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老人短視頻刷不停 輪到子女焦慮了

發布時間:2023-10-26 14:41:00來源: 廣州日報

  曾幾何時,青少年過度上網讓家長焦慮不已;如今,老年人過度上網也開始讓兒(er) 女擔心。日前,記者采訪了解到,使用短視頻平台的老人越來越多,除了極個(ge) 別老人沉迷打賞大額資金外,不少老人被大數據精準“拿捏”,落入“信息繭房”;也有人沉迷短視頻購物,過度消費,有時還會(hui) 遇到退費和售後等各種棘手的問題。

  有社會(hui) 工作者及心理谘詢師表示,短視頻平台的算法推薦了解老人的喜好,不斷有針對性地推送,會(hui) 不斷強化老人頭腦中的認知,一旦接收到的是負麵信息居多,會(hui) 增加老人的焦慮,建議老人多參加真實的社交,減少對互聯網的依賴。

  文/廣州日報全媒體(ti) 記者楊欣

  “叮……”臨(lin) 近中午,正在工作的田女士被微信消息通知聲打斷了思路。她拿過手機一看,是85歲高齡的老母親(qin) 發來的一個(ge) 短視頻,上麵大大的紅色標題字寫(xie) 著:“告訴你的孩子,走路也要留神……”田女士知道,老人又在為(wei) 孫子、孫女的安全問題焦慮了。

  “我現在發現,過度刷短視頻不但影響老人身體(ti) 健康,還會(hui) 增加他們(men) 的各種焦慮。”田女士告訴記者,她的父母年逾八十,身體(ti) 比較健朗,平日裏也有外出鍛煉和社交,但老人刷視頻的問題一直困擾著自己。

  “老人閑來無事刷視頻,當然無可厚非,但是時間太長,而且反反複複刷同一類型的內(nei) 容,就會(hui) 被洗腦。”田女士說,有一段時間,母親(qin) 不斷在家庭微信群裏發送有關(guan) 青少年安全的視頻。後來,她又開始接到母親(qin) 的電話,母親(qin) 憂心忡忡地詢問孫子、孫女每天上學的情況,包括路程有多遠、坐什麽(me) 車、下車後步行路段在不在鬧市區、步行時間有多長等。田女士耐心回答了老人的詢問,老人仍然放不下心,不斷地說:“一定讓他們(men) 小心啊,現在到處都是危險啊……” 在偷偷查看了母親(qin) 的短視頻瀏覽記錄之後,田女士發現了問題所在。

  “那段時間老人看過的視頻裏有關(guan) 學生安全問題的占了大多數。”田女士知道,平台會(hui) 根據各人的喜好推薦相關(guan) 視頻,“今天推、明天推,不斷、反複推送同一類的視頻,如果是偏負麵的視頻,會(hui) 讓老人們(men) 變得焦慮。”

  家住白雲(yun) 區的市民張先生也有這樣的經曆。他告訴記者,自從(cong) 前段時間各大平台報道了緬甸電詐產(chan) 業(ye) 園的新聞之後,他發現父母轉過來的視頻幾乎都與(yu) 其相關(guan) ,而且經過自媒體(ti) 的加工和渲染後,一個(ge) 比一個(ge) 驚世駭俗。

  一位社會(hui) 工作者表示:“刷過短視頻的人會(hui) 有這樣的印象,一旦開始,感覺就停不下來,這不隻是缺乏意誌力,因為(wei) 短視頻後台會(hui) 根據用戶刷視頻的類型、停留的時長等因素,判斷用戶的喜好,進一步精準推薦,牢牢鎖定用戶的注意力。”

  上述社會(hui) 工作者表示,老人家眼中經常看到的“總是”“又”“再”等詞匯,很大程度上是大數據給他們(men) 造成的錯覺。

  近年來直播風靡,一些老年人也迷上了在直播間購物。但由於(yu) 老年人歲數大了,辨識力和記憶力有所下降,往往會(hui) 在網購中被“坑”。

  “00後”沈雯(化名)告訴記者,自從(cong) 幫助母親(qin) 學會(hui) 網購之後,她的母親(qin) 一發不可收拾,抖音、視頻號,甚至小紅書(shu) 都成了其購物平台。

