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發布鳥類司法保護典型案例
人民法院報訊 (記者 吳琪 通訊員 滿衍)近日,加強候鳥司法保護工作會(hui) 暨廣西愛鳥周宣傳(chuan) 活動在廣西壯族自治區融水苗族自治縣舉(ju) 行。活動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向社會(hui) 發布5個(ge) 鳥類司法保護典型案例。
廣西目前共記錄有分布的鳥類757種,是候鳥遷飛停歇重要區域。廣西法院堅持以最嚴(yan) 格製度最嚴(yan) 密法治保護生物多樣性,近三年來,依法審理非法獵捕、殺害、收購、運輸、出售鳥類違法犯罪案件83件,判處近百名被告人有期徒刑以上刑罰。同時,以教育轉化為(wei) 目的探索多樣化修複方式,向被告人發出《護鳥令》,引導被告人自覺投入保護生態環境行動之中。
據了解,此次發布的典型案例涉及畫眉、鷯哥、犀鳥等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和池鷺、麻雀等國家“三有”保護動物,涵蓋走私、販賣、狩獵、收購危害珍貴、瀕危野生動物等犯罪全過程,在判決(jue) 方式上既有判處繳納生態環境損失費、修複金等傳(chuan) 統方式,又包括適用勞務代償(chang) 等新方式,盡最大可能修複受損生態環境,展現全鏈條、全環節、全要素打擊破壞生物多樣性犯罪的成果。
此外,廣西法院不斷加強與(yu) 公安、檢察、林業(ye) 、生態環境等部門的協調聯動,製定出台加強環境資源保護行政執法與(yu) 刑事司法相銜接的製度性文件,聯合成立生態環境資源行政爭(zheng) 議調解工作站。同時,注重探索跨區域司法協作機製,建立完善以流域生態功能區為(wei) 單位的環境資源跨行政區劃一體(ti) 化保護模式,為(wei) 鳥類棲息繁衍遷徙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提供良好的生態環境。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