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裝機猛增價格“跳水” 光伏行業過熱“後遺症”漸顯

發布時間:2024-01-04 14:43:00來源: 經濟參考報

  河北秦皇島昌黎縣荒佃莊鎮附近的一處光伏發電場(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楊世堯 攝

  縮減人員、技術改造、產(chan) 能閑置……歲末年初,多家光伏企業(ye) 都在調整自己的步伐以適應環境的變化。

  過去一年,光伏製造端產(chan) 量、發電新增裝機等多個(ge) 指標連創新高,但產(chan) 業(ye) 鏈各環節產(chan) 品價(jia) 格卻幾乎全線“跳水”,產(chan) 業(ye) 存在過熱過快擴張、中低端產(chan) 能過剩、無序競爭(zheng) 等問題,質量風險、功率虛高等發展隱憂也不斷顯現。業(ye) 內(nei) 人士認為(wei) ,2024年要聚焦光伏行業(ye) 高質量發展,加強統籌布局和政策落實,明確光伏發電項目投資開發相關(guan) 標準和要求。同時,須持續鼓勵創新,讓光伏行業(ye) 競爭(zheng) 回歸技術創新的主賽道。

  多項指標創新高

  強勁——眾(zhong) 多業(ye) 內(nei) 人士如此形容過去一年光伏行業(ye) 的發展。“預計2023年全球太陽能投資將達3820億(yi) 美元,石油投資將達3710億(yi) 美元。這意味著太陽能投資在曆史上首次超過石油。”中國光伏行業(ye) 協會(hui) (下稱“光伏協會(hui) ”)名譽理事長王勃華在2023年12月中旬舉(ju) 行的中國光伏行業(ye) 年度大會(hui) 稱。

  光伏協會(hui) 也在會(hui) 上第二次上調2023年裝機預測,預計全球光伏新增裝機由305-350GW上調至345-390GW;中國光伏新增裝機由120-140GW上調至160-180GW。

  從(cong) 國家能源局最新數據來看,2023年前11月全國太陽能發電累計新增裝機就已達到了163.88GW,同比增長149.40%。截至11月底,全國太陽能發電裝機容量約5.6億(yi) 千瓦,同比增長49.9%。

  受發電端需求的帶動,光伏製造端同樣增長強勁。光伏協會(hui) 數據顯示,2023年前10月,我國光伏製造端產(chan) 量同比增長均超過70%,總產(chan) 值超過1.3萬(wan) 億(yi) 元,創曆史新高。

  放眼全球光伏市場,我國光伏企業(ye) 依靠領先的技術、規模化生產(chan) 和全產(chan) 業(ye) 鏈布局,不斷斬獲市場份額。2023年前10月我國矽片、電池片、組件等產(chan) 品出口量分別同比增長90%、72%和34%,繼續保持光伏產(chan) 業(ye) 在出口貿易“新三樣”的穩定地位。

  過快擴張“後遺症”逐漸顯現

  與(yu) 裝機、產(chan) 量等多指標連創新高相對應的,是光伏產(chan) 品價(jia) 格過去一年“跌跌不休”,幾乎全線“腰斬”。

  以組件為(wei) 例,從(cong) 2023年2月開始價(jia) 格一路走低。10月以來,降價(jia) 速度開始加快,多家企業(ye) 光伏組件開標價(jia) 格單瓦最低值跌破1元,有企業(ye) 最低綜合報價(jia) 甚至到了0.86元/瓦。

  部分光伏企業(ye) 直呼,價(jia) 格“狂瀉”擊穿企業(ye) 的成本線。“現在很多二、三線企業(ye) 都在虧(kui) 著賣,我們(men) 雖然還能維持盈虧(kui) 平衡,但這樣的價(jia) 格很難持續。”某龍頭光伏企業(ye) 中國區負責人告訴記者。

  與(yu) “降價(jia) ”這一熱詞密切關(guan) 聯的,是過剩與(yu) 內(nei) 卷。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處長金磊指出,我國光伏行業(ye) 發展仍存在著產(chan) 業(ye) 短期過熱過快的擴張、中低端產(chan) 能過剩、無序競爭(zheng) 、全球貿易中不確定性風險增加等問題。

  據天合光能董事長高紀凡介紹,2023年光伏製造全產(chan) 業(ye) 鏈新增產(chan) 能比行業(ye) 累計的所有量還多。他指出了企業(ye) 擴產(chan) 的四個(ge) 原因:企業(ye) 願意投、地方政府支持、金融機構融資便利和其他行業(ye) 的跨界意願強。“這些新企業(ye) 由於(yu) 技術、人才和管理能力不足,導致一係列經營問題,甚至有些企業(ye) 投產(chan) 之日就是停產(chan) 之時。”

  隆基綠能董事長鍾寶申同樣表示,金融力量疊加地方政府支持加速了產(chan) 業(ye) 的擴產(chan) 速度,“花錢的人花的不是自己的錢”是光伏產(chan) 能過快擴張的本質,而這一問題的解決(jue) 需要時間。

