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協同打贏精準脫貧和汙染防治攻堅戰決戰決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

孫金龍 發布時間:2020-05-18 14:50:00來源: 中國環境報

  黨(dang) 的十八大以來,以習(xi) 近平同誌為(wei) 核心的黨(dang) 中央把脫貧攻堅作為(wei)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底線任務和標誌性指標,作出一係列重大部署,推動脫貧攻堅取得舉(ju) 世矚目的決(jue) 定性成就。今年3月6日,在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工作的緊要關(guan) 頭,在脫貧攻堅的關(guan) 鍵節點,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出席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座談會(hui) 並發表重要講話,吹響了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衝(chong) 鋒號,向全黨(dang) 全國人民發出了決(jue) 戰決(jue) 勝脫貧攻堅的總攻令,充分彰顯了人民領袖的為(wei) 民情懷和使命擔當,展現了我們(men) 黨(dang) 兌(dui) 現莊嚴(yan) 承諾的堅強意誌和必勝信心。生態環境部係統要深入學習(xi) 領會(hui) 、認真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以更強的決(jue) 心、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ju) 措、更硬的作風全麵推進生態環保扶貧工作,協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精準脫貧攻堅戰和汙染防治攻堅戰,為(wei) 決(jue) 戰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增強做好生態環保扶貧工作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消除貧困,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hui) 主義(yi) 的本質要求和我們(men) 黨(dang) 的重要使命。保護生態環境,增進民生福祉,是建設美麗(li) 中國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內(nei) 在要求。精準脫貧、汙染防治作為(wei) 決(jue) 戰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必須打贏的兩(liang) 大攻堅戰,事關(guan) 國家生態安全,關(guan) 係人民福祉,關(guan) 乎民族未來。

  一是保護生態環境是夯實脫貧攻堅基礎,築牢經濟社會(hui) 發展根基的客觀要求。良好生態環境是人類生存和社會(hui) 發展的根本基礎。我國貧困地區大多位於(yu) 江河上遊、湖庫水係源頭、農(nong) 牧交錯地帶,與(yu) 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敏感區脆弱區高度重合,生態地位極為(wei) 重要,生態安全屏障功能突出。同時,這些地區普遍存在基礎設施薄弱、產(chan) 業(ye) 發展滯後、公共服務供給不足等問題,發展起點低、發展壓力大、發展意願強,麵臨(lin) 著消除貧困與(yu) 保護生態環境的雙重壓力。生態環保扶貧就是要在適度開發、消除貧困的同時,著力夯實生態本底,守住環境質量底線,維護好經濟社會(hui) 可持續發展的根基。

  二是保護生態環境是推動扶貧減貧,切實提高脫貧攻堅質量的現實需要。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chan) 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chan) 力。對貧困地區來說,生態環境既是自然財富、生態財富,又是社會(hui) 財富、經濟財富。生態環保扶貧就是要堅定不移貫徹包括綠色發展理念在內(nei) 的新發展理念,積極探索推廣綠水青山轉化為(wei) 金山銀山的路徑,利用良好生態環境匯聚資本、技術、人才、項目等經濟發展要素,提升脫貧攻堅整體(ti) 質量,推動貧困地區生態資源優(you) 勢轉化為(wei) 經濟社會(hui) 發展優(you) 勢。

  三是保護生態環境是推動高質量發展,補齊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短板的重要內(nei) 容。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小康不小康,關(guan) 鍵看老鄉(xiang) ;小康全麵不全麵,生態環境很關(guan) 鍵。良好生態環境是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yi) ,保護生態環境是推進和引領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當前,農(nong) 村貧困人口脫貧攻堅任務艱巨、生態環境保護任重道遠。生態環保扶貧就是要協同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實現脫貧攻堅與(yu) 汙染防治攻堅共贏,著力補齊突出短板,使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得到人民認可、經得起曆史檢驗。

