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北京中小學推動學生閱讀方式不斷進階

發布時間:2023-04-24 09:32:00來源: 新京報

  人間最美四月天,正是讀書(shu) 好時節。讀書(shu) 可以是一個(ge) 人的享受,借助智能交互屏幕實現體(ti) 驗式的閱讀;也可以是在聲情並茂的講述中,享受閱讀分享的快樂(le) ;還可以是走出校園,在社區豐(feng) 富多彩的親(qin) 子活動中,和家長共享讀書(shu) 的樂(le) 趣……北京中小學校充分利用數字化信息技術,集聚家校社形成合力,創建綜合立體(ti) 的閱讀新方式,推動形成閱讀活動育人的新實踐。

  打造“博悟”數字課程 開啟閱古知今之旅

  走進東(dong) 城區史家胡同小學三年級的教室,一位同學正站在觸屏黑板前,用手指劃動旋轉著“半坡遺址、小口尖底瓶”,在老師的引導下,為(wei) 同學們(men) 進行演示講解。分享讀書(shu) 筆記時,有六年級的同學把文物、地圖等畫了出來,做好詳盡的注釋,《漢字之美》《太陽神鳥之謎》《古劍何以不鏽》……滿滿的收獲躍然紙上。

  這是史家胡同小學設計開發的“博悟研學數字課程”,師生借助線上技術、網絡平台,實現從(cong) “博”到“悟”的閱讀學習(xi) 體(ti) 驗。課程精選近百組貫穿中華曆史的文化遺產(chan) ,以“活起來的數字文物”為(wei) 載體(ti) ,基於(yu) 校園智能交互屏幕構建沉浸式、交互式、體(ti) 驗式課堂,架起博物館與(yu) 校園之間的數字橋梁,提供人文素養(yang) 閱讀課程。

  課程充分發揮數字技術中的交互優(you) 勢,同學們(men) 在平台上可以360度無死角地觀察文物,以前在博物館裏受到展櫃和燈光影響不能看到的細節,在屏幕上可進行高清放大。學生在多角度觀察後提問、思考、質疑,進而把課堂、話語權以及學習(xi) 、閱讀的掌控權交給學生。

  為(wei) 了保證課程內(nei) 容的學術性,學校特別邀請了中國第一代博物館講解員、國家博物館終身研究館員、初中曆史教材主編齊吉祥老先生錄製曆史故事視頻講解課。視頻講述輔以3D文物,讓博悟博學課程資源有形有聲,成為(wei) 一場文化閱讀的盛宴。

  同時,博悟博學數字課程已納入課後服務,做到各校區全覆蓋。集團內(nei) 千餘(yu) 名學生參與(yu) 其中,實現課堂內(nei) 外多方位的數字化閱讀供給。

  設立小小講書(shu) 人 學生在分享中愛上閱讀

  “我可盼著同學們(men) 通過掃碼分享我的講書(shu) 視頻呢,好多同學聽了我講的《生命的十二樂(le) 章》,紛紛來借閱,我們(men) 班舒梓涵同學還把讀後感寫(xie) 在了留言板上。”石景山區古城第二小學五(二)班張暄梓同學作為(wei) 小小講書(shu) 人,收到了一份特別的邀請,就是向大家講述“講書(shu) 人”們(men) 自己的故事。

  “我非常喜歡閱讀,在學校的閱讀角找到了許多樂(le) 趣,於(yu) 是老師就吸收我加入講書(shu) 人社團。”張暄梓講道,“老師帶著我思考書(shu) 裏的主要人物有什麽(me) 特點,又指著書(shu) 中的情節問能不能再具體(ti) 說說。我恍然大悟,明白了給大家講書(shu) ,不僅(jin) 說出感受,還要把情節講清楚。”

  像張暄梓這樣充滿熱情的講書(shu) 人在古城第二小學還有很多。為(wei) 了培養(yang) 學生閱讀的習(xi) 慣,學校根據年齡特點和閱讀興(xing) 趣在各樓層分設了閱讀角,學生可對自己喜歡的書(shu) 目點讚。學校以點讚量確定學生最喜歡的書(shu) 目,依托“古二講書(shu) 社團”進行深層閱讀。

  在社團活動中,老師引導同學們(men) 各抒己見,分享讀書(shu) 心得,再把書(shu) 籍推薦錄成視頻,生成二維碼掃到圖書(shu) 的封麵上。在此基礎上,學校為(wei) 每位“講書(shu) 人”製作圖書(shu) 封麵海報,建立一人一書(shu) 一檔電子資源庫;在智慧校園中,推薦講書(shu) 人鏈接,學生也可以在平台上留言,和講書(shu) 人碰撞出閱讀的火花。