  產(chan) 能過剩也導致行業(ye) 競爭(zheng) 白熱化,潛藏眾(zhong) 多風險。記者采訪了解到,隨著競爭(zheng) 加劇,已出現一些企業(ye) 為(wei) 降低成本而降低產(chan) 品質量的現象,比如在矽片厚度以及各類輔材上偷工減料等。下遊電站投資企業(ye) 擔心,持續低價(jia) 的情況下,能否保障產(chan) 品質量和供貨效率,是否會(hui) 帶來不可預知的風險等。而從(cong) 更長期來看,持續低價(jia) 競爭(zheng) 將損害光伏行業(ye) 的創新基因,進而減弱我國光伏產(chan) 業(ye) 的競爭(zheng) 力。

  “功率虛標”現象是行業(ye) 發展的另一大隱患。賽迪智庫集成電路研究所新能源研究室主任江華指出,2023年國內(nei) 不同企業(ye) 爭(zheng) 相發布光伏電池轉換效率世界紀錄,但部分紀錄值從(cong) 檢測結果來看,甚至存在諸多不符合基本物理規律的地方,數據亦不能經多家機構複現。

  “在檢測認證方麵,我們(men) 跟國外還有一定差距。”江華表示,“功率虛標”的原因,一方麵在於(yu) ,隨著新技術的出現,檢測技術對於(yu) 新型組件的適應性還沒跟上,各檢測機構之間尚未形成一個(ge) 統一標準,檢測設備、檢測方法的不同都可能造成檢測結果的偏差;另一方麵,也存在部分檢測機構利用檢測標準的不統一、檢測方法的不成熟而不當競爭(zheng) 的現象,後者會(hui) 對行業(ye) 帶來很大負麵影響。

  讓競爭(zheng) 回歸技術發展主賽道

  “光伏行業(ye) 現在已處於(yu) “最強內(nei) 卷進行時”,所以大家不要去期待2024年光伏能有特別高的單瓦盈利能力。”阿特斯陽光電力集團的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瞿曉鏵在2023年11月的一次會(hui) 議上直言。

  這也是業(ye) 內(nei) 對2024年光伏市場的普遍預期——市場廣闊,但產(chan) 能過剩的背景下,新一輪調整或者洗牌不可避免。

  根據國家能源局提出的目標,2024全年全國風電光伏新增裝機2億(yi) 千瓦左右,較2023年的目標提升了25%。

  從(cong) 長期視角看,在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國際市場的增長空間也仍然蘊含巨大的機遇。“據IRENA預測,到2050年,全球光伏累計裝機將超過180億(yi) 千瓦,而且未來光伏市場的增速也可能會(hui) 遠超預期 。”江華認為(wei) ,隻要不出現“黑天鵝事件”,未來全球光伏市場仍然會(hui) 有很大的發展前景。

  如何麵對2024年的危與(yu) 機?業(ye) 內(nei) 一致認為(wei) ,要聚焦光伏行業(ye) 高質量發展,加強統籌布局和政策落實,加快配套建設,拓展行業(ye) 應用。同時,持續鼓勵創新,推動行業(ye) 企業(ye) 加快創新和技術攻關(guan) ,讓光伏行業(ye) 競爭(zheng) 回歸技術發展的主賽道。

  據了解,在光伏發電項目投資開發中,造成“低價(jia) 中標”原因,一方麵在於(yu) 從(cong) 地方政府、投資開發企業(ye) 到製造企業(ye) 成本壓力的層層傳(chuan) 導。另一方麵,也與(yu) 開發企業(ye) 本身的招標機製有關(guan) 。

  “地方上建設百萬(wan) 千瓦級的沙、戈、荒風光大基地,經常對投資開發企業(ye) 提出一些附加條件,不同程度上增加了項目投資和運行成本。而且地方政府對投資企業(ye) 的附加條件缺少一個(ge) 明確、統一的標準,甚至一個(ge) 省的不同地區對企業(ye) 也會(hui) 有不同的要求,增加了項目投資中的不確定性。”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副總工程師謝宏文建議,國家和地方相關(guan) 主管部門結合具體(ti) 情況,出台統一的標準和明確的要求。

  麵對功率虛標的問題,中國光伏行業(ye) 協會(hui) 在工業(ye) 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的指導下,組織業(ye) 內(nei) 企業(ye) 簽署《光伏組件功率規範誠信標定和溯源自律公約》,旨在促進麵向新型組件的測試標準和測試方法的統一。

  “當下,行業(ye) 已進入一個(ge) 新的技術迭代期,N型電池組件未來將麵臨(lin) 巨大的需求。”江華表示,布局Topcon電池等新產(chan) 品,需要較長時間的技術積累,未來,擁有核心技術優(you) 勢的龍頭企業(ye) 仍然會(hui) 擁有強大的競爭(zheng) 力。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