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北京:打造首都文化新名片

發布時間:2023-07-14 08:48:00來源: 光明日報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不到園林,怎知春色如許……”盛夏午後,走進位於(yu) 前門西河沿街的正乙祠戲樓,昆曲《牡丹亭》正在上演。百年戲樓曲調悠悠,仿若昔時繁華重現眼前。

  “這裏原是明代的寺廟,康熙年間,浙江銀號商人集資建了祠堂。”胡同裏的老人家,對正乙祠的過往如數家珍。

  祠堂裏藏著的二層戲樓,布局緊湊,裝飾講究,是北京唯一保留至今、基本完好無損的純木質戲樓,也是中國曆史上第一座室內(nei) 劇場,被稱作“中國戲樓活化石”。

  手指“同光十三絕”寫(xie) 生戲畫像,北方昆曲劇院導演、正乙祠戲樓總經理張鵬自豪地說:“位列‘同光十三絕’的程長庚、譚鑫培、梅巧玲先生都曾在正乙祠登台駐演,再後來梅蘭(lan) 芳先生也常在這兒(er) 演。這是一座見證京劇誕生與(yu) 繁榮的百年戲樓。”

  經曆過群星薈萃的輝煌,正乙祠也遭受過至暗時刻。自1860年起,正乙祠幾度沉浮。誰能想到,如今這座雕梁畫棟、古樸典雅的戲樓,曾被用做倉(cang) 庫、煤鋪。

  2022年4月,正乙祠戲樓經修繕後重張,那起了停、停了又起的鑼鼓點,終又再次響起……

  “人們(men) 來到這裏,不僅(jin) 能在這座古戲樓裏品味中國傳(chuan) 統戲劇,還能體(ti) 驗中西文化碰撞、結合的新潮流,我們(men) 希望把正乙祠打造成為(wei) 古戲樓界的‘國家大劇院’。”北方昆曲劇院黨(dang) 總支書(shu) 記孫明磊說。

  南北交匯、規模各異的會(hui) 館建築如鑲嵌的珍珠,散落在首都核心區。在北京市“會(hui) 館有戲”一館一策的探索中,這些百年古建紛紛化身為(wei) “小而美”“小而精”“小而雅”的演藝新空間,讓曆史傳(chuan) 統融入現代生活。

  “這可是繁華近600年的北京‘旺地’。”北京新隆福文化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王輝說,“雖然這裏也曾沉寂過,有些區域被用作員工食堂,但現在,隆福寺文化街區已經是北京最有流量的打卡地之一了!”

  為(wei) 何老隆福成為(wei) 新流量?站在隆福大廈頂層的隆福文化中心,答案近在眼前。在這裏,向西可望盡故宮、白塔、景山的皇城氣象,向東(dong) 則飽覽國貿等一眾(zhong) 新派建築,轉身之間就可完成古今穿越。更不用說,隆福大廈中還有美術館、沉浸式劇場、特色書(shu) 店等文藝空間,可以讓文化“老饕們(men) ”大飽眼福。

  “今年這麵牆體(ti) 將裝上裸眼3D屏幕。”站在正在施工的隆福寺二期外,王輝介紹了隆福寺未來的數字化發展方向,“目前,‘數字隆福寺’線上係統已完成AR隆福宇宙技術平台搭建。未來,消費者可以到隆福寺體(ti) 驗VR消費項目,在環遊天地巨幕飛行影院看沉浸式影片,享受科技與(yu) 文化深度融合的樂(le) 趣。”

  與(yu) 隆福寺一樣,近年來,一係列騰籠換鳥的產(chan) 業(ye) 蝶變在北京上演,老街區、老廠房中“長”出了許多創意工廠。

  一段視效花絮為(wei) 什麽(me) 能有200多萬(wan) 播放量,並讓網友驚呼“太震撼了”?記者走進墨境天合數字圖像科技有限公司,尋找答案。

  “大家在影院看到的《流浪地球》《獨行月球》《刺殺小說家》的特效畫麵都是由墨境天合製作的。”墨境天合聯合創始人、CEO魏明邊說邊將記者們(men) 帶領到“動捕棚”中,展示他們(men) 研發的基於(yu) 虛幻引擎的虛擬拍攝實時化技術。

  動捕演員身穿黑色動捕服,揮動左手,眼前的屏幕中便實時顯示了虛擬人物在虛擬場景中打招呼的畫麵。

  “這項技術可以實時驅動虛擬場景中的人物、道具和虛擬攝像機,讓導演在前期流程中就可以看到最終渲染的畫麵,大大提升了電影視效的製作效率。”看到大家的反應,魏明驕傲地說。

  談起為(wei) 什麽(me) 選擇在北京落地,魏明開啟了話匣子:“北京是文化創意人才紮堆的地方,優(you) 勢十分明顯。比如你看這個(ge) 園區裏邊,可能有十幾家跟影視製作相關(guan) 的企業(ye) ,我們(men) 是做視效的,旁邊是做調色的,還有做聲音的,做動畫電影的……創作效率太高了!”

  北京市委宣傳(chuan) 部影視處石鐵介紹,目前,北京長期從(cong) 事影視創作生產(chan) 的企業(ye) 有一萬(wan) 餘(yu) 家。全國國產(chan) 影片票房前10名均為(wei) 京產(chan) 電影。

  “北京正在通過科技、金融、旅遊、教育的全麵融合,持續助推文化高質量發展。”北京市委宣傳(chuan) 部相關(guan) 負責人說,“特別是科技賦能文化發展,正在成為(wei) 北京文化產(chan) 業(ye) 發展新的重要推動力。2023年1至4月,北京文化新業(ye) 態企業(ye) 實現營業(ye) 收入4041.3億(yi) 元,占全市文化企業(ye) 營業(ye) 收入的比重為(wei) 68.3%。文化內(nei) 容與(yu) 數字技術相結合的文化新業(ye) 態新模式已成為(wei) 北京文化產(chan) 業(ye) 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北京市社會(hui) 科學院文化所副所長黃仲山看來,2023年北京文化產(chan) 業(ye) 的發展將形成非常明顯的補漲態勢。從(cong) 未來長期的大趨勢來看,北京文化將迎來新的高速、高質量的發展時期。

  北京,建設全國文化中心的腳步正在加快!

  (本報記者 張景華 董城 王忠耀 本報通訊員 張思琦)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