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秋糧收購進入高峰期各地多舉措保障糧農糧出手錢到手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昨天(6日)發布,截至目前,主產(chan) 區各類糧食企業(ye) 累計收購2023年秋糧超1.4億(yi) 噸,整體(ti) 收購進度七成左右。
黑龍江、吉林、山東(dong) 等糧食主產(chan) 省2023年秋糧收購正在有序推進,各地糧食收儲(chu) 點擴大庫容,科技收儲(chu) ,為(wei) 農(nong) 民賣糧提供便利,確保糧食顆粒歸倉(cang) 。
春節前,吉林多地迎來賣糧高峰,在吉林省榆樹市的一個(ge) 收儲(chu) 糧點,記者看到賣糧車排起了長隊,據收儲(chu) 企業(ye) 的負責人介紹,他們(men) 已經收購12萬(wan) 噸玉米,進度快於(yu) 往年。而在梨樹縣的這家玉米加工企業(ye) ,為(wei) 前來賣糧的農(nong) 民提供“代儲(chu) 存、加工、銷售”的服務,農(nong) 民可以隨時結算,解決(jue) 了農(nong) 民“儲(chu) 糧難、賣糧難”問題。
吉林省梨樹縣糧食收儲(chu) 企業(ye) 負責人 王紹貴:合作社或者是種糧大戶可以先把糧送到我們(men) 公司,我們(men) 公司先支付40%糧款,剩餘(yu) 部分賣糧戶可以在合適的價(jia) 格,確定價(jia) 格之後再一起結算。
2023年黑龍江省糧食生產(chan) 實現“二十連豐(feng) ”,總產(chan) 量超過7785萬(wan) 噸。現在當地糧食收儲(chu) 、加工企業(ye) 開足馬力,收購秋糧。
黑龍江省鐵力市王楊鄉(xiang) 紅光村村民 楊繼存:秋收的時候一共打了大約300噸原糧,這兩(liang) 天價(jia) 格好,趕緊到合作社把糧食賣了,賣個(ge) 好價(jia) 過個(ge) 好年。
當前,河北省的秋糧收購市場購銷兩(liang) 旺、平穩有序,預計集中收購期收購量在600萬(wan) 噸左右。截至目前,全省地方糧食企業(ye) 共收購玉米309.5萬(wan) 噸,同比增加71萬(wan) 噸,收購進度已過五成。
在山東(dong) 省平陰縣,龍頭加工企業(ye) 、儲(chu) 備企業(ye) 等糧食收購主體(ti) 主動下沉,直接對接種植大戶,提供上門收購、烘幹等服務,確保糧農(nong) 糧出手,錢到手。
山東(dong) 省平陰縣孝直鎮種糧大戶 焦誌學:企業(ye) 都派車到我們(men) 的糧庫收購糧食,糧款直接打到賬戶,糧食不愁賣不出去。
為(wei) 了保障春節市場供應,江蘇省太倉(cang) 市璜涇鎮的這家稻米加工廠,正在加緊生產(chan) 大米訂單。從(cong) 稻穀到大米13道工序,隻需要五分鍾。
江蘇省太倉(cang) 市璜涇鎮雅鹿村村委委員 朱裕衡:這個(ge) 加工廠是由我們(men) 和隔壁的楊漕村、孟河村三個(ge) 村一起投資建設的,可承擔全鎮近60%的(稻米)加工量,其他村都可以到這邊來加工,服務都是一樣的。
為(wei) 配套稻米加工廠和轉運庫,降低糧食加工成本,太倉(cang) 市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局聯合供電公司,在全市91個(ge) 農(nong) 業(ye) 重點村布局建設了31個(ge) 烘幹中心,大村牽手小村,資源共享共用,既滿足了絕大多數種植戶的需求,又減少了重複建設。
江蘇省太倉(cang) 市璜涇鎮雅鹿村村委委員 朱裕衡:我們(men) 自己算了一筆賬,每年用油的成本,按一年兩(liang) 季的話大概在40萬(wan) 元左右;通過油改電的改造,每年的成本大概可以控製在16萬(wan) 元上下。
我國糧油產(chan) 品供應充足 保供穩價(jia) 基礎紮實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表示,春節期間,我國糧油產(chan) 品供應充足,市場運行總體(ti) 平穩。
我國糧食連年豐(feng) 收,糧食庫存充裕,保供穩價(jia) 基礎紮實。為(wei) 做好春節市場供應,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部署糧油保供穩價(jia) 工作,要求各地強化產(chan) 購儲(chu) 加銷全鏈條協同保障,統籌推進糧源調度、加工、儲(chu) 運、銷售等各環節工作。加強終端消費保障,豐(feng) 富糧油產(chan) 品花色品種,增加名、優(you) 、特、新產(chan) 品投放,更好滿足廣大城鄉(xiang) 居民消費需求。
國家糧食和物資儲(chu) 備局糧食儲(chu) 備司副司長 唐成:我們(men) 將重點加強糧源組織調度,引導主產(chan) 區與(yu) 主銷區,特別是大中城市完善產(chan) 銷對接機製,加強跨區域聯動保供,強化糧油市場運行動態監測,確保糧油市場供應充足、運行平穩。
(總台央視記者 王凱博 劉成 宋建春 楊瀅 張旭成)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