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社交應用派上了大用場(網上中國)

劉嶢 發布時間:2020-05-13 09:54:00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版

  防疫期間,在“雲(yun) 端生活”各類場景中,社交應用的角色不可或缺。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近日發布的《第45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下稱報告)顯示,中國社交應用覆蓋率穩步增長,互聯網新技術、新需求讓社交應用呈現諸多新特點:社交產(chan) 品不斷創新,社交元素推動流量變現,社交平台助力社會(hui) 公益,社交網絡生態持續向好。

  滿足多元需求

  報告顯示,截至今年3月,微信、QQ、微博3款產(chan) 品的市場使用率較高。而各大廠商、各類產(chan) 品同場競技,已成為(wei) 社交應用的發展趨勢之一。

  去年初,有3款社交產(chan) 品創造了在同一日上線的紀錄——字節跳動、雲(yun) 歌人工智能和快如科技分別推出多閃、馬桶MT、聊天寶等產(chan) 品,為(wei) 競爭(zheng) 激烈的社交領域再添一把柴。一年的時間過去,有的產(chan) 品已經黯然離場,足見社交應用戰場的殘酷。

  通過社交與(yu) 視頻融合,增加用戶使用時長和黏性,是社交應用的創新方向,由此出現了以音頻、短視頻、直播等作為(wei) 新形式的社交產(chan) 品或功能,如基於(yu) 短視頻的“多閃”、基於(yu) 聲音的“吱呀”“音遇”、知乎開通直播功能等。音樂(le) 平台也不遑多讓,數據顯示,2019年前三季度,以流媒體(ti) 直播服務為(wei) 核心的社交娛樂(le) 服務營收在騰訊音樂(le) 集團總營收中的占比達72.4%。

  視頻社交相較於(yu) 文字社交而言,具備更強的互動性、沉浸感和同步性,能夠吸引多元化、強社交衝(chong) 動的年輕用戶。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預測,隨著5G的普及,視頻社交有望迎來一輪爆發式發展。

  艾媒谘詢首席執行官張毅認為(wei) ,短視頻社交是下一代社交工具的主要方向。一方麵,足夠的基礎設施支撐起視頻社交的應用和深化;另一方麵,年輕群體(ti) 的使用習(xi) 慣,也更傾(qing) 向於(yu) 彰顯個(ge) 性的視頻類社交產(chan) 品。

  除了在視頻社交領域深耕之外,也有企業(ye) “逆向而行”,挖掘社交關(guan) 係細分市場,根據關(guan) 係的親(qin) 疏遠近,推出陌生關(guan) 係、“點讚之交”等不同社交深度的產(chan) 品,如騰訊、陌陌陸續推出多款匿名社交App,搜狐、微博相繼推出淺互動社交產(chan) 品“狐友”“綠洲”等。

  社交電商風靡

  “種草”、拚購、直播帶貨、社交電商……“全民社交”拓寬了數字消費渠道,社交平台為(wei) 各類用戶建立了豐(feng) 富的連接渠道,如品牌賬號、自媒體(ti) 賬號、明星意見領袖賬號、個(ge) 人用戶賬號等,推動了社交電商繼續保持較快增長。

  報告顯示,2019年網絡消費在擴大內(nei) 需方麵發揮了積極作用,其中以社交、直播電商為(wei) 代表的新電商模式創新發展,釋放潛在內(nei) 需消費,成為(wei) 網絡消費的新生力量。

  數據估算顯示,2019年社交電商交易額同比增長超過60%,遠高於(yu) 全國網絡零售整體(ti) 增速。作為(wei) 基於(yu) 社會(hui) 化移動社交而迅速發展的新興(xing) 電子商務模式,社交電商已深度滲入零售市場。

  在消費品製造商爭(zheng) 相發力社交媒體(ti) 、新興(xing) 社交電商平台紛紛湧現的同時,各大傳(chuan) 統電商平台也將社交生態納入其戰略布局。2019年“雙11”,逾10萬(wan) 戶淘寶商家開通直播,讓以直播帶貨為(wei) 代表的社交電商火了一把。

  業(ye) 內(nei) 專(zhuan) 家認為(wei) ,社交電商借助社交媒體(ti) 或互動網絡媒體(ti) ,通過分享、內(nei) 容製作、分銷等方式,實現了對傳(chuan) 統電商模式的迭代創新。社交生態的繁榮,改變了傳(chuan) 統商業(ye) 中營與(yu) 銷割裂的問題,品牌不僅(jin) 可以借助社交媒體(ti) 拉近與(yu) 消費者之間的距離,提升溝通效果,更能進一步縮短從(cong) 營到銷的鏈路長度,降低溝通成本。

  “隨著傳(chuan) 統商業(ye) 線上線下融合進一步加速,未來依托社交電商等平台的新型消費將迎來較大增長空間。國家應鼓勵新消費模式和業(ye) 態發展,引導相關(guan) 企業(ye) 創新服務供給方式,促進消費潛力持續釋放。”中國貿促會(hui) 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說。

  社會(hui) 價(jia) 值凸顯

  隨著互聯網應用與(yu) 人民群眾(zhong) 生活結合日趨緊密,社交、支付等應用在社會(hui) 公益方麵發揮正效能。互聯網極大降低了網民參與(yu) 公益活動的門檻,積少成多為(wei) 慈善事業(ye) 的發展注入了巨大活力。

  報告顯示,社交平台為(wei) 公益活動的傳(chuan) 播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並成為(wei) 公益捐助的重要來源。2019年上半年,民政部指定的20家互聯網公開募捐信息平台募捐總額超過18億(yi) 元,其中騰訊公益、微公益等都利用社交平台助力公益慈善捐助行動。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上億(yi) 用戶通過微博關(guan) 注最新疫情、獲取防治服務、參與(yu) 公益捐助。截至今年2月4日,微博熱搜榜上疫情相關(guan) 話題的占比超過60% 。

  除此之外,社交媒體(ti) 也已成為(wei) 政務服務的主要平台。截至2019年12月,經過新浪平台認證的政務機構微博達13.9萬(wan) 個(ge) ,中國31個(ge) 省(區、市)均已開通政務機構微博。在今日頭條、抖音等社交平台上,政務服務的覆蓋範圍也在擴大:截至2019年12月,各級政府共開通政務頭條號82937個(ge) ,較2018年底增加4757個(ge) 。而在抖音上,各級政府已開通政務抖音號17380個(ge) 。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