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協同布局算力一張網

發布時間:2023-07-10 14:29:00來源: 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國家超級計算成都中心科研人員在巡檢機房設備。 新華社記者 劉 坤攝

  2022年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4部委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並規劃了10個(ge) 國家數據中心集群,“東(dong) 數西算”工程正式全麵啟動。

  “東(dong) 數西算”工程構建全國一體(ti) 化大數據中心體(ti) 係,有利於(yu) 提升國家整體(ti) 算力水平,擴大有效投資,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這不僅(jin) 是推進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guan) 鍵舉(ju) 措、完成“雙碳”目標的有效助力,也是我國在新型基礎設施領域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率先探索。

  規模居全球第二

  在位於(yu) 貴州省貴安新區的全國一體(ti) 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主樞紐中心的機房,服務器安裝工作已經完成,現場工作人員正忙著調試設備。據悉,該項目總投資約10億(yi) 元,主算力基地包括通算、智算、超算3種算力類型,計劃於(yu) 2026年年底竣工,其中今年第一季度完成第一階段上電運營。

  “經過多年建設,我國算力規模快速增長。梯次優(you) 化的算力供給體(ti) 係初步構建,算力規模排名全球第二,近5年年增長率近30%。”工業(ye) 和信息化部總工程師趙誌國說,體(ti) 係較完整、規模體(ti) 量龐大、創新活躍的產(chan) 業(ye) 格局正加快構建。當前,我國計算產(chan) 業(ye) 規模約占電子信息製造業(ye) 的20%,規模以上企業(ye) 有2300餘(yu) 家。

  一方麵,整機市場份額不斷攀升。在通用計算領域,IDC數據顯示,浪潮、新華三、戴爾、聯想、華為(wei) 排名我國服務器市場前五名,國產(chan) 品牌市場份額合計接近75%。在智能計算領域,浪潮、安警、華為(wei) 排名我國人工智能服務器市場前三名,國產(chan) 品牌市場份額達85%。在高性能計算領域,我國超算係統占有量與(yu) 製造商總裝機量均保持全球領先。另一方麵,產(chan) 業(ye) 生態不斷完善。國產(chan) 芯片已初具規模,X86、ARM、自主架構CPU持續深化規模應用,百度、寒武紀等AI芯片加速迭代優(you) 化,國產(chan) 操作係統逐步向金融、電信、醫療等行業(ye) 應用滲透,鯤鵬生態等計算產(chan) 業(ye) 生態日漸完善,覆蓋底層軟硬件、整機係統及應用等關(guan) 鍵環節。

  前不久發布的《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截至2022年年底,我國數據中心機架總規模超過650萬(wan) 標準機架,在用數據中心算力總規模超180EFLOPS。“東(dong) 數西算”工程從(cong) 係統布局進入全麵建設階段。2022年,京津冀等8個(ge) 國家算力樞紐建設進入深化實施階段,新開工數據中心項目超60個(ge) ,新建數據中心規模超130萬(wan) 標準機架。

  賽迪研究院電子信息研究所所長溫曉君表示,我國“東(dong) 數西算”工程正式啟動以來,行業(ye) 主管部門大力推進打造數網協同、數雲(yun) 協同、雲(yun) 邊協同、綠色智能的多層次算力設施體(ti) 係建設,三大運營商加快建設算力網絡、數據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在此背景下,數據中心以數據存儲(chu) 備份為(wei) 主的業(ye) 務結構被打破,向支撐行業(ye) 應用場景算力需求轉變。

  智能計算成主要驅動力

  隨著我國算力支撐能力持續增強,應用的新模式、新業(ye) 態加速湧現。其中,智能計算作為(wei) 算力產(chan) 業(ye) 快速發展最重要的驅動力,規模已達到104EFLOPS,增速為(wei) 85%,算力占比超過50%。《中國算力發展指數白皮書(shu) (2022年)》顯示,截至2022年3月,全國已投用和在建的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均超20個(ge) ,為(wei) 當地提供普惠算力,並有效支撐科研創新和人才培養(yang) 。

  今年3月,位於(yu) 浙江省杭州市的之江實驗室傳(chuan) 來喜訊:其參與(yu) 的“FAST精細刻畫活躍重複快速射電暴”成功入選2022年度中國科學十大進展。研究快速射電暴,離不開對大量數據的分析與(yu) 計算,FAST夜以繼日地巡視著浩瀚宇宙,每天能產(chan) 生高達300TB的數據。“如此龐大規模的數據量,僅(jin) 靠科學家人工分析,很難在短時間內(nei) 取得突破。”之江實驗室主任、智能計算數字反應堆總設計師朱世強介紹,依托之江實驗室智能計算數字反應堆大科學裝置,科研人員能夠深度挖掘FAST觀測數據,規模化探測快速射電暴等天體(ti) 輻射現象。

