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腸道細菌可誘發遺傳性致盲眼病

發布時間:2024-03-19 14:56:00來源: 科技日報

  科技日報廣州3月18日電 (記者葉青 通訊員邰夢雲(yun) )18日,記者從(cong) 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獲悉,該中心聯合多家科研單位研究發現,腸道中的細菌可通過被基因突變破壞的腸道屏障和眼部血視網膜屏障移行至視網膜,從(cong) 而誘發遺傳(chuan) 性致盲眼病。這一研究顛覆了傳(chuan) 統上認為(wei) 人類眼內(nei) 無菌的認知,開辟了CRB1相關(guan) 遺傳(chuan) 性致盲眼病與(yu) 腸道微生物相關(guan) 的全新研究方向,將為(wei) 相關(guan) 遺傳(chuan) 性致盲眼病的治療帶來新曙光。相關(guan) 成果近日發表於(yu) 國際學術期刊《細胞》。

  遺傳(chuan) 性視網膜變性疾病是一類嚴(yan) 重的不可逆致盲疾病,迄今幾乎無藥可醫。該疾病的產(chan) 生和250多個(ge) 基因相關(guan) ,其中之一就是CRB1。CRB1基因突變是導致先天性黑矇和視網膜色素變性的常見病因之一,但具體(ti) 致病機製和治療方法此前尚不清楚。

  為(wei) 探索該眼病的致病機製,10年前,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牽頭開啟了科研攻關(guan) 。傳(chuan) 統觀點認為(wei) ,人眼是無菌的。但在前期研究中,研究團隊發現,“人眼內(nei) 部完全無菌”的說法並不準確,他們(men) 發現有7種細菌現身於(yu) 視網膜變性區域,其中多達5種是已知的腸道細菌。

  細菌從(cong) 何而來,為(wei) 什麽(me) 會(hui) 出現在眼底?研究團隊大膽設想,把研究目標聚焦在菌群豐(feng) 富的腸道領域。

  “要在放大上萬(wan) 倍的非常小的組織上捕捉到細菌,簡直就是大海撈針。”研究團隊成員、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博士彭善珍介紹,她在冰冷昏暗的電鏡室,從(cong) 早到晚盯著屏幕拍照,在拍了幾千張圖片後,終於(yu) 在電鏡下看到了細菌。

  這一發現打開了研究團隊的思路。“我們(men) 發現CRB1是一種跨膜蛋白,是細胞間黏附連接複合體(ti) 中重要的功能蛋白。通俗地說,它可以讓細胞與(yu) 細胞‘手拉手’緊密相連,形成屏障作用。一旦基因突變,它就無法發揮這種作用。”研究團隊負責人、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客座教授魏來說。

  團隊經過深入研究發現,CRB1基因突變會(hui) 打破腸道和視網膜之間的屏障,從(cong) 而使腸道中的細菌進入眼睛,最終誘發視網膜炎症和色素變性樣損傷(shang) 。

  在發現致病機製的基礎上,研究團隊還對相應的治療方法開展了研究。“實驗顯示,通過廣譜抗生素進行全身治療,或在下消化道重新引入功能性CRB1表達,可以成功預防眼部疾病的發生和進展。”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研究員張峰說。

  “但不能直接理解為(wei) 抗生素可以治療遺傳(chuan) 性視網膜變性疾病。腸道菌群對人體(ti) 功能維護起到重要作用,不建議遺傳(chuan) 性視網膜疾病患者盲目使用抗生素治療。”魏來強調,“這次研究發現距離臨(lin) 床應用,仍有很長的路要走。”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