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態度丨兩部門規範大型演出活動管理 如何激發演出市場與文化消費新活力?專家解讀
央廣網北京9月14日消息(記者盧海寧)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經濟之聲《交易實況》報道,近日,文化和旅遊部、公安部發布《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大型營業(ye) 性演出活動規範管理 促進演出市場健康有序發展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明確,大型演出活動實行實名購票和實名入場製度,演出舉(ju) 辦單位應當建立大型演出活動退票機製,麵向市場公開銷售的門票數量不得低於(yu) 核準觀眾(zhong) 數量的85%。
“票價(jia) 貴、難搶票、退票難”等問題屢屢成為(wei) 網絡熱議的焦點,《通知》發布將為(wei) 觀眾(zhong) 帶來哪些利好?能為(wei) 我國文化消費市場提供哪些新助力?經濟之聲《財經態度》采訪了中央財經大學文化經濟研究院院長魏鵬舉(ju) 。
魏鵬舉(ju) 認為(wei) ,今年以來尤其是暑期期間,我國演出市場持續升溫,進一步帶旺了城市文旅消費,但同時也存在炒票倒票等問題,擾亂(luan) 了文化消費市場競爭(zheng) 秩序。《通知》的出台將有力規範上述不良行為(wei) ,更好引領演出市場駛入良性發展的快車道,推動文化消費市場長期穩定增長。
《通知》要求,每場演出每個(ge) 身份證件隻能購買(mai) 一張門票,購票人與(yu) 入場人身份信息保持一致。魏鵬舉(ju) 表示,這項“強實名”製度極大地限製了黃牛炒票、倒票的空間,為(wei) 保證製度落地落實,還需要在行業(ye) 內(nei) 建立相應的檢查與(yu) 監督機製。
如何破解熱門演出“一票難求”“退票無門”問題?魏鵬舉(ju) 認為(wei) ,過去部分演出舉(ju) 辦單位會(hui) 采取饑餓營銷等手段來控製票價(jia) ,而《通知》規定演出舉(ju) 辦單位麵向市場公開銷售的門票數量不得低於(yu) 核準觀眾(zhong) 數量的85%,將極大增加熱門場次的票源供給,結合上述“強實名”規定,短期內(nei) 能讓更多票源回歸正規渠道,把正價(jia) 演出票更多留給消費者。此外,《通知》設定合理的梯次退票收費標準,能進一步解除消費者提前購票的後顧之憂。
魏鵬舉(ju) 同時提出,從(cong) 中長期來看,還可以推出更多諸如小型演出、小劇場、演出季等差異化內(nei) 容品類,並借助數字技術豐(feng) 富雲(yun) 演出等線上優(you) 質文藝內(nei) 容,以更多元、多層、多樣化的供給滿足居民文化消費需求。
以演出行業(ye) 為(wei) 借鑒與(yu) 抓手,魏鵬舉(ju) 建議,文旅項目具有顯著的溢出效應,各地可以考慮在充分挖掘特色文化資源的基礎上,持續降低文化消費門檻,以文創魅力吸引更多消費者,從(cong) 而形成拉動周邊商圈乃至城市消費更持久的動力。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