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新聞

曬出阿爾山的“幸福暖心賬”

發布時間:2024-03-20 14:29:00來源: 央廣網

  “前幾天,我到村裏填寫(xie) 了邊境居民補貼申請表,我們(men) 家四口人就能拿到1.2萬(wan) 元的補貼。今年是我申領邊民補貼的第九個(ge) 年頭,光邊補這一項這幾年我就領到了8.4萬(wan) 元。”內(nei) 蒙古興(xing) 安盟阿爾山村邊民田永霞樂(le) 嗬嗬地說。

  田永霞家是阿爾山市天池鎮阿爾山村的老村民,老兩(liang) 口早年加入阿爾山生產(chan) 大隊,一直沒有穩定的工作收入。十年前的生活主要依靠養(yang) 豬種地維持,當時全年的家庭年收入不到1萬(wan) 元。近年來,政策越來越好,田永霞家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住房也從(cong) 原來簡陋的平房搬進溫暖的樓房,政策性收入比10年前增加了4倍。

  “村裏每年還給發糧補、土地租金,退耕補貼,村集體(ti) 補貼,全家每年有四萬(wan) 五千多元的收入,今年2月份鎮裏民政又給了我2000塊錢的臨(lin) 時救助,現在國家的政策真是太好了。”田永霞說。

  村民查樹均是1960年來到阿爾山村的,老伴樊兆蘭(lan) 已經76周歲,孫女在外地上學。長期以來,兩(liang) 位老人因無固定收入來源,勉強維持基本生活。近幾年來,在阿爾山村黨(dang) 支部的幫助下,查樹均進入政府機關(guan) 公益性崗位工作。去年由於(yu) 老人因年滿七十周歲,從(cong) 公益性崗位退出,沒有了工資收入,家裏又開始陷入困境。

  在村黨(dang) 支部的溝通協調下,北京東(dong) 城區掛職幹部劉傑、張希悅主動為(wei) 老人家裏送上一批生活用品,並同老人結成長期幫扶對子,查樹均夫婦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同時,村裏又為(wei) 老人辦理了低保,真正解決(jue) 老人的後顧之憂。

  在村黨(dang) 群服務中心、老黨(dang) 員家中的桌子旁、邊民的炕頭和板凳上,宣講員以“土話方言”傳(chuan) 播好政策、讚美新生活,用“土話土味”講起來格外地“接地氣”。把群眾(zhong) 享受的政策紅利變成“嘮家常”,算數字、說變化、談感受,撫昔比今,讓群眾(zhong) 進一步地了解政策、掌握政策、享受政策,把黨(dang) 的關(guan) 懷溫暖傳(chuan) 遞到群眾(zhong) 心坎上。

  在“光榮在黨(dang) 50年”老黨(dang) 員馬玉芹家裏,大家圍坐在桌子旁,便形成了一個(ge) 宣講陣地,黨(dang) 員群眾(zhong) 圍在一起,認真聽取老黨(dang) 員對“六句話的事實和道理”的深刻體(ti) 會(hui) 。

  邊民補貼、糧食補貼、大病救助,最低生活保障為(wei) 什麽(me) 補、怎麽(me) 補、給誰補……在惠民政策宣講會(hui) 上,工作人員,細細講明。“邊民走到哪裏,阿爾山村的惠民宣講就跟進哪裏。知道得越多,心裏才越亮堂,這樣的宣講得人心,暖人心,我們(men) 愛聽。”邊民陳寶軍(jun) 說。(朱明紅)

(責編:郭爽)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