  沈雯的母親(qin) 今年70多歲,剛開始隻是買(mai) 食品,後來發展到買(mai) 衣服、買(mai) 生活用品。有一次,沈雯發現家裏有一箱爛了一半的土豆,原來是母親(qin) 為(wei) 了買(mai) 來囤著的,讓她哭笑不得。

  最讓沈雯擔心的是老人家經常花“糊塗”錢。“老人家的微信群裏有各種平台鏈接,經常是看到一個(ge) 視頻就漫無目的地點進去,跟著推送節奏‘買(mai) 買(mai) 買(mai) ’,一通操作以後,根本已經忘記自己是在哪個(ge) 平台買(mai) 的!”她說,曾經有兩(liang) 次,母親(qin) 著急地跟她說貨不對板,要退貨,沈雯找了半天,也找不到她的訂單。

  市民吳先生也有類似困擾。最近他發現家裏堆放著很多玉石、字畫、陶瓷花瓶,母親(qin) 喜滋滋地說這是她自己在直播間購買(mai) 的“名畫”“古董”。“我媽說這些東(dong) 西價(jia) 值幾百萬(wan) 元,老板家裏出事了,才幾百塊錢低價(jia) 處理。” 吳先生聽後哭笑不得。他發現,母親(qin) 在這些“名畫”“古董”上的花費已經過萬(wan) 元。“既無權威機構背書(shu) ,也無認證,這些假畫、假古董就這樣掏了老人家這麽(me) 多錢。”吳先生無奈地說。

  心理谘詢師支招:

  讓老人試試健腦益智的玩具

  鼓勵他們(men) 多參加真實的社交

  坊間也有這樣的觀點,對大部分老人而言,刷短視頻能彌補孤獨感和寂寞感。今年85歲的李阿姨曾是一位婦產(chan) 科主任,身體(ti) 還算健康,但是她總覺得“自己沒什麽(me) 用了,兒(er) 女也不需要我”,每天她都是靠刷手機度日,“隻需要看看手機,我就能知曉天下事,看到有用的視頻還可以分享給親(qin) 朋好友,這讓我感覺到自己還是有價(jia) 值的。”李阿姨說。

  國家三級心理谘詢師張梓雯(化名)認為(wei) ,希望排除孤獨感隻是老年人沉迷刷視頻的原因之一。隨著身體(ti) 機能的老化,人的情緒控製和自我控製能力變差,更容易性情偏執,老人上網時往往注意不到時間的流逝,等發現時,可能已經過去了很長時間。

  “上網刷視頻其實有利有弊,精彩的網絡信息有利於(yu) 老人拓寬參與(yu) 社會(hui) 的深度和廣度,但如果過度沉浸在短視頻裏,被大數據的精準推送牽著鼻子走,這些短視頻會(hui) 讓老年人越看心裏越焦慮”。

  “為(wei) 啥人家的小日子過得那麽(me) 精彩?為(wei) 啥人家的孫子孫女就這麽(me) 有出息……海量的信息、成熟的算法把短視頻做得投其所好,不同的表達形式,卻都傳(chuan) 達出一樣的社會(hui) 焦慮情緒。”張梓雯說。

  張梓雯同樣家有老人,她給父母買(mai) 了各種健腦益智的玩具,鼓勵老兩(liang) 口把注意力從(cong) 手機上轉移開。“在無法陪伴老人的情況下,我們(men) 也可以借助工具來幫助老人家體(ti) 驗到不一樣的樂(le) 趣。”她還表示,兒(er) 女可以幫助老人在手機裏啟用健康模式,限製屏幕使用時間,減少手機的使用頻率。

  不少心理谘詢師還建議老人培養(yang) 多種興(xing) 趣愛好,多與(yu) 他人社交,尤其是參與(yu) 社區、鄰裏之間的社交,努力在現實生活中找到樂(le) 趣,減少對互聯網的依賴。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