  據悉,數字反應堆還應用於(yu) 材料、育種、製藥等領域,加速賦能科研創新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我們(men) 走出了一條通過智能計算助力國家重大科學研究實現創新成果快速產(chan) 出的道路。”朱世強說。

  數字反應堆之所以能在不同領域發揮作用,離不開對異構算力的調度能力。“數字反應堆的底層為(wei) 芯片、機櫃等硬件設備,中間層是我們(men) 自主研發的‘之江瑤光’智能計算操作係統,上層對應具體(ti) 應用。”之江實驗室智能計算軟件研究中心主任潘愛民告訴記者,運行在不同廠商芯片上的算力,出自不同的係統架構或指令集,用戶在切換平台執行計算任務時,往往需要重新編寫(xie) 程序。而“之江瑤光”操作係統就像調和劑一般,將異構的算力資源聚集在一個(ge) 平台上,可有效解決(jue) 重複開發與(yu) 不兼容問題,降低用戶的使用門檻。

  當前,市場有效算力供給與(yu) 行業(ye) 數字化轉型定製需求尚不匹配,算力效率處於(yu) 中等水平,算力碎片化問題值得關(guan) 注。“未來,‘之江瑤光’係統如果能夠被進一步普及應用,或許能為(wei) 上述問題的解決(jue) 提供思路。”潘愛民說。

  推進綠色低碳發展

  各行各業(ye) 在享受算力帶來高價(jia) 值的同時,也不能忽視算力背後的高能耗問題。這不僅(jin) 是能耗、環境和氣候的挑戰,更是算力產(chan) 業(ye) 高質量發展繞不開的話題。

  日前發布的《2023中國綠色算力發展研究報告》提出,推進綠色算力發展,將進一步降低算力成本,通過構建公共算力服務平台,加強數據、算力和經濟之間的協同聯動,從(cong) 而有效賦能千行百業(ye) 綠色化轉型升級。

  近年來,綠色算力在政策頂層規劃、技術產(chan) 品創新和賦能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低碳轉型方麵取得積極成效。截至2022年年底,我國已累計建成153家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全國規劃在建的大型以上數據中心平均設計電能利用效率(PUE)降至1.3。

  2022年3月,國內(nei) 首個(ge) 大型綠色零碳數據中心——三峽東(dong) 嶽廟數據中心在湖北省宜昌市三峽壩區右岸建成使用。在該項目中,華為(wei) 采用業(ye) 界最先進的智能冷卻方案,將PUE控製在1.25以內(nei) 。智能鋰電備電方案不僅(jin) 保障了數據中心長期可靠運行,而且節省供配電麵積40%。另外,整體(ti) 係統解決(jue) 方案結合端到端預製化交付模式,幫助客戶實現快速部署,相比傳(chuan) 統數據中心建設模式,交付周期縮短50%。

  中興(xing) 通訊根據不同的應用場景提供基於(yu) 不同液冷技術的解決(jue) 方案以及CPU液冷、CPU+內(nei) 存條液冷、CPU+內(nei) 存條+GPU液冷等多種局部定製化方案,以便客戶能夠根據需求及成本進行選擇,助力打造綠色數據中心。其中,中興(xing) 通訊G5係列服務器新品支持液冷散熱技術,采用冷板式液冷散熱,可將數據中心PUE降至1.15,全管路智能監控,漏液秒級報警,在實現綠色低碳的同時確保產(chan) 品的可靠性。

  當前我國綠色算力發展處於(yu) 起步期,雖然各地紛紛發起綠色算力發展倡議,但仍缺乏統一的綠色算力評價(jia) 方法。專(zhuan) 家建議,應深化體(ti) 製機製優(you) 勢,多部委應聯合完善綠色算力發展機製,統籌設計綠色算力一體(ti) 化發展路徑,研究製定綠色算力發展指數。

  此外,綠色算力標準體(ti) 係仍不完善,應注重貫穿算力全生命周期的綠色標準,從(cong) 生產(chan) 、供給、管理及賦能層麵同步實現綠色算力的新技術研發。要加快製定各環節安全可靠、國際先進的算力通用技術標準,以標準為(wei) 引領,以用促建,助力綠色算力產(chan) 品迭代升級。同時,引導算力基礎設施積極應用先進適用綠色數據中心技術,對采購國產(chan) 算力產(chan) 品的企業(ye) 提供適當補貼,形成內(nei) 循環良好生態。 (經濟日報記者 李芃達)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