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他們在70年前義無反顧重回戰場 以身許國的英雄祖國不會忘記

發布時間:2023-07-24 16:10:00來源: 央視新聞客戶端

  今年是抗美援朝戰爭(zheng) 勝利70周年。70多年前,麵對燃燒到鴨綠江邊的戰火,一批又一批中華兒(er) 女慨然奔赴保家衛國的戰場。

  1950年夏末的武漢,百廢待興(xing) 中充滿著建設家園的憧憬,一支部隊卻在集結北上。今年97歲的史大偉(wei) 老人,清晰記得當時的情景,得知38軍(jun) 奉命開赴東(dong) 北邊防,許多退伍老兵都要求歸隊,曹玉海就是最堅決(jue) 的一位。

  曹玉海戰友 時任第38軍(jun) 黨(dang) 委秘書(shu) 兼機要秘書(shu) 史大偉(wei) :原來38軍(jun) 的軍(jun) 政委梁必業(ye) 就說,別人的事都好辦,你這個(ge) 事不好辦,因為(wei) 你已經轉業(ye) 了。曹玉海當時非常懇切,老首長,我是在114師342團長大的,你想一切辦法,讓我回去吧。

  曹玉海來自沂蒙山區,父母早亡,祖父被日軍(jun) 殺害。後來他帶著國仇家恨參加了八路軍(jun) 。多年征戰,他成長為(wei) 有名的戰鬥模範。1949年,他身負重傷(shang) 留在武漢療養(yang) ,並轉業(ye) 到地方工作,在這裏,他也收獲了愛情與(yu) 一位姑娘定下婚約。1950年6月,朝鮮戰爭(zheng) 爆發,新生的共和國麵臨(lin) 威脅,曹玉海思慮再三,毅然和未婚妻訣別。

  曹玉海戰友 時任第38軍(jun) 黨(dang) 委秘書(shu) 兼機要秘書(shu) 史大偉(wei) :意思說是我不是生來就要打仗的,現在國家需要打仗,我這當兵的我就是要去打仗。去打仗,他就是準備犧牲的。所以,愛他的女人再怎麽(me) 表示,他堅決(jue) 反對,不能結婚。

  情雖難舍,但身已許國,曹玉海回到老部隊擔任了營長,他身先士卒,很快帶出一個(ge) 能征善戰的主力營。1951年2月,在艱苦卓絕的第四次戰役中,曹玉海營守衛戰略要點350.3高地,美軍(jun) 集結大批兵力和飛機坦克,反複瘋狂轟炸,陣地被炸成一片焦土。曹玉海帶領戰士浴血拚殺,寧死不退;七天七夜打退敵人一次又一次進攻。而此時,全營也僅(jin) 剩幾十人。

  曹玉海紀念館發起人 山東(dong) 臨(lin) 沂莒南縣地方史誌辦公室原副主任 李祥琨:團長提出來,想把曹玉海換下來,但是曹玉海堅決(jue) 不撤。曹玉海就說,有我曹玉海在一定就有陣地在。

  在反擊敵人又一次進攻時,曹玉海頭部、胸部中彈,壯烈犧牲,年僅(jin) 28歲。在他的遺物裏還一直珍藏著未婚妻送他的枕套。臨(lin) 上陣地前,他還曾囑咐戰友,對未婚妻的情況要保密,不要影響她今後的生活。

  戰後,342團一營被命名“英雄部隊”,曹玉海被追授“一級戰鬥英雄、特等功臣”。遺憾的是,由於(yu) 地址登記模糊,直到50年後相關(guan) 部門才找到曹玉海的家人,送上這份榮譽。家鄉(xiang) 人民滿含深情,建起一座具有特色的烈士紀念館,寄托崇敬與(yu) 哀思。

  曹玉海紀念館發起人 山東(dong) 臨(lin) 沂莒南縣地方史誌辦公室原副主任 李祥琨:建曹玉海紀念館就是把英雄事跡有個(ge) 載體(ti) 把它再現出來,教育和鼓舞、沂蒙人民不斷前進、艱苦奮鬥、奪取勝利。

  在天津,另一座烈士紀念館經常迎來致敬和緬懷的人們(men) ,這也是一位為(wei) 了祖國而義(yi) 無反顧的誌願軍(jun) 烈士,他叫楊連第,經曆了從(cong) 窮苦工人到著名英雄的不平凡人生。

