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北京市5393條背街小巷三年內完成環境精細化治理

發布時間:2023-03-23 08:50:00來源: 北京日報

  北京市5393條背街小巷,將按照精品、優(you) 美、達標街巷標準,三年全部完成環境精細化治理。昨天(22日),本市召開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治理工作交流培訓會(hui) 。北京日報社等5家單位在會(hui) 上聯合發出“我家街巷最好看”活動倡議,今年除將繼續推選十大“最美街巷”外,還將首次進行“最美庭院”評選。

  精細化治理向居民院落和小區延伸

  近年來,本市連續開展了兩(liang) 輪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打造了一批“有裏有麵”的背街小巷。為(wei) 進一步鞏固成果,市城市管理委、首都文明辦、市規自委三部門聯合製定《深入推進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治理三年(2023-2025年)行動方案》。從(cong) 今年起,為(wei) 期三年的新一輪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治理再啟動。

  三年裏,本市將通過實施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治理,改善環境品質,保護曆史文化底蘊,完善服務功能,促進曆史文化和現代生活有機融合,打造高品質的現代生活空間,實現功能優(you) 化、和美宜居。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治理將與(yu) 接訴即辦緊密結合,聚焦12345市民服務熱線訴求,補齊短板弱項,切實解決(ju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問題。同時,與(yu) 城市更新緊密銜接,將治理向居民院落和小區延伸,打造一批“美麗(li) 庭院”。

  到2025年,全市背街小巷市容環境麵貌將整體(ti) 提升,便民配套設施進一步完善,精細化長效治理機製基本建立,共建共治共享氛圍濃厚,市民群眾(zhong) 滿意度不斷提高。背街小巷將成為(wei) 首都城市治理的亮點、文脈傳(chuan) 承的載體(ti) 、和諧宜居的家園。

  首次提出“精品街巷”概念

  按照新三年行動方案的要求,全市5393條背街小巷將按照精品、優(you) 美、達標街巷標準,分類治理、持續推進。通過打造一批精品、優(you) 美街巷,示範帶動全市背街小巷層層遞進、深化提升、精細治理,實現市容環境麵貌整體(ti) 提升,三年全部完成環境精細化治理。

  與(yu) 此前背街小巷的評價(jia) 標準不同,此次推出的新三年行動方案中,首次提出“精品街巷”的概念。精品街巷必須符合“四有”標準,也就是必須做到“曆史文化有傳(chuan) 承、綠化美化有品質、生活休閑有空間、便民服務有配套”。

  在曆史文化有傳(chuan) 承方麵,精品街巷要保持北京建築傳(chuan) 統風貌,具有文物古跡、名人故居、文化遺址、曆史建築等,並得到有效保護。同時,要充分挖掘展示老字號、民俗文化等非遺曆史價(jia) 值。合理設置街巷曆史文化說明標識,有文化探訪路線引導示意。

  在綠化美化方麵,精品街巷可采用見縫插綠、留白增綠、垂直綠化、透牆見綠等方式,建設小微綠地、美麗(li) 庭院、景觀綠廊,營造清新、雅致、怡人的街巷小環境。確保建築立麵、道路鋪裝、城市家具、標識導向、夜景照明等細節處理到位。

  為(wei) 了讓生活休閑有空間,可利用騰退房屋院落,建設小院議事廳、圖書(shu) 閱覽室、文化生活館等,提供協商議事、文化活動場地。在街頭巷尾建設“口袋公園”,因地製宜設置公共座椅、兒(er) 童娛樂(le) 設施、體(ti) 育健身器材,提供街坊聊天遛彎兒(er) 、親(qin) 仁善鄰必要場所。

  為(wei) 了滿足街巷居民必要的生活需求,精品街巷要配套便民服務,如織補早餐店、果蔬店、便利店、維修店、快遞站等服務網點;建設社區養(yang) 老驛站服務網點、日間照料所等場所。同時,還要建設小微停車場、小微停車樓,共享周邊停車資源,解決(jue) 胡同停車難題,有條件的打造不停車胡同。

  “最美街巷”“最美庭院”評選啟動

  昨天下午召開的交流培訓會(hui) 上,北京日報社、市城市管理委等5家單位發出“我家街巷最好看”活動倡議,號召大家行動起來,為(wei) 扮美家園出力。

  2018年,“我家街巷最好看”活動首次啟動,今年已是此係列活動連續舉(ju) 辦的第五屆。此前,全市評選出百年老巷飄書(shu) 香的楊梅竹斜街、“髒街”變靚街的三裏屯西街、“老胡同新生活”的草廠四條、“長河觀柳”的五塔寺路等“北京最美街巷”。

  今年,在繼續推選十大“最美街巷”的基礎上,將首次進行“最美庭院”評選,展示精細化治理延伸進院的改造成果,亮出一批“看著眼裏美、住著心裏美”的溫馨居民小院。

  “我家街巷最好看”活動倡議書(shu)

  親(qin) 愛的市民朋友:

  大家有沒有感覺到,這幾年北京的背街小巷“顏值”提升得特別快,“麵子”更靚,“裏子”更實,群眾(zhong) 身邊的環境品質也顯著改善。

  經過兩(liang) 輪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已有3286條背街小巷完成了環境精細化整治提升任務;同時,1037條維護類背街小巷通過加強日常管理維護,始終保持幹淨整潔有序。市統計局的調查顯示,市民對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工作滿意率達到93.5%。

  這些點滴之變,都與(yu) 政府、社會(hui) 、市民長期的努力分不開。讓我們(men) 的家園變得更美更宜居,這項工作沒有局外人,沒有旁觀者,我們(men) 每個(ge) 人都是親(qin) 曆者、見證者,更是參與(yu) 者。

  為(wei) 了進一步鞏固成果,新一輪背街小巷環境精細化治理再度踏上新征程。北京將立足首都“四個(ge) 中心”功能定位,改善背街小巷環境品質,保護曆史文化底蘊,完善服務功能,促進曆史文化和現代生活有機相融合;通過聚焦12345市民服務熱線訴求,切實解決(jue) 群眾(zhong) 急難愁盼;通過打造一批“精美街巷”,示範帶動全市市容環境麵貌整體(ti) 提升;與(yu) 城市更新緊密銜接,將精細化治理向居民院落和小區延伸,深化文明城區創建水平。

  今年,是“我家街巷最好看”係列活動連續舉(ju) 辦的第五年。我們(men) 除了將繼續推選“十大最美街巷”外,還將推選“最美庭院”,展示“一院一策”改造成果,讓家家戶戶推門見美。

  美化街巷,人人可為(wei) ,人人又都可能成為(wei) 美的受益者。在此,我們(men) 發起“我家街巷最好看”活動倡議,號召大家行動起來,保護北京建築傳(chuan) 統風貌,將老字號、民俗文化等的非遺價(jia) 值充分挖掘展示出來;通過為(wei) 身邊“添綠”,營造清新雅致怡人的街巷小環境;發揮“拉家常”“老街坊”的優(you) 勢,通過小小社區居民議事平台,撬動共商共治共享大格局;規範停放機動車、非機動車,爭(zheng) 當文明規範有序停車的踐行者、宣傳(chuan) 者和共享者。

  背街小巷,大有可為(wei) ;背街小巷,未來可期。讓我們(men) 做城市的主人翁,為(wei) 扮美家園出一份力,讓背街小巷成為(wei) 首都城市治理的亮點、文脈傳(chuan) 承的載體(ti) 、和諧宜居的家園。

  北京日報社

  市城市管理委員會(hui)

  首都精神文明辦

  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委員會(hui)

  共青團北京市委員會(hui)

  2023年3月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