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評】4000萬元民生項目成“爛尾” 別讓財政資金成了“唐僧肉”!
據總台央視《焦點訪談》報道,2016年,河南新鄉(xiang) 長垣市向上申請多個(ge) 項目進行保障房配套建設,中央撥出4000多萬(wan) 元預算內(nei) 資金對其中3個(ge) 項目給予支持。然而7年過去了,這些項目竟然全部爛尾。在某小區,利用中央資金修建的三座立體(ti) 車庫根本未投入使用;另一小區中計劃修建的幼兒(er) 園和衛生室等配套設施,時至今日不見蹤影;要修一條約560米長的道路,中央財政撥付了1700萬(wan) 元資金,6年後,路還是“斷頭路”。
長垣市如此糟蹋財政專(zhuan) 項資金,令人感到震驚又憤怒!財政資金取之於(yu) 民、用之於(yu) 民,一分一毫都要用到“刀刃上”、用到地方經濟社會(hui) 發展最需要的地方去。特別是事件中涉及的中央財政資金,都是中央應地方申請,撥給地方用於(yu) 支持民生工程建設的,目的是要幫助地方更好改善民生。地方必須認真對待,做好規劃與(yu) 監管,確保資金都花在老百姓最需要的地方。長垣市這幾個(ge) 民生項目的“爛尾”,意味著4000萬(wan) 元中央財政資金到了地方後非但未能發揮應有的改善民生的效果,反而傷(shang) 了民心。
從(cong) 報道披露的細節可以發現,當地對財政專(zhuan) 項資金在使用規劃和監管方麵都出現很大問題。首先在規劃上,這筆資金就未能被投到對的地方。譬如,在車庫項目中,承建公司負責人明確表示,“這類立體(ti) 車庫在實際使用中大多數都不好用”。既然“不好用”為(wei) 何要建?在投資建設前有沒有進行調研和論證?在另一項目中,招投標進行時整個(ge) 大樓就已經竣工了,又如何新建衛生室?這不禁讓人疑惑:到底是小區居民真的需要衛生室,還是有人巧立名目套取甚至在騙取財政資金?在監管上,當地政府則未能對資金使用情況和項目進展情況履行應有的監管職責。否則,為(wei) 何一條約560米的道路修了6年仍有200多米沒修通?對此,長垣市發改委有關(guan) 負責人承認,“當時設想很好,但工作沒做到位,所以事與(yu) 願違。”
對財政資金使用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帶來的負麵後果,河南省和長垣市將如何處理,是目前人們(men) 最關(guan) 心、最關(guan) 注的問題。長垣市的這次教訓,值得各地有關(guan) 部門引以為(wei) 戒。這就是:對用於(yu) 公共民生建設的項目,無論其資金渠道來自財政,抑或是社會(hui) 公益捐贈,地方政府和有關(guan) 部門都必須高度重視、履職盡責,要通過加強研究論證和全程監管,確保資金花在正途上、花在老百姓的心坎上,花得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對納稅人的錢,決(jue) 不允許任何人、任何部門“隻顧申請、不顧後果”,更不能將其當作“唐僧肉”。否則,誰糟蹋了資金,誰就必須承擔相應的後果。(央廣網評論員 陳銳海)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