  楊連第之子 楊長林:到1949年天津還沒解放(前),當過架子工,當過電工,當過鞋匠,他就是一個(ge) 窮工人,被人看不起的下等人。

  楊連第,1919年生於(yu) 天津。新中國成立後他被解放軍(jun) 鐵道縱隊招收為(wei) 工人,逐漸成為(wei) 技術骨幹。在隴海鐵路建設中,楊連第徒手登上45米高的橋墩,創下當時的紀錄,成為(wei) 享譽全國的“登高英雄”。他到北京參加英模大會(hui) ,還登上天安門城樓。1950年,鐵道兵奉命入朝,作為(wei) 普通職工,楊連第本可以選擇留在國內(nei) 。

  楊連第之子 楊長林:團長找他談了,我們(men) 國家正在搞建設,我們(men) 需要你這樣人,你可以不去。我爸說那不行,沒有部隊沒楊連第,沒鐵道兵沒有楊連第,所以一定要去跟他們(men) 一塊去。

  這段珍貴的視頻影像,記錄了鐵道兵艱苦卓絕的工作,雖然不是在第一線作戰,但上有敵機狂轟濫炸,下有江水湍急山勢崎嶇,他們(men) 要付出難以想象的努力。

  楊連第戰友 時任鐵道兵一支隊一大隊政治處宣傳(chuan) 文化幹事 牛長夫:當時給把橋梁炸毀了,我們(men) 上哪弄梁去,楊連第(想了)一個(ge) 很絕妙的辦法,就是木籠加木排。木籠就是用的枕木把它搭成一個(ge) 方塊,裏麵投上石頭,作為(wei) 橋梁的基礎,上麵再架排架,扣上鋼軌,這樣就可以維持通車了。楊連第一個(ge) 多星期,就在水裏麵泡著。

  無論是上千度高溫的燃燒彈,還是時時有引爆危險的定時炸彈,無論是零下30多度的冰淩,還是40年不遇的洪水,都阻擋不了楊連第和戰友們(men) 建設起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1951年9月他被選為(wei) 誌願軍(jun) 英模代表歸國接受表彰。

  這一封封家書(shu) ,記錄著楊連第對家人的牽掛,但他還是毅然重返戰場。1952年5月15日,在青川江大橋搶修中,他主動為(wei) 戰友替班時,被一顆定時炸彈奪去生命,年僅(jin) 33歲。中國人民誌願軍(jun) 追授楊連第“一級英雄、特等功臣”,命名其生前所在連隊為(wei) “楊連第連”。

  曹玉海,楊連第,代表了千千萬(wan) 萬(wan) 為(wei) 了國家人民舍棄個(ge) 人幸福的誌願軍(jun) 先烈,他們(men) 的功績彪炳史冊(ce) ,他們(men) 的精神傳(chuan) 承不輟。如今,曹玉海英雄營“攻守兼備”戰旗高揚在武警第一機動總隊某支隊某大隊的營區內(nei) ,他們(men) 肩負著維護國家安全的光榮使命,先後圓滿完成國慶70周年閱兵、建黨(dang) 百年執勤安保,北京冬奧會(hui) 和冬殘奧會(hui) 安保等重大任務並多次獲得表彰獎勵。

  今天,被命名為(wei) “楊連第橋”的隴海鐵路八號橋依然屹立,“楊連第連”的旗幟則傳(chuan) 承到改製後的中鐵十一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從(cong) 成昆鐵路到福廈跨海大橋,建設項目延伸到哪裏,這麵旗幟就會(hui) 展現在哪裏,先輩的“登高精神”,激勵著新時代的建設者做出新貢獻。

  中鐵十一局集團第一工程有限公司楊連第隊技術負責人 趙銀超:在新時代的建設中,楊連第精神又是一種敢於(yu) 擔當、創新發展的奮鬥精神。我們(men) 始終牢記著建一座橋梁,留一座豐(feng) 碑的使命擔當,不斷突破技術難題,為(wei) 建設科技強國、促進中國高鐵走出去發光發熱。(總台央視記者 周培培 劉蘇 王一帆 陳慶濱 廣西台 臨(lin) 沂台)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