  四是保護生態環境是推進生態振興(xing) ,有效銜接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關(guan) 鍵舉(ju) 措。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指出,實現全麵小康之後,要全麵推進鄉(xiang) 村振興(xing) ,建設更加美麗(li) 的鄉(xiang) 村。生態環保扶貧就是要堅持綠色的脫貧攻堅,以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為(wei) 導向提升生態宜居水平,以生態產(chan) 業(ye) 化和產(chan) 業(ye) 生態化為(wei) 重點促進產(chan) 業(ye) 興(xing) 旺,以生態文化培育為(wei) 基礎重塑鄉(xiang) 風文明,讓良好生態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支點。

  堅定不移扛起政治責任,協同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精準脫貧攻堅戰和汙染防治攻堅戰

  生態環境部堅決(jue) 貫徹落實黨(dang) 中央、國務院決(jue) 策部署,堅持方向不變、力度不減,突出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有序推進打贏汙染防治攻堅戰各項重點任務。同時,統籌謀劃和推進好疫情防控、脫貧攻堅等重點工作,協同打贏疫情防控人民戰爭(zheng) 、總體(ti) 戰、阻擊戰以及精準脫貧攻堅戰和汙染防治攻堅戰。

  一是加強環境監管和服務,支持貧困地區克服疫情影響。以落實“兩(liang) 個(ge) 100%”(全國所有醫療機構及設施環境監管和服務100%全覆蓋,醫療廢物、廢水及時有效收集轉運和處理處置100%全落實)為(wei) 重點,毫不放鬆抓好疫情防控相關(guan) 環保工作。製定出台《關(guan) 於(yu) 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生態環保工作的指導意見》,建立和實施環評審批和監督執法服務“兩(liang) 個(ge) 正麵清單”,推動汙染防治資金向疫情防控重點市縣和防控應急需求方麵傾(qing) 斜,積極支持相關(guan) 行業(ye) 企業(ye) 和貧困地區複工複產(chan) 。積極協助定點扶貧縣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hui) 發展工作,開展助農(nong) 戰疫農(nong) 產(chan) 品產(chan) 銷對接活動,利用電商平台等拓寬銷售渠道,大力推進消費扶貧,為(wei) 盡可能降低疫情不利影響貢獻力量。

  二是深化汙染防治和生態保護,推動貧困地區綠色發展。引導中央財政生態環保專(zhuan) 項資金項目向貧困地區傾(qing) 斜,支持推進大氣、水、土壤汙染防治工作。支持貧困地區嚴(yan) 格生態空間管控,劃定並嚴(yan) 守生態保護紅線,強化自然保護地監管,實施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會(hui) 同財政部將284個(ge) 國家級貧困縣的2.46萬(wan) 個(ge) 建製村列為(wei) 農(nong) 村環境綜合整治重點對象,並在中央財政農(nong) 村環境整治專(zhuan) 項資金安排上予以重點傾(qing) 斜,有效改善貧困地區村容村貌。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引導貧困地區發展綠色產(chan) 業(ye) ,對符合環境準入要求的建設項目開辟綠色通道。支持貧困地區發展有機農(nong) 產(chan) 品,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與(yu) 減貧協同發展試點。推動將更多的貧困地區納入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範圍,涉及500個(ge) 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擴大區域流域間橫向生態保護補償(chang) 範圍,累計安排流域上下遊橫向生態補償(chang) 獎勵資金、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修複獎勵資金119億(yi) 元。分三批命名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縣、“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27個(ge) ,其中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占比約24%。

