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張北齊”首度在京合璧特展
張大千和齊白石是中國近現代書(shu) 畫的中流砥柱,兩(liang) 人因在藝術影響力上並駕齊驅而被並稱“南張北齊”。繼在上海首展引起強烈反響後,“南張北齊——張大千齊白石書(shu) 畫藝術特展”日前在北京榮寶齋大廈啟幕,帶來張大千與(yu) 齊白石的近五十件(組)佳作,推動京滬兩(liang) 座城市的文化藝術交流。
此次特展精選榮寶齋與(yu) 龍美術館收藏及提供的張大千與(yu) 齊白石畫作,完整涵蓋了兩(liang) 位藝術巨匠各個(ge) 時期的創作麵貌。本次亮相北京的重點展品包括齊白石《九秋風物圖》《貝葉工蟲》《可惜無聲·花草工蟲冊(ce) 》與(yu) 張大千《南嶽祝融峰圖》《紅拂女》等。
在展覽現場,齊白石作於(yu) 1942年的經典冊(ce) 頁《可惜無聲》吸引了眾(zhong) 多觀眾(zhong) 駐足,畫中蛐蛐、螳螂、螞蚱刻畫精微,在草木花卉中展現一派田園生機。白石老人晚年代表力作《九秋風物圖》也亮相展覽。
與(yu) 此同時,張大千1944年所作的《紅拂女》也是這次展覽的重要展品之一。策展人謝曉冬介紹,這幅畫創作於(yu) 張大千從(cong) 敦煌摹古之後,在此之前他的仕女作品深受明清作品的影響,而《紅拂女》中的仕女雍容華貴、妝容豔麗(li) ,呈現出盛唐氣派。
齊白石起初從(cong) 明清大師入手,定居北京後衰年變法,以自然的天趣,妙在似與(yu) 不似之間,開辟出高度概括的花鳥畫寫(xie) 意畫法。作為(wei) 晚輩的張大千比齊白石小30多歲,他早年注重臨(lin) 摹,擅長山水、人物、花鳥各種題材,後來長期旅居海外,最終將古今畫法熔為(wei) 一爐,獨創潑彩大寫(xie) 意山水畫,享譽國際藝壇。
張大千與(yu) 齊白石一生中並沒有合辦過展覽,此次展覽首次將二人的代表性作品進行大規模的對照展出,具有開創性的意義(yi) 。展覽將持續至4月16日。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