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科技考古團隊複原古代帝王容貌
新華社上海3月28日電(記者孫麗(li) 萍、丁汀)頭戴帝冕、清瘦英武、不怒自威——複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攜手陝西省考古研究院28日正式公布北周武帝宇文邕的頭像“複原圖”及相關(guan) 考古成果。這是我國首次以科技考古方式複原古代帝王容貌,賦予曆史以鮮活氣息。
史書(shu) 記載,宇文邕(公元543-578年)出身鮮卑族裔,統一中國北方後,他雄心勃勃準備“平突厥、定江南”,可惜壯誌未酬,英年早逝,與(yu) 武德皇後阿史那氏合葬位於(yu) 今陝西省鹹陽市的孝陵。
左下圖為(wei) 北周武帝宇文邕容貌複原圖,右下圖為(wei) 閻立本繪《曆代帝王圖》中的北周武帝宇文邕。複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供圖
複原中國古代帝王容貌,最大的困難在於(yu) 獲得古代帝王完整的顱骨和高質量的基因組數據。幸運的是,1994年至1995年,陝西省考古研究院和鹹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孝陵成功進行搶救性發掘,發現了宇文邕顱骨、肢骨以及天元皇太後璽,明確了這位鮮卑族帝王的身份。
複旦大學科技考古研究院文少卿團隊用專(zhuan) 門適用於(yu) 古DNA的捕獲探針,從(cong) 北周武帝肢骨樣本上獲取了約100萬(wan) 個(ge) 可用的基因位點,還原北周武帝頭發、皮膚、瞳孔等關(guan) 鍵特征。經過6年的反複嚐試,終於(yu) “描繪”出宇文邕頭像。
北周武帝宇文邕長什麽(me) 樣?還原後的頭像顯示:他擁有黑色頭發、黃色皮膚和棕色眼睛,符合典型的東(dong) 北亞(ya) 、東(dong) 亞(ya) 人長相,與(yu) 人們(men) 想象中鮮卑族相貌須發茂盛、發色偏黃和高鼻深目大不相同。
宇文邕的形象也被唐代畫家閻立本繪於(yu) 《曆代帝王圖》上。閻立本筆下的北周武帝麵容豐(feng) 滿、身型富態,而複原的宇文邕相貌卻清瘦精幹。
“北周武帝的家族譜係表明,他的祖母王氏可能是北方漢人。”文少卿說,“鮮卑族的形成很可能是一個(ge) 動態的多民族融合的過程。”
“複原北周武帝容貌,開曆史研究先河。”複旦大學曆史係教授韓昇認為(wei) ,南北朝是中國曆史上影響深遠的民族大融合時期,科技考古不僅(jin) 為(wei) 相關(guan) 曆史研究提供了證據,也增進了人們(men) 對中華民族多元一體(ti) 的理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