  三是創新生態環保扶貧舉(ju) 措,全麵落實定點扶貧責任。全力支持定點扶貧的河北省承德市圍場縣、隆化縣脫貧攻堅。堅持黨(dang) 建引領促扶貧,深入推進“一對一”基層黨(dang) 支部共建。設立生態環保勵誌獎學金,資助貧困家庭學生,推進“誌智雙扶”。積極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與(yu) 定點扶貧縣共建7個(ge) 生態環保扶貧示範村,重點從(cong) 農(nong) 產(chan) 品有機認證、生物多樣性保護與(yu) 減貧、農(nong) 村垃圾分類、農(nong) 用地膜汙染治理、生態旅遊促進、鄉(xiang) 風文明激勵等方麵開展實踐探索,努力將生態環保特色幫扶轉化為(wei) 脫貧攻堅綠色實效。2018—2019年共投入和引進幫扶資金2.16億(yi) 元,培訓基層幹部和技術人員5000餘(yu) 名,購買(mai) 和幫助銷售農(nong) 產(chan) 品超過1000萬(wan) 元。圍場縣、隆化縣貧困發生率分別由2013年的42.6%、38.5%降至2019年的0.35%、0.39%,實現脫貧摘帽目標,河北省人民政府於(yu) 2020年2月底批準兩(liang) 縣退出貧困縣。

  紮實做好生態環保扶貧工作,決(jue) 戰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2020年是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的收官之年,是打贏精準脫貧和汙染防治攻堅戰的決(jue) 勝之年。生態環境部堅持以習(xi) 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hui) 主義(yi) 思想為(wei) 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xi) 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xi) 近平總書(shu) 記關(guan) 於(yu) 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堅決(jue) 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和汙染防治攻堅戰,確保如期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目標任務。

  一是加大對深度貧困地區支持力度。保持生態環保扶貧政策穩定,繼續聚焦“三區三州”等深度貧困地區,瞄準突出問題和薄弱環節,狠抓政策落實,促進解決(jue) 區域性整體(ti) 貧困。持續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加大生態環保資金項目向深度貧困地區的傾(qing) 斜支持力度,大力推進汙染防治、農(nong) 村環境整治、生態保護修複等生態建設工程和扶貧產(chan) 業(ye) 發展,支持推動將深度貧困地區納入生態補償(chang) 範圍,努力夯實貧困地區可持續發展綠色根基。

  二是持續推進貧困地區綠色發展和高質量發展。指導和支持貧困地區進一步加強自然生態保護監管,嚴(yan) 格生態空間管控,鞏固提升生態資源優(you) 勢。引導貧困地區依托資源稟賦優(you) 勢,培育發展特色生態產(chan) 業(ye) ,著力打通優(you) 質生態資源與(yu) 產(chan) 業(ye) 發展、優(you) 質生態產(chan) 品與(yu) 品牌發展間的轉化路徑,促進貧困地區生態要素向生產(chan) 要素、生態資產(chan) 向物質財富轉變,推動實現生態保護與(yu) 減貧脫貧雙贏。

  三是接續推進全麵脫貧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有效銜接。統籌推動生態環保扶貧工作有序轉型,強化頂層設計,提前謀劃脫貧攻堅與(yu)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製度銜接、政策銜接、工作銜接。大力推進生態振興(xing) 和美麗(li) 鄉(xiang) 村建設,加快推進產(chan) 業(ye) 生態化和生態產(chan) 業(ye) 化,用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舉(ju) 措鞏固脫貧攻堅成效,用脫貧攻堅的成果夯實鄉(xiang) 村振興(xing) 可持續發展根基,探索解決(jue) 相對貧困長效機製,讓良好生態成為(wei) 鄉(xiang) 村振興(xing) 的重要支點。

  四是嚴(yan) 格落實全麵從(cong) 嚴(yan) 治黨(dang) 主體(ti) 責任。始終把黨(dang) 的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加強黨(dang) 對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和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領導,抓緊抓實抓細生態環保扶貧各項工作。加強作風能力建設,深化生態環保扶貧領域作風問題專(zhuan) 項治理,堅決(jue) 反對形式主義(yi) 、官僚主義(yi) ,錘煉打造生態環境保護鐵軍(jun) 。大力宣傳(chuan) 我國脫貧攻堅取得的偉(wei) 大成就,加強經驗總結和典型事跡宣傳(chuan) ,努力講好生態環保扶貧故事。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