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畢業生求職,警惕八類陷阱

發布時間:2023-05-22 14:16:00來源: 工人日報

  黑中介,假試用、真使用,陰陽合同……

  畢業(ye) 生求職,警惕八類陷阱

  現在正值求職季,高校畢業(ye) 生即將走向職場。大家在努力找到心儀(yi) 工作的同時,也要小心求職騙局。近日,人社部梳理了八類常見的求職陷阱,並發布相關(guan) 避“坑”提示。

  黑中介陷阱。一些非法職業(ye) 介紹機構以介紹工作為(wei) 名,變相收取各種名目費用。他們(men) 沒有人力資源服務許可等相關(guan) 資質,以冒充或偽(wei) 造相關(guan) 資質騙取求職畢業(ye) 生信息。

  防範提示:畢業(ye) 生應當優(you) 先選擇公共就業(ye) 人才服務機構和正規市場中介機構,了解其經營範圍是否包含職業(ye) 介紹業(ye) 務,是否具備《人力資源服務許可證》。與(yu) 市場中介機構簽訂協議時,要看清簽約的內(nei) 容,不要盲目簽字。

  兼職陷阱。一些詐騙分子打著高薪兼職、刷單返現等幌子進行詐騙。其特點是門檻較低,號稱輕鬆兼職、薪酬豐(feng) 厚。

  防範提示:畢業(ye) 生不要輕信既輕鬆又賺錢的好差事,應了解崗位的市場薪資水平。同時注意個(ge) 人信息安全,不輕易泄露銀行卡、網銀等密碼信息,不隨意打開陌生網址鏈接。

  收費陷阱。用人單位或中介機構以招聘為(wei) 名,收取報名費、服裝費、體(ti) 檢費、培訓費、押金、崗位穩定金、資料審核費等費用。有些中介機構與(yu) 不法用人單位合作,先由中介機構以推薦工作為(wei) 名收費,入職時,不法用人單位編造各種理由拒絕畢業(ye) 生上崗或中途辭退。

  防範提示:畢業(ye) 生要謹記,應聘工作不需要費用,對於(yu) 需要交費的招聘麵試實習(xi) 等要謹慎對待,核實有無收費的法律依據。

  借貸陷阱。個(ge) 別中介機構或用人單位以高薪就業(ye) 為(wei) 誘餌,承諾培訓後包就業(ye) ,但須向指定借貸機構貸款支付培訓費用。培訓結束後,培訓機構往往難以兌(dui) 現承諾,畢業(ye) 生可能會(hui) 麵臨(lin) 身負高額借貸又沒能就業(ye) 的不利局麵。

  防範提示:畢業(ye) 生要看機構或企業(ye) 經營範圍是否包含培訓內(nei) 容,慎重簽署貸款協議或含有貸款內(nei) 容的培訓協議,注意保留相關(guan) 材料。

  傳(chuan) 銷陷阱。傳(chuan) 銷一般以輕鬆賺大錢、無需麵試直接上崗為(wei) 噱頭。傳(chuan) 銷麵試或工作地點比較偏僻且轉換頻繁,公司業(ye) 務不能清晰說明。

  防範提示:畢業(ye) 生務必清楚傳(chuan) 銷屬於(yu) 違法行為(wei) ,對發展下線的宣傳(chuan) ,要保持高度清醒。如果不慎進入傳(chuan) 銷,第一時間脫身報警。

  合同陷阱。在簽訂勞動合同過程中,個(ge) 別用人單位為(wei) 降低成本、規避責任而侵權。有的僅(jin) 簽訂《就業(ye) 協議書(shu) 》,或口頭約定工作事項。有的合同內(nei) 容簡單,缺少工資、勞動條件等內(nei) 容。有的同時準備兩(liang) 份不同薪資的“陰陽合同”。有的包含“霸王條款”,要求無條件服從(cong) 加班、試用期離職不結算工資等。

  防範提示:建立勞動關(guan) 係雙方應當訂立書(shu) 麵勞動合同。要注意勞動合同是否具備《勞動合同法》規定的必備條款(用人單位基本情況、合同期限、工作內(nei) 容和地點、工作時間和休息休假、勞動報酬、社會(hui) 保險、勞動條件等),高度警惕其中於(yu) 法無據、明顯不合理的條款。

  試用期陷阱。有的用人單位超過法定上限約定長時間試用期,或重複約定試用期。有的以試用期為(wei) 由,支付工資低於(yu) 當地最低工資標準,或不繳納社會(hui) 保險。還有的大量招聘應屆畢業(ye) 生,約定較低的工資,等試用期結束後,以各種理由解聘,“假試用,真使用”。

  防範提示:任何違反法律規定的試用期約定無效,試用期最長不超過6個(ge) 月,同一用人單位與(yu) 同一勞動者隻能約定一次試用期;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務為(wei) 期限的勞動合同或者勞動合同期限不滿3個(ge) 月的,不得約定試用期;勞動合同僅(jin) 約定試用期的,試用期不成立,該期限為(wei) 勞動合同期限。試用期期間,應繳納社保,工資水平不低於(yu) 單位相同崗位最低檔工資或不低於(yu) 勞動合同約定工資的80%,並不低於(yu) 當地最低工資標準。

  信息陷阱。有的用人單位誇大單位規模、發展前景、工資和福利等。有的模糊處理工作內(nei) 容,將銷售員、業(ye) 務員等職位美化成“市場部經理”“事業(ye) 部總監”等有誘惑力的名稱。

  防範提示:畢業(ye) 生可通過企業(ye) 官網、工商登記注冊(ce) 信息等查詢用人單位情況,對長時間大量招聘、離職率高的,要提高警惕。

  人社部提醒廣大高校畢業(ye) 生,要通過合法、正當的信息渠道了解招聘信息,可以到各地公共就業(ye) 人才服務機構、公共招聘網站求職。一旦遭遇上述情況,請立即撥打12333電話或前往人社部門投訴舉(ju) 報。如果人身安全受到威脅或傷(shang) 害,請立即報警。(工人日報 記者 李丹青)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