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一抖就是幾十公裏!”以前的地圖竟是這樣手繪的
前不久,“2023年版標準地圖”正式發布。在這一版地圖中,有哪些地方值得重點關(guan) 注?每一版地圖的繪製,背後又有怎樣的故事?
近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地圖學與(yu) 地理信息工程專(zhuan) 家王家耀做客總台《開講啦》節目,講述了地圖背後不為(wei) 人知的故事↓
01
“手一抖就是幾十公裏”
以前的地圖靠手繪
在沒有計算機製圖之前,地圖繪製人員都是通過手工完成的。節目中,王家耀帶來了從(cong) 大學時代開始陪伴他的“老古董”——地圖工作者的12件繪圖儀(yi) 。
從(cong) 手工地圖製圖到計算機地圖製圖,再到建地圖數據庫,以及後來的地理信息係統……王家耀的地圖之路,正是從(cong) 這套“老古董”開始的。
其中一件工具被王家耀稱為(wei) “小筆尖”,它是用來繪製地圖上精準的點和直線等規則圖形以及各種注記。
“作圖時但凡手一抖,幾十公裏就出去了。”為(wei) 了控製線條的粗細,王家耀說這些專(zhuan) 用的“小筆尖”需要在磨石上修磨,直到符合繪製要求,有的需要控製在0.08毫米到0.12毫米之間。
利用這些“小筆尖”,王家耀畫過全國各個(ge) 地區的地圖。他說:“畫著畫著,立體(ti) 的山就在我腦海中浮現了,這些都印在我腦子裏了。”
02
“任何一個(ge) 社會(hui) 、一個(ge) 時期
都不可能沒有地圖”
或許不少人會(hui) 問,地圖和人類到底有什麽(me) 關(guan) 係?為(wei) 什麽(me) 要繪製地圖?王家耀說,其關(guan) 係非常密切,“任何一個(ge) 社會(hui) 、一個(ge) 時期,都不可能沒有地圖。”
地圖還破解了地理學上的重要謎團。在19世紀以前,人們(men) 尚未開始係統地研究地球整體(ti) 的地質構造,對海洋與(yu) 大陸是否變動,並沒有形成固定的認識。德國氣象學家魏格納在拚地圖時發現,地球的各個(ge) 大洲竟能“無縫銜接”,變成一個(ge) 完整的大陸。自此,被人們(men) 所熟知的“大陸漂移學說”才正式登上曆史舞台。
隨著社會(hui) 經濟的發展,從(cong) 工程規劃到軍(jun) 事行動都離不開地圖。王家耀介紹,國民經濟需要利用地圖進行規劃、監測部署,重大工程部署在哪裏,也要靠地圖。
同時,作戰指揮和軍(jun) 事行動要有軍(jun) 事地圖。“有人說地圖是軍(jun) 隊的眼睛,戰略就是地圖上使用時間和空間的藝術,什麽(me) 時間進攻、在什麽(me) 地方進攻、在什麽(me) 地方防禦,都需要在地圖上進行謀劃。即使在現在信息化戰爭(zheng) 條件下,我們(men) 的武器平台、遠程武器仍然需要精度很高的數字地圖。”王家耀說。
03
電腦、手機裏的地圖會(hui) 泄密嗎?
如今,地圖和地理信息似乎唾手可得,大家打開電腦、手機,馬上就可以看到精度非常高且免費的地圖。那麽(me) ,地圖還能實現“保密”嗎?
對此,王家耀表示,其實世界各國對於(yu) 地理信息管理都有相應的規定,這是每個(ge) 國家自我保護的必要手段。信息非常詳細、非常精準的大比例尺地圖在每一個(ge) 國家都是需要保密的,而我們(men) 平時在手機、電腦上得到的地理位置信息,其實都是經過了算法加密處理的。這種經過加密的相對位置信息,不影響地圖的使用,同時也不會(hui) 泄露國家地理信息。
04
2023新版中國地圖
需要關(guan) 注哪些地方?
今年8月,“2023年版標準地圖”正式發布,王家耀向大家分享了需要關(guan) 注的部分:
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在地圖上的表達方式;
中國台灣在地圖上的顏色以及中國台北市的標記;
南海,斷續線範圍裏的島礁及其十二海裏和兩(liang) 百海裏專(zhuan) 屬經濟區的管轄權;
中印邊界。
一張小小地圖,關(guan) 乎千古大事,一張地圖上看到的是一個(ge) 國家的主權和尊嚴(yan) ,每一版地圖上很多的表達,也代表著一個(ge) 國家明確的態度。
監製丨李浙
主編丨王瑄
編輯丨秦靜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