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豬價或進入下行通道 物價不具大幅上行條件
5月12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了4月通脹數據。其中,CPI同比上漲3.3%,較上月回落1個(ge) 百分點;PPI同比下降3.1%,較上月回落1.6個(ge) 百分點。
由於(yu) 供給加快恢複、需求改善遲緩、國際油價(jia) 大跌等因素,物價(jia) 指標快速回落,通脹風險消退;在二季度全球經濟衰退、外需壓力凸顯的背景下,通脹壓力緩解有助於(yu) 貨幣政策空間的進一步打開。
供給恢複帶動CPI回落
食品價(jia) 格下行是CPI回落的主要原因。隨著生產(chan) 物流加快恢複,食品價(jia) 格同比降至14.8%(環比-0.9%,遠不及季節性)。其中,豬肉價(jia) 格同比降至96.9%,鮮果、鮮菜分別降至-10.5%和-3.7%,三者環比均明顯弱於(yu) 季節性。非食品價(jia) 格降至0.4%,國際油價(jia) 下跌以及新冠疫情持續壓製非食品價(jia) 格。其中,能源相關(guan) (交通通信、居住)、衣著等分項同比回落。核心CPI同比小幅回落至1.1%,處於(yu) 曆史低位。
豬價(jia) 同比或進入下行通道。CPI的核心變量依然在於(yu) 豬肉,4月CPI豬肉分項同比96.9%,拉動CPI同比約2.36個(ge) 百分點(貢獻率約72%)。但自2月中旬開始,豬肉價(jia) 格持續回落(相比2月高點降幅超過10%),同比漲幅也明顯下降(去年10月以來低點)。存欄方麵,3月能繁母豬存欄為(wei) 2164萬(wan) 頭,連續6個(ge) 月出現回升。此外,非洲豬瘟強度也有降低。根據4月19日農(nong) 業(ye) 農(nong) 村部領導介紹,3月以後全國陸續報告13起非洲豬瘟疫情,共撲殺1313頭生豬,較去年同期明顯下降。
不過,在非洲豬瘟和新冠疫情的共同作用下,二季度豬肉供應仍麵臨(lin) 較大壓力,豬肉價(jia) 格可能出現反複。但隨著基數快速走高以及產(chan) 能不斷恢複,豬價(jia) 同比或已見頂,未來有望逐步下行。
糧價(jia) 輸入性通脹風險可控。近期部分農(nong) 產(chan) 品國際價(jia) 格大漲,引發市場對國內(nei) 糧價(jia) 上漲的擔憂,而筆者認為(wei) 這一風險可控。一方麵,對於(yu) 海外價(jia) 格顯著上漲的稻穀和小麥,我國的進口依賴度低、且庫存充裕,因此國內(nei) 外市場的聯動性不強,國際漲價(jia) 的影響有限。2019年,我國稻穀、小麥的自給率高達98.5%和118.2%,庫存消費比也達到85.1%和91.1%。
另一方麵,對於(yu) 風險敞口更大的大豆(依賴進口)以及玉米(庫存下降),國際價(jia) 格均由於(yu) 供需寬鬆而顯著走弱。2019年,我國大豆的進口依存度達85.2%,庫消比隻有7.8%;玉米的庫銷比也降至46.8%。此前有報道稱,我國正考慮增加美國農(nong) 產(chan) 品進口(特別是大豆和玉米),在國際價(jia) 格偏低的背景下,這也將進一步抑製國內(nei) 糧價(jia) 走強。
油價(jia) 暴跌加劇工業(ye) 品通縮
油價(jia) 大跌影響下,PPI降幅加深。原油作為(wei) “大宗之母”,涉及產(chan) 業(ye) 鏈眾(zhong) 多,是PPI定價(jia) 的核心要素,曆史數據顯示國際油價(jia) 與(yu) 國內(nei) PPI關(guan) 聯度高。4月布倫(lun) 特油價(jia) 同比跌幅高達74%,而中國PPI同比也降至-3.1%。細分行業(ye) 來看,石油及相關(guan) 產(chan) 業(ye) 鏈PPI環比降幅最為(wei) 明顯,比如油氣開采、石油煤炭加工、化學製造、燃氣生產(chan) 供應、造紙、有色黑色加工等。此外,油價(jia) 下行也會(hui) 通過交通工具燃料、水電燃料等分項拖累CPI非食品價(jia) 格。
工業(ye) 品價(jia) 格通縮仍將延續。疫情之下,經濟活動低迷使得全球原油需求大幅回落。據國際能源署 (IEA) 最新預測,今年全球能源需求預計將降低6%左右,創近70年來最大降幅。4月底開始,由於(yu) OPEC+減產(chan) 協議開始執行、主要消費國需求改善等原因,油價(jia) 觸底回升;但從(cong) 同比角度看,未來一段時間油價(jia) 仍將顯著拖累PPI,預計接下來國內(nei) 工業(ye) 品價(jia) 格將延續通縮態勢。
通脹繼續回落,貨幣政策保持寬鬆
綜上所述,CPI方麵,受豬價(jia) 同比見頂、消費恢複遲緩等影響,年內(nei) CPI有望繼續回落,通脹壓力顯著緩解;PPI方麵,由於(yu) 油價(jia) 仍處低位、大幅反彈動力不足,工業(ye) 品通縮短期難以扭轉。
在筆者看來,當前國內(nei) 生產(chan) 基本恢複,而消費改善相對滯後、外需衝(chong) 擊逐步顯現,疊加我國長期麵臨(lin) 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因此物價(jia) 不具備大幅上行的條件。央行一季度貨幣政策報告對通脹的定調是“物價(jia) 形勢總體(ti) 可控,通脹預期基本平穩,我國不存在長期通脹或通縮的基礎”。雖然報告中也提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可能從(cong) 供求兩(liang) 個(ge) 方麵繼續對物價(jia) 形成擾動,應保持密切監測分析”,但當前“控通脹”的重要性或顯著不及“穩增長”和“保就業(ye) ”。
對於(yu) 政策而言,通脹壓力的緩釋有助於(yu) 進一步打開貨幣政策的空間。新冠肺炎疫情衝(chong) 擊之下,今年全球經濟衰退已成定局,國內(nei) 經濟麵臨(lin) 前所未有的挑戰,尤其是二季度外需衝(chong) 擊接踵而至。結合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加強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把支持實體(ti) 經濟恢複發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的表述,我國的貨幣政策將保持寬鬆基調,靈活運用各項政策工具,保障流動性供給、降低企業(ye) 融資成本,支持實體(ti) 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ye) 渡過難關(guan) ;同時寬鬆的貨幣環境有助於(yu) 配合財政政策發力,盡快推動總需求的恢複。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