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腳下前幹澗村:精品民宿生意紅火
天剛蒙蒙亮,長城保護員孔令輝便走出家門,踏上長城巡護的路程。天津區下營鎮薊州前幹澗村位於(yu) 燕山深處,村子在山腳下,長城多在山脊上。巡護路從(cong) 一段布滿石塊的荊棘小道開始。孔令輝身材不高,體(ti) 格精瘦,爬起山來健步如飛,很快把記者甩下老遠。
經過半小時攀爬,孔令輝到達了巡護的第一站“三界碑”。古老的燕山山脈層巒疊嶂、蜿蜒起伏。山脊處的明長城東(dong) 西橫亙(gen) ,一米高、三棱柱形的“三界碑”矗立山頂,西南是北京市平穀區金海湖鎮紅石門村,正北方也名為(wei) 前幹澗村。此前兩(liang) 村本是一體(ti) ,後因行政區劃調整,一部分劃入河北、一部分劃入天津。
從(cong) “三界碑”到黃崖關(guan) 一線,18公裏的長城是薊州前幹澗村的巡護方位,由孔令輝和另一位保護員負責。每個(ge) 月至少要巡查4次,重點察看長城有無坍塌、剝落、鼓包等情況,巡查中要留存至少10張附帶定位的照片,有特殊情況的位置更要詳細描述。
站在“三界碑”處,一腳踏三地,環視四周,美景盡收眼底,山腳下的民居飄出嫋嫋炊煙。
這些年,京津冀三個(ge) 山村聯係越來越密切。2021年,長城國家文化公園(天津段)開始規劃建設,前幹澗古長城被劃為(wei) 一級保護區。隨著“三界碑”成為(wei) “網紅打卡地”,鄉(xiang) 村旅遊也追趕著發展起來。
下營鎮前幹澗村旅遊發展較早,2001年時任村黨(dang) 支部副書(shu) 記的孔凡全帶頭開起了全村第一家農(nong) 家院,營業(ye) 至今經曆多次改建。“2015年村裏修通5米寬的柏油路,我的農(nong) 家院也開始搭閣樓迎遊客。”孔凡全說,路寬了,遊客越來越多,村裏農(nong) 家院也從(cong) 十幾家發展到幾十家。
路修到了河北承德前幹澗村的村口,鄉(xiang) 村旅遊協同發展的勢頭也到了村口,村子也開始籌資拓寬道路。
一條寬闊的柏油路,暢通了兩(liang) 個(ge) 前幹澗村的聯係。從(cong) 孔凡全的農(nong) 家院步行3分鍾,就看見“人字形”屋頂、白牆青瓦江南風格的雁園民宿,庭院草坪秋千,後院假山池塘,客源不愁。
“雁園”經營者李慧東(dong) 是天津人,2019年他先在承德前幹澗村的半山坡建起“井上”民宿,開業(ye) 第一年就特別火,房間常常不夠住。兩(liang) 個(ge) 村相互連接,交通便利,於(yu) 是第二家民宿“雁園”開在了天津這邊。李慧東(dong) 介紹道,別看兩(liang) 家分屬河北、天津,但隻相隔10分鍾車程。
近幾年鄉(xiang) 村旅遊發展提速,長城腳下建起了一棟棟各具特色的精品民宿,設計師將圖書(shu) 館、藝術館搬進山野,透過民宿落地窗可直接眺望古長城敵樓,欣賞漫山遍野的山桃花……
沿蜿蜒的山路深入前幹澗村,36家農(nong) 家院、6家精品民宿散布在山穀兩(liang) 側(ce) ,村民或當起經營者,或成為(wei) 民宿管家,日子越過越紅火。
緊跟潮流的露營也出現在天津前幹澗村。每年冬季一過,小木屋、野營帳篷就“一屋難求”了。
“今年元旦一過,我們(men) 村委會(hui) 成員就到平穀區金海湖鎮紅石門村考察學習(xi) 了鄉(xiang) 村旅遊的好做法。”下營鎮前幹澗村黨(dang) 支部書(shu) 記兼村委會(hui) 主任劉誌軍(jun) 說,當地露營發展正熱,他和投資者建立了聯係,準備共同探討在村裏發展果園露營的可行性。
“今年我們(men) 將打造旅遊服務驛站,夏天三個(ge) 村一起提供旅遊服務,冬天就變成防火站,共同開展森林防火。”劉誌軍(jun) 介紹,今年還準備舉(ju) 辦三個(ge) 村參與(yu) 的旅遊發展研討讓三界碑下的三個(ge) 山村實現鄉(xiang) 村旅遊一體(ti) 化發展。
燕山腳下的薊州,是天津唯一的山區,自然曆史文化資源豐(feng) 富。如今,這裏文旅產(chan) 業(ye) 加速升級,精品民宿不斷湧現,吸引著八方來客。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