重要地位。上海昆劇團將結合“傳(chuan) 統·民俗”節慶品牌演出項目,對部分節令戲進行挖掘整理,於(yu) 中秋、除夕、七夕等傳(chuan) 統佳節陸續推出。
上海昆劇團還將結合故宮所承載的優(you) 秀傳(chuan) 統文化,對當下戲曲音樂(le) 、服裝、化妝、道具以及文化創意等方麵,進行全方位研究探索。比如學習(xi) 研究故宮所藏的明清宮廷音樂(le) ,重點對清宮壇廟祭祀所用的“中和韶樂(le) ”和“慶神歡樂(le) ”、朝會(hui) 典禮所用的“丹陛大樂(le) ”、殿陛筵宴所用的“清樂(le) ”和“舞樂(le) ”、皇家鹵簿儀(yi) 仗所用的“鹵簿樂(le) ”等進行研究恢複,既豐(feng) 富昆曲的音樂(le) 演奏,又讓傳(chuan) 統音樂(le) 重新煥發光彩。
600多歲的紫禁城與(yu) 素有“百戲之師”美譽的昆曲再次相遇,堪稱賞心樂(le) 事。故宮博物院院長王旭東(dong) 表示,故宮藏有大量清宮戲曲文物,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chan) ,不僅(jin) 需要係統梳理和深入挖掘,更需要利用與(yu) 傳(chuan) 承,讓戲本回歸戲台、讓文物煥發新生。上海昆劇團團長穀好好表示,希望通過合作,讓故宮的戲曲文物“活起來”,使傳(chuan) 統文化重新融入日常生活。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