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美麗湖北 綠色崛起

發布時間:2023-09-07 08:49:00來源: 湖北日報

  5月11日,一隻鷺鳥在通順河武漢經開區段河灘覓食。 全長191公裏的通順河,流經潛江、仙桃、武漢三地,匯入長江。近年來,三地攜手建立流域橫向生態補償(chang) 機製,加強流域共治,通順河全線達到優(you) 良水質。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胡弦 通訊員 李斌

  9月6日,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大會(hui) 召開。以更大力度推進汙染防治攻堅戰,確保長江水生態環境穩中向好……會(hui) 場內(nei) 外,綠色低碳發展的決(jue) 心與(yu) 行動,已成為(wei) 荊楚大地最動人的篇章。

  據統計,近10年來,我省以年均3.1%的能耗增速支撐了7.3%的經濟增長,實現了全省產(chan) 業(ye) 結構由傳(chuan) 統重化工為(wei) 主向綠色低碳新型工業(ye) 化轉型。

  久久為(wei) 功,篤行不怠。湖北堅決(jue) 扛起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政治責任,讓美麗(li) 湖北、綠色崛起成為(wei) 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

  守護清水東(dong) 流

  長江湖北段總磷濃度6年下降30.3%

  武漢都市圈自然生態公園城市——鹹寧,正堅持把修複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

  關(guan) 改搬轉沿江化工企業(ye) 4家、危化品生產(chan) 企業(ye) 8家,取締非法碼頭37個(ge) ,整治尾礦庫2座……據介紹,鹹寧堅決(jue) 抓好沿江汙染整治,完成長江入河排汙口整治305個(ge) ,完成率92.7%。嘉魚潘灣化工園內(nei) ,72家化工企業(ye) 已關(guan) 停,6家成功轉型升級。

  據悉,隨著長江大保護十大標誌性戰役、長江高水平保護十大攻堅提升行動接續實施,湖北全麵排查整治長江入河排汙口12480個(ge) ,率先在長江流域開展總磷汙染總量控製,強化“三磷”綜合治理,取得顯著成效。和2016年相比,2022年長江湖北段出境斷麵總磷濃度下降30.3%。

  同時,全省大力實施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攻堅行動,持續推動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2022年,湖北國控斷麵Ⅰ至Ⅲ類比例達到95.8%,較2017年提高11.8個(ge) 百分點,國考城市PM2.5濃度均值較2017年下降26.5%;飲用水水質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環境安全穩定,主要汙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

  各地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成就。宜昌市等4個(ge) 市州和武漢市新洲區等22個(ge) 縣(市、區),成功獲得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命名。據統計,獲得省級示範區命名的市州和縣(市、區)占比分別達到60%和70%,生態文明示範創建進入快車道。

  守住安全底線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3.73萬(wan) 平方公裏

  確保一庫淨水永續北送,十堰堅決(jue) 扛牢“守井人”的政治責任。以流域綜合治理為(wei) 綱,十堰建成1967處農(nong) 村生活汙水處理設施,成立生態環境集團公司,加快城區供水一張網、汙水處理廠網一體(ti) 化。

  眼下,湖北正以流域綜合治理明確並守住安全底線,分區分類建立水、生態和糧食安全管控負麵清單。省自然資源廳逐級分解下達6925萬(wan) 畝(mu) 耕地和5950萬(wan) 畝(mu) 永久基本農(nong) 田的保護任務,實行耕地雙月加密監測和“紅黃牌”管理等工作機製;科學劃定生態保護紅線3.73萬(wan) 平方公裏,部署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項目107個(ge) ,總投資近600億(yi) 元。

  同時,全省以係統觀念加快實施生態保護修複。隨著長江三峽地區和長江荊江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ti) 化保護修複工程的實施,湖北獲得中央獎補資金40億(yi) 元;成功申報南水北調水源涵養(yang) 區礦山生態修複示範工程項目,獲得3億(yi) 元資金支持。長江幹支流10公裏範圍內(nei) ,326座廢棄露天礦山完成生態修複。近兩(liang) 年來,全省累計治理礦山達7.06萬(wan) 畝(mu) 。

  推動綠色轉型

  單位GDP能耗10年下降33%

  宜昌長江江麵上,全球載電量最大的新能源純電動船舶——“長江三峽1號”投入運營。這是在全國率先探索實施“電化長江”行動的城市。

  近10年來,我省單位GDP能耗、碳排放累計分別下降33%、38.3%。目前,正以構建新型能源體(ti) 係為(wei) 主方向,推動能源結構向清潔化、低碳化轉變。

  全麵實施煤電節能降耗改造。20萬(wan) 千瓦級以上大型煤電機組全部實現超低排放,平均供電煤耗優(you) 於(yu) 全國。

  加快風光水火、源網荷儲(chu) 一體(ti) 化發展。湖北核準抽水蓄能總裝機1290萬(wan) 千瓦、位居全國第一;新能源裝機較2012年增加2641萬(wan) 千瓦,水電、新能源等清潔能源裝機占比超過64%,處於(yu) 全國前列。今年上半年,全省清潔能源發電量首次超過火電,能源結構實現了由煤炭為(wei) 主向清潔能源為(wei) 主、火電壓艙的轉變。

  以多式聯運為(wei) 突破口,湖北全力打造多式聯運骨架網,同步推動運輸結構向智慧化、高效化轉換。

  鄂州花湖機場、武漢陽邏國際港等8個(ge) 項目入選國家多式聯運示範工程,武漢、襄陽、宜昌、十堰等獲批6個(ge) 國家物流樞紐,數量均居全國第一;打通鐵水聯運“最後一公裏”,省內(nei) 長江幹線主要港口的11個(ge) 重要港區實現鐵路進港;全社會(hui) 物流成本占GDP比重降至13%左右,低於(yu) 全國平均水平。

  隨著公轉鐵、公轉水的加速推進,鐵路水路貨運量占總貨運量的比重從(cong) 2012年的21%上升到2022年的30.8%,實現全省運輸結構由重型柴油貨車公路運輸為(wei) 主向“鐵水公空”立體(ti) 綠色綜合運輸轉換。

  同時,湖北堅決(jue) 推進落後過剩產(chan) 能淘汰出清。通過取締“地條鋼”、壓減粗鋼、整治小產(chan) 能熟料生產(chan) 線等,全省淘汰落後鋼鐵產(chan) 能526萬(wan) 噸、過剩水泥產(chan) 能290萬(wan) 噸。

  加快推進傳(chuan) 統產(chan) 業(ye) 改造更新,湖北實現化工、建材等高耗能行業(ye) 標杆水平節能降耗改造,黃磷、玻璃等行業(ye) 能效水平全國領先;建成荊門格林美等國家級產(chan) 業(ye) 園區循環化改造示範試點23個(ge) ,數量全國第一。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