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延慶好兒媳入選“中國好人榜”北京市候選人名單

發布時間:2023-09-14 08:49:00來源: 新京報

  走進延慶區香營鄉(xiang) 新莊堡村,總能看到村民王書(shu) 華攙扶著92歲的公公李成後在家門口遛彎曬太陽,在王書(shu) 華的家中,像這樣需要她照顧的老人一共有七位。日前,首都文明網公示了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好人榜”北京市推薦候選人名單,北京地區共有12人入圍“中國好人榜”候選人,延慶區香營鄉(xiang) 新莊堡村的王書(shu) 華就是其中一位。

  走進新莊堡村,總能看到王書(shu) 華正攙扶著92歲的公公李成後在家門口遛彎曬太陽。李成後說,“這麽(me) 多年,我和老伴兒(er) 的日常起居都由兒(er) 媳王書(shu) 華照料。”說起自己的兒(er) 媳婦,92歲的李成後讚不絕口,兒(er) 子常年在外打工,照顧家裏幾位老人的重任就落在了王書(shu) 華身上。

  1985年,20歲的王書(shu) 華嫁入了本村李書(shu) 海的九口之家,李書(shu) 海外出務工,王書(shu) 華獨自照料家中父母和長輩,這其中不僅(jin) 有丈夫的親(qin) 生父母、養(yang) 父母和二伯,以及王書(shu) 華自己的父母和家中的獨居長輩。每天操持家務、照顧幾位老人起居,對於(yu) 這樣“十幾口人同吃一鍋飯”的日子,王書(shu) 華早已習(xi) 以為(wei) 常。

  因為(wei) 家裏老人多,王書(shu) 華時常要和醫院、藥店打交道。2001年冬天,養(yang) 父因肺氣腫住進了醫院,醫生說養(yang) 父年事已高,已經不適合再進行治療,建議家屬接其回家,並做好心理準備。雖然已經得到了醫生的建議,王書(shu) 華卻並沒有放棄希望。出院回家後,她日夜守護在養(yang) 父床前,每天為(wei) 養(yang) 父翻身擦背、喂水喂飯,細心照顧他的飲食起居。在她的細心照料下,養(yang) 父的病情竟然有了好轉,直至2005年養(yang) 父離世,也從(cong) 未在王書(shu) 華的嘴裏聽到過一絲(si) 怨言。

  “父母給了我們(men) 生命,他們(men) 含辛茹苦把我們(men) 養(yang) 育大,作為(wei) 子女我們(men) 應當用一生去報答父母長輩的養(yang) 育之恩。”王書(shu) 華稱。如今6位老人都已經相繼去世,家裏就隻有公公婆婆了,王書(shu) 華覺得自己更得好好照顧他們(men) ,讓他們(men) 安度晚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王書(shu) 華的兒(er) 子、女兒(er) 也很孝順,和她一起照顧老人們(men) 。同村的村民把這些都看在眼裏。“王書(shu) 華對家人真是盡心盡力。這麽(me) 多年,我們(men) 街坊鄰居看在眼裏沒有不佩服的。”香營鄉(xiang) 新莊堡村村民張殿霞稱。

  走進延慶區香營鄉(xiang) 新莊堡村,總能看到村民王書(shu) 華攙扶著92歲的公公李成後在家門口遛彎曬太陽,在王書(shu) 華的家中,像這樣需要她照顧的老人一共有七位。日前,首都文明網公示了2023年第三季度“中國好人榜”北京市推薦候選人名單,北京地區共有12人入圍“中國好人榜”候選人,延慶區香營鄉(xiang) 新莊堡村的王書(shu) 華就是其中一位。

  走進新莊堡村,總能看到王書(shu) 華正攙扶著92歲的公公李成後在家門口遛彎曬太陽。李成後說,“這麽(me) 多年,我和老伴兒(er) 的日常起居都由兒(er) 媳王書(shu) 華照料。”說起自己的兒(er) 媳婦,92歲的李成後讚不絕口,兒(er) 子常年在外打工,照顧家裏幾位老人的重任就落在了王書(shu) 華身上。

  1985年,20歲的王書(shu) 華嫁入了本村李書(shu) 海的九口之家,李書(shu) 海外出務工,王書(shu) 華獨自照料家中父母和長輩,這其中不僅(jin) 有丈夫的親(qin) 生父母、養(yang) 父母和二伯,以及王書(shu) 華自己的父母和家中的獨居長輩。每天操持家務、照顧幾位老人起居,對於(yu) 這樣“十幾口人同吃一鍋飯”的日子,王書(shu) 華早已習(xi) 以為(wei) 常。

  因為(wei) 家裏老人多,王書(shu) 華時常要和醫院、藥店打交道。2001年冬天,養(yang) 父因肺氣腫住進了醫院,醫生說養(yang) 父年事已高,已經不適合再進行治療,建議家屬接其回家,並做好心理準備。雖然已經得到了醫生的建議,王書(shu) 華卻並沒有放棄希望。出院回家後,她日夜守護在養(yang) 父床前,每天為(wei) 養(yang) 父翻身擦背、喂水喂飯,細心照顧他的飲食起居。在她的細心照料下,養(yang) 父的病情竟然有了好轉,直至2005年養(yang) 父離世,也從(cong) 未在王書(shu) 華的嘴裏聽到過一絲(si) 怨言。

  “父母給了我們(men) 生命,他們(men) 含辛茹苦把我們(men) 養(yang) 育大,作為(wei) 子女我們(men) 應當用一生去報答父母長輩的養(yang) 育之恩。”王書(shu) 華稱。如今6位老人都已經相繼去世,家裏就隻有公公婆婆了,王書(shu) 華覺得自己更得好好照顧他們(men) ,讓他們(men) 安度晚年。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王書(shu) 華的兒(er) 子、女兒(er) 也很孝順,和她一起照顧老人們(men) 。同村的村民把這些都看在眼裏。“王書(shu) 華對家人真是盡心盡力。這麽(me) 多年,我們(men) 街坊鄰居看在眼裏沒有不佩服的。”香營鄉(xiang) 新莊堡村村民張殿霞稱。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