  據悉,學校通過構建“人-書(shu) -網”融合、互動的閱讀係統,實現線上線下多維度、多樣化的閱讀學習(xi) 。同時,整合校內(nei) 外有效資源,借助多種平台,建立家校閱讀聯盟,拓寬閱讀途徑,涵養(yang) 讀書(shu) 文化。

  集聚家校社共育力量 讓閱讀之路更寬廣

  學校搭建“家校共育”平台、聯合圖書(shu) 館開展親(qin) 子閱讀、社區教育中心發起繪本領讀活動……記者了解到,在引導學生愛讀書(shu) 、讀好書(shu) 、善讀書(shu) 時,北京中小學校整合多方社會(hui) 優(you) 質資源,聯合設計多種類閱讀活動,讓學生的閱讀之路更加寬廣。

  創建問卷16份,收集問卷11737份,上傳(chuan) 視頻712條,點擊量353060次,近3000多位用戶的支持……東(dong) 城區板廠小學“家校共育”平台架起便捷高效的閱讀、學習(xi) 和溝通橋梁,越來越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歡迎。學校通過平台推送整本書(shu) 導讀課、推進課、分享課視頻,指導學生自主閱讀是其中的重要功能之一。

  平台上這些精彩內(nei) 容的來源,正是學校引導學生進行課內(nei) 外閱讀探究的生動記錄。秉承“智慧教育”理念,學校開發出集自主閱讀課程、圖書(shu) 館課程、學科閱讀課程、課後服務閱讀課程等為(wei) 一體(ti) 的“智慧閱讀課程”,通過課程建設推動校園閱讀,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和綜合素養(yang) ,打造智慧閱讀新樣態。

  技術賦能、家校合力,助推全民閱讀新風尚。雲(yun) 平台、雲(yun) 閱讀、雲(yun) 分享……板廠小學通過“雲(yun) 端+課堂雙線”交流,開啟閱讀新模式,引導學生實時記錄閱讀時光、分享讀書(shu) 收獲。和平裏第四小學構建“美育教育進行時”雲(yun) 端課程,疫情期間打造“疫路相伴,一路守候”主題賽詩會(hui) 、悅沙龍,線上線下同步,家校協同共聚閱讀成長之力。

  近日,大興(xing) 區圖書(shu) 館連續開展了兩(liang) 場“蓓蕾行動”親(qin) 子閱讀活動,為(wei) 孩子和家長講述了原創繪本《大興(xing) 記憶》係列故事之《永定河畔的姑妞草》和《四妯娌種瓜》。導讀老師生動細膩地講解大興(xing) 的曆史與(yu) 文化,以互動提問的方式,幫助家長和孩子們(men) 一起發散思維,培養(yang) 他們(men) 愛讀書(shu) 、善讀書(shu) 的好習(xi) 慣,力求讓“氤氳書(shu) 香”影響家風建設。作為(wei) 大興(xing) 圖書(shu) 館的經典閱讀品牌,“蓓蕾行動”倡導“大手拉小手”親(qin) 子閱讀模式,致力於(yu) 推進全民閱讀,構建書(shu) 香社會(hui) 。活動自2015年創辦至今,已惠及超5萬(wan) 人次。

  順義(yi) 區社區教育中心係統開展了“同閱讀 童成長”繪本領讀活動。圍繞“自我認知”活動主題,領讀教師精心挑選了《西紅柿女孩》《一隻小豬和十隻小狼》《長大後做什麽(me) 》等繪本,一方麵引導孩子和家長從(cong) 更深層次感受故事內(nei) 容,助力孩子們(men) 養(yang) 成良好品德,另一方麵帶領各組家庭參與(yu) “勇敢的我留言欄”“快樂(le) 彩泥”等主題延伸親(qin) 子活動,傳(chuan) 遞親(qin) 子閱讀理念,促進養(yang) 成家庭閱讀習(xi) 慣,實現家長與(yu) 孩子共同成長。

  數據顯示,“同閱讀 童成長”繪本領讀活動啟動以來,先後培訓了400位成年人中英文繪本領讀者和161名中學生繪本領讀誌願者,每周進社區開展公益繪本領讀活動。截至目前,共開展活動1300餘(yu) 場,惠及20000餘(yu) 組家庭。今年,該活動預計再服務3000餘(yu) 組家庭。

  新京報記者 楊菲菲 通訊員 可黎明 張勁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