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豐收季丨遼寧彰武:從1000斤到1000公斤

發布時間:2023-11-01 08:40:00來源: 央廣網

  央廣網北京10月31日消息(記者劉華棟 薑繼媛 郭威)據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遼寧是全國十三個(ge) 糧食主產(chan) 區之一。今年,遼寧的玉米播種麵積達到4100萬(wan) 畝(mu) ,占到全省糧食播種麵積的四分之三。在遼寧省彰武縣,通過實施玉米單產(chan) 提升項目,畝(mu) 產(chan) 實現了大幅提升。

  眼下,彰武縣阿爾鄉(xiang) 玉米收獲接近尾聲。清晨,在種糧大戶孫繼剛的玉米田裏,聯合收割機來回穿梭,“吞”下掛著棒穗的秸稈,“吐”出金黃的玉米粒。望著豐(feng) 收的景象,孫繼剛掩不住嘴角的笑意。他說,就這片田,去年每畝(mu) 地的產(chan) 量是1000斤左右,而今年,每畝(mu) 地的產(chan) 量翻了一番,達到1000公斤。

  孫繼剛:一塊錢一斤還2000塊錢呢。光種玉米,就多了1000塊錢的收入。

  彰武縣位於(yu) 遼寧西北部,沙化土地占當地耕地的一半以上。多年來,彰武縣玉米畝(mu) 產(chan) 一直徘徊在1000斤左右。

  54歲的孫繼剛在這樣的沙土地上種糧,一種就是20多年。今年年初,我國啟動糧油等主要作物大麵積單產(chan) 提升行動,彰武縣作為(wei) 遼寧省兩(liang) 個(ge) 試點縣之一,實施玉米單產(chan) 提升工程,孫繼剛積極響應。

  在遼寧省農(nong) 科院玉米所專(zhuan) 家的指導下,孫繼剛實施密植及水肥一體(ti) 化技術,今年多下了一倍的種子,合作社種植的15000畝(mu) 玉米全部實現增產(chan) ,其中有六成麵積,成了前所未有的“噸級田”。

  又一輛運輸車采收完畢,來到卸車點。

  飽滿的玉米粒像瀑布一樣傾(qing) 瀉而下。農(nong) 用鏟車把玉米堆起來,一會(hui) 兒(er) 就堆出了一座“玉米山”。

  村民張博軒的地塊就在隔壁,他拿著自家的玉米棒子,向孫繼剛請教玉米增產(chan) 的秘訣。孫繼剛耐心地解釋說,專(zhuan) 家指導的密植和水肥一體(ti) 精準調控技術對增產(chan) 有很大幫助,它就像打點滴一樣,給每一株玉米定期定量輸送“營養(yang) 液”。同時,實施寬窄行種植法,大大減少了水肥浪費。聽了孫繼剛的一番介紹,張博軒也下了決(jue) 心。

  張博軒:整個(ge) 過程都挺好,我看又給水又給肥,明年我一定跟你幹。

  孫繼剛:明年咱們(men) 一起幹。

  農(nong) 業(ye) 科技的強力支撐,讓昔日貧瘠的沙土地變成了豐(feng) 饒的“噸級田”。據初步測產(chan) 統計,今年彰武縣20餘(yu) 萬(wan) 畝(mu) 玉米單產(chan) 提升項目預計增產(chan) 達5萬(wan) 噸,增收1.2億(yi) 元。

  收割機在一片金色中穿行,這是孫繼剛忙碌了一季的收成。他指著路對麵的一大片地說,已經和農(nong) 戶達成協議,明年就把這一片流轉過來,和自家的地連成更大的一片。

  孫繼剛:你看咱們(men) 走的這條道了嗎?來年這些地我們(men) 都種玉米,按每畝(mu) 6000株,共增加了3萬(wan) 株,這樣咱們(men) 又增加了1萬(wan) 多斤糧。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