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減”以來課後服務進展成效如何?教育部回應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就《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關(guan) 於(yu) 進一步規範義(yi) 務教育課後服務有關(guan) 工作的通知》答記者問
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聯合印發了《關(guan) 於(yu) 進一步規範義(yi) 務教育課後服務有關(guan) 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教育部基礎教育司負責人就《通知》相關(guan) 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
1.“雙減”以來,課後服務進展成效如何?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為(wei) 什麽(me) 要出台《通知》?
答:“雙減”實施兩(liang) 年多來,課後服務工作取得積極進展,受到群眾(zhong) 普遍歡迎。一是豐(feng) 富課後服務內(nei) 容,指導“一校一案”製定課後服務實施方案,充分挖掘校內(nei) 潛力,同時采取“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利用科普、文旅、體(ti) 育等校外資源支持開展課後服務,增強課後服務有效性和吸引力。二是充實課後服務隊伍,堅持以學校教師為(wei) 主承擔課後服務,同時各地各校還引進了28萬(wan) 餘(yu) 名科技人才、文藝工作者、體(ti) 育教練員、退休教師等專(zhuan) 業(ye) 人員參與(yu) 課後服務。三是強化課後服務保障,國家提高學校生均公用經費基準定額,小學、初中分別提高70、90元,明確主要用於(yu) 支持學校落實“雙減”政策、提升課後服務水平;督促全國所有省份都出台了課後服務經費保障辦法,所有縣區均落實了課後服務經費保障機製。四是推動數字化賦能,建設全國基礎教育管理服務平台,組織開展課後服務數字化管理試點,首批已有31個(ge) 省份、594個(ge) 縣(區)的23206所學校參與(yu) 試點,優(you) 化學校管理流程,暢通家校溝通渠道。目前,學校在做好作業(ye) 答疑輔導的同時,普遍開展了豐(feng) 富多彩的活動項目,課後服務吸引力有效性顯著提升。
但在實施過程中,有的地方和學校也出現了一些不規範的行為(wei) ,個(ge) 別地方和學校隨意擴大課後服務範圍,以課後服務名義(yi) 亂(luan) 收費,增加了家庭教育負擔;有的學校強製要求學生參加課後服務,在課後服務活動中組織刷題備考、講授新課、集體(ti) 補課,增加了學生課業(ye) 負擔。“雙減”政策實施目的是切實減輕義(yi) 務教育階段學生過重作業(ye) 負擔、促進學生全麵發展健康成長,開展課後服務是為(wei) 學生提供更多可選擇的德育、體(ti) 育、美育、勞動等活動,也是彰顯學校辦學特色、強化學校育人主陣地作用的重要途徑,是解決(jue) 家長急難愁盼問題的一項重要民生工程。上述不規範行為(wei) 違背了“雙減”政策及開展課後服務工作初衷,需要進一步規範提升。
2.哪些時間屬於(yu) 課後服務範圍?
答:根據中央“雙減”意見精神及教育部辦公廳關(guan) 於(yu) 義(yi) 務教育課後服務工作的有關(guan) 通知要求,學校課後服務應安排在上課日及完成國家規定課程和學校教學計劃之後,結束時間應與(yu) 當地正常下班時間做好銜接。從(cong) 時間範圍上,早到校看管和自習(xi) 、午餐午休看管、晚自習(xi) 等服務屬於(yu) 學校為(wei) 學生提供的學習(xi) 生活便利服務,不應納入課後服務範圍。
3.課後服務應開展哪些活動內(nei) 容?
答:《通知》貫徹落實黨(dang) 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進一步明確課後服務應開設豐(feng) 富多彩的德育、體(ti) 育、美育、勞動、閱讀、科學、興(xing) 趣小組和社團活動等,作為(wei) 課程教學有益補充,進而促進學生全麵發展、健康成長。同時,學校可從(cong) 學生實際出發指導學生利用在校時間認真完成作業(ye) ,為(wei) 學有需要的學生提供輔導答疑和學習(xi) 拓展指導,但不得利用課後服務時間組織學生刷題備考、講授新課或集體(ti) 補課。
4.《通知》規範課後服務收費的要求和依據是什麽(me) ?
答:根據中央“雙減”意見精神及教育部等五部門《關(guan) 於(yu) 進一步加強和規範教育收費管理的意見》有關(guan) 規定要求,《通知》明確要求不得以課後服務名義(yi) 擅自增加收費項目、擴大收費範圍,不得違背學生家長意願強製收費或捆綁收費,不得通過家長委員會(hui) 、第三方機構等收取課後服務費。不得將早到校看管和自習(xi) 、午餐午休看管、晚自習(xi) 等納入課後服務收費項目。學校要嚴(yan) 格執行收費公示製度,將課後服務收費標準、服務時間、課程內(nei) 容等相關(guan) 信息公開,主動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hui) 監督。
5.第三方機構能否進校園參與(yu) 課後服務工作?
答:根據中央“雙減”意見精神及有關(guan) 規定,學校課後服務不能滿足部分學生發展興(xing) 趣特長需要,需引進具有相應資質、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參與(yu) 非學科類課後服務的,要嚴(yan) 格規範管理。各地要建立第三方機構進校園遴選審核機製,形成機構名單和服務項目及引進費用標準,加強日常監管並建立動態調整機製。引進費用標準要通過招標等競爭(zheng) 性方式確定,並要明顯低於(yu) 培訓機構在校外提供同質培訓服務的收費標準。要建立校外引進人員資格審查機製,嚴(yan) 禁不符合規定條件的人員進入學校提供課後服務。
6.如何確保《通知》各項要求落到實處?
答:一是及時調整完善政策。各地要根據本通知要求,對區域內(nei) 課後服務實施情況進行全麵排查,調整完善相關(guan) 政策措施,並於(yu) 2024年春季學期起正式實施。特別是要全麵規範義(yi) 務教育階段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項目,包括課後服務收費在內(nei) 的服務性收費和代收費項目清單應重新報省級人民政府審定後執行。二是健全監督舉(ju) 報平台。各地要積極設立課後服務監督舉(ju) 報電話或信箱,及時核查辦理群眾(zhong) 反映的課後服務問題,堅決(jue) 糾正違規行為(wei) 。教育部等部門也將及時核查處理群眾(zhong) 反映的有關(guan) 問題。三是做好對社會(hui) 和家長解釋工作。各地要及時調整完善課後服務相關(guan) 政策措施,在2024年春季學期開學前通過致家長一封信﹑家長會(hui) 等方式,廣泛宣傳(chuan) 新學期課後服務有關(guan) 要求,做好家長解釋工作,與(yu) 既往工作做法平穩銜接過渡。
7.下一步,該如何進一步提高課後服務質量?
答:在規範課後服務工作的同時,錨定“雙減”目標,不斷完善課後服務體(ti) 係,強化課後服務育人功能,提高課後服務質量,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xi) 需求。一是豐(feng) 富課後服務內(nei) 容,指導各地各校加強課後服務活動課程資源開發,開展豐(feng) 富多彩的科普、文體(ti) 、藝術、勞動、閱讀、興(xing) 趣小組及社團活動。二是充分利用校外資源,按照有關(guan) 規定有序引進具有資質、符合條件的社會(hui) 組織和專(zhuan) 業(ye) 人員參與(yu) 課後服務,發揮好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等校外活動場所在課後服務中的作用。三是加快數字化賦能,全麵推進優(you) 質課後服務教育資源共建共享,有序擴大數字化管理試點應用,提高課後服務管理效能。四是強化條件保障,推動各地健全課後服務經費保障機製,規範收費行為(wei) ,保障課後服務健康發展。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