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輪財稅體製改革怎麽改?健全地方稅體係或是關鍵
2023年12月12日,四川省華鎣市政務服務大廳稅務局流動崗位工作人員,在向辦事群眾(zhong) 介紹網上自助辦稅流程。圖片說明:人民視覺
記者 王珍
近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要謀劃新一輪財稅體(ti) 製改革”,分析人士指出,新一輪財稅體(ti) 製改革應著眼於(yu) 解決(jue) 地方政府財力緊張、債(zhai) 務持續增長的問題,關(guan) 鍵在於(yu) 理順央地關(guan) 係、健全地方稅體(ti) 係。
分析師認為(wei) ,目前地產(chan) 供需格局已經發生決(jue) 定性變化,賣地收入“係統性掉檔”,債(zhai) 務置換一輪又一輪,地方財政需要係統性謀劃新的財稅平衡之路以及債(zhai) 務長效管理機製。
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研究院院長羅誌恒對界麵新聞表示,中央經濟工作會(hui) 議提出要謀劃新一輪財稅體(ti) 製改革,這是短期化債(zhai) 、擴大總需求之外更利長遠的舉(ju) 措,這也是下一階段的重要任務,就是要從(cong) 根本上解決(jue) 當前財政運行緊平衡、地方債(zhai) 務持續增長的問題。
羅誌恒建議,未來要進一步理清政府與(yu) 市場關(guan) 係,界定政府規模,避免政府支出責任持續擴張;中央上收部分事權和支出責任,減輕地方政府的支出責任和支出負擔;進一步穩定宏觀稅負;不斷規範轉移支付尤其是共同事權轉移支付等。
天風證券研報指出,中央金融工作會(hui) 議提出“建立同高質量發展相適應的政府債(zhai) 務管理機製,優(you) 化中央和地方政府債(zhai) 務結構”,已經為(wei) 新一輪財稅體(ti) 製改革提示了方向,即在財政已經比較積極但仍需繼續擴張的情況下,中央政府需要接替地方政府成為(wei) 財政加杠杆的主體(ti) ,上收部分事權,承擔更多的支出責任。比如,今年四季度增發的萬(wan) 億(yi) 特別國債(zhai) 就是一個(ge) 積極的信號。
值得一提的是,明年是分稅製改革三十周年。1994年實施分稅製改革後,財政實現增收,中央財政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比重下降的局麵得到扭轉,成效顯著。分稅製雖管住了強勢的地方力量,使得財力集中到了中央,但是中央集中了財權,財政支出的事權則多留在了地方,從(cong) 而產(chan) 生了央地財權和事權不匹配的問題。
改革後,1994年,地方財政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的比重由上一年的78%劇降至44%,但地方財政支出占全國財政支出的比重為(wei) 70%,幾乎與(yu) 上年持平。2022年,地方財政收入占全國財政收入的53.4%,而支出占全國的86.4%。
在事權與(yu) 財權不相配的財稅體(ti) 製下,地方政府為(wei) 解決(jue) 財政缺口,於(yu) 是土地財政、地方融資平台大舉(ju) 借債(zhai) 等應運而生。比如土地財政,由於(yu) 分稅製改革將城市土地有償(chang) 使用收入、土地增值稅、房產(chan) 稅全部劃歸地方政府,土地開發自然成了地方政府的重要收入來源。疫情前三年,2017-2019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占廣義(yi) 財政收入的比例分別為(wei) 22.24%、25.16%和26.40%。
當賣地收入成為(wei) 地方政府重要的財政來源,後果之一就是房地產(chan) 價(jia) 格飛漲。但任何事物都有其兩(liang) 麵性,近兩(liang) 年來,由於(yu) 房地產(chan) 市場持續下行,又導致以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為(wei) 主的地方政府性基金收入大幅下降,同時,民生、償(chang) 債(zhai) 等剛性支出壓力不減,使得地方收支矛盾進一步突出。
不僅(jin) 如此,央地在財權、支出責任方麵的關(guan) 係不清晰、不平衡,導致一些政府既有地方保護的動力,又有實施市場分割的能力。
比如,地方政府為(wei) 了保護稅基和增加本級財政收入,利用行政權力來幹預甚至直接控製當地的經濟活動,傾(qing) 向於(yu) 多辦“自己的企業(ye) ”,搞一些投資少、見效快、預期價(jia) 高利大產(chan) 品的項目,搞低水平重複建設,“以鄰為(wei) 壑”現象愈演愈烈,成為(wei) 地方市場分割的催化劑。
華金證券分析師秦泰認為(wei) ,出於(yu) 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的要求,也迫切需要謀劃新一輪財稅體(ti) 製改革,而重點是解決(jue) 地方政府財權與(yu) 事權目前存在的一定程度的不匹配問題。
他建議,進一步提升中央政府在財政收入中的分配比例,變地方政府以財權定事權的傳(chuan) 統模式為(wei) ——以公共服務提供標準確定財政支出強度並由中央加大轉移支付的全國統籌力度的新模式。這將在很大程度上加快包括土地在內(nei) 的各類要素的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速度,並提升勞動力、生產(chan) 技術和資本、數據要素等的流動性。
中國社會(hui) 科學院財政稅收研究中心主任楊誌勇也對界麵新聞表示,財稅體(ti) 製改革重在引導地方政府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分稅製的進一步完善要與(yu) 高質量發展聯係起來,這是新一輪改革的重要內(nei) 容,更快的經濟增長可以為(wei) 改革爭(zheng) 取更大的空間。
他表示,進一步完善分稅體(ti) 製的關(guan) 鍵是健全地方稅體(ti) 係。需要重新認識地方稅,隻要是稅收收入歸地方政府支配的稅種,就應該算地方稅。比如,營業(ye) 稅曾經是為(wei) 地方提供最多收入的稅種,也一直被視為(wei) 地方稅體(ti) 係中的主體(ti) 稅種,但是隨著2016年“營改增”試點的全麵推進,營業(ye) 稅融入增值稅。增值稅收入雖然在中央和地方之間進行五五分成,但是,其直接結果對地方不利,地方財力受到影響。
楊誌勇認為(wei) ,要跳出從(cong) 地方專(zhuan) 享稅種考慮地方稅收入體(ti) 係的思維定勢,明確將地方稅界定為(wei) 所有能為(wei) 地方提供收入的稅種。“有什麽(me) 樣的稅製,就會(hui) 有什麽(me) 樣的分稅體(ti) 製與(yu) 之相對應。”他說。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