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進技術助力傳統基建 現代化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
央視網消息:世界跨度最大的公鐵兩(liang) 用跨海大橋——西堠門公鐵兩(liang) 用大橋,跨越浙江舟山境內(nei) 的西堠門水道,這裏水深流急,環境及施工條件惡劣,目前正在建設中。
橋麵寬達68米的甬舟鐵路西堠門公鐵兩(liang) 用大橋,主跨設計為(wei) 1488米,采用斜拉-懸索協作體(ti) 係,在重載橋梁中優(you) 勢尤為(wei) 明顯。相較於(yu) 單一結構橋型,平順性更好,安全性也更高。然而,在大風、急流的複雜海洋環境中,進行超大直徑鑽孔樁的施工並非易事。
為(wei) 了給大功率鑽機搭建一個(ge) 穩定的施工平台,2023年年初,一個(ge) 重達7600噸的自浮式鑽孔平台抵達5號墩位。這個(ge) 全新研發的鑽孔平台,平麵尺寸超過13000平方米,相當於(yu) 31個(ge) 標準籃球場大小,定位誤差卻控製在30厘米以內(nei) ,角度偏差小於(yu) 1度。這在世界橋梁建設中還是首次嚐試。
技術人員介紹,在汪洋大海上作業(ye) ,傳(chuan) 統的測量工具難以快速讀取和量測平台位置、姿態的實時變化。而數字孿生技術的全麵運用,測量效率遠高於(yu) 人工測量方式,實現了對平台的智能定位和遠程調度。
近年來,隨著橋梁建造技術的提升、設備的更新升級,以及信息化手段的豐(feng) 富,我國橋梁建造品質和效率不斷提高、成本不斷降低。截至2022年底,我國已建成公路橋梁103.32萬(wan) 座,比2021年末增加7.2萬(wan) 座。如今,包括橋梁在內(nei) 的基礎設施建設,正向工業(ye) 化、信息化、智能化、綠色化升級,現代化綜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快。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