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潔:守護對網球的激情和熱愛
舉(ju) 辦青少年網球賽事、運營網球俱樂(le) 部、啟動校園網球項目……退役後的鄭潔憑著對網球的激情和熱愛,用實際行動助力青少年網球發展,不僅(jin) 挖掘培育“好苗子”,還帶動更多孩子參與(yu) 網球運動。
考察當地青少年選手、為(wei) 球員建立專(zhuan) 屬檔案、培訓青少年教練,今年5月鄭潔的泰安之行緊湊而充實。原定於(yu) 寒假後在山東(dong) 泰安啟動的“鄭潔校園網球”項目雖然推遲了幾個(ge) 月,但鄭潔和團隊都拿出了極大的熱情,“希望能摸索出一條適合中國網球青少年成長的體(ti) 教融合新路徑。”
從(cong) 7歲學網球開始,鄭潔就再未離開過這項運動。2010年,她創辦了“鄭潔杯”青少年巡回賽,看到比賽中湧現出的“好苗子”遭遇上升困境,她又開始經營網球俱樂(le) 部,目標是培養(yang) 出更多的高水平職業(ye) 球員。“網球運動員的青少年時期進步空間最大。”鄭潔表示,“希望能為(wei) 他們(men) 提供更多保障,守護好青少年對網球的激情和熱愛。”
退役後不離開網球
回首運動員生涯,鄭潔遭遇過無數困難,但這些困難給她塑造了一顆“大心髒”。靈活的頭腦、高昂的鬥誌、永不放棄的精神……助力鄭潔捧得兩(liang) 座大滿貫女雙冠軍(jun) 獎杯,並兩(liang) 次晉級大滿貫女單四強。
打過那麽(me) 多比賽,鄭潔對北京奧運會(hui) 的記憶最深,“運動員能在自己的祖國參加奧運會(hui) ,是多麽(me) 幸運的一件事!”在女雙1/4決(jue) 賽時,鄭潔搭檔晏紫決(jue) 勝盤一度以2∶5落後,在對手拿到賽點的情況下上演大翻盤,比賽結束時已經是淩晨3點半。“觀眾(zhong) 的加油助威帶給我們(men) 無窮的力量。”鄭潔/晏紫最終收獲了一枚銅牌,這是鄭潔參加奧運會(hui) 的最佳戰績。
強大的精神力量讓鄭潔擁有了一個(ge) 燦爛的職業(ye) 生涯,而她也積極規劃退役後的生活。還在打球時,鄭潔就在四川大學攻讀行政管理專(zhuan) 業(ye) 。“我退役後肯定不會(hui) 離開網球,一開始考慮轉到幕後,做管理工作。”2014年,鄭潔掛職成為(wei) 四川體(ti) 育局網球中心副主任,主管訓練和比賽。
2015年溫網比賽後,鄭潔淡出賽場。她在2016年迎來了兒(er) 子“沐沐”。陪伴家人的同時,鄭潔積極地規劃自己的事業(ye) 。運動員時期培養(yang) 出來的不服輸精神讓她很快走出迷茫。“很幸運,我取得的運動成績得到了認可和尊重,當我踏踏實實開始自己新的事業(ye) 時,得到了很多人的幫助。”
舉(ju) 辦青少年賽事
“我在青少年時期比賽機會(hui) 少,轉到成人賽場時為(wei) 此交了很多‘學費’。對青少年球員來說,經驗的累積非常關(guan) 鍵。”鄭潔說。
2009年年底在北京冬訓時,鄭潔萌生了舉(ju) 辦青少年賽事的想法。2010年年初,第一屆“鄭潔杯”青少年比賽拉開大幕。“沒想到,2010年的澳網比賽,我和李娜同時闖入了女單四強。首屆“鄭潔杯”比賽的開幕式我都沒能回來。”鄭潔笑著說,“隻趕上了頒獎儀(yi) 式。”
首屆“鄭潔杯”籌辦初期,鄭潔和團隊遭遇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難。“辦比賽事無巨細,不能有一點疏漏。”鄭潔說,“與(yu) 讚助商和比賽場地溝通,保障裁判和球員的住宿和保險,每件事都需要合理安排。”參與(yu) 辦賽的經曆,讓鄭潔學到了很多東(dong) 西,“會(hui) 更加全麵地考慮問題。”
2019年,“鄭潔杯”在全國擁有8站分站賽,並在深圳舉(ju) 辦總決(jue) 賽,參賽人數超過了3000人,總決(jue) 賽排名靠前的球員還可以進入專(zhuan) 屬訓練營。“鄭潔杯”在練習(xi) 網球的青少年和家長心中樹立了良好的口碑。“這一路走來,最大的收獲是找到了誌同道合的夥(huo) 伴,擁有了靠譜的團隊。”鄭潔表示,賽事能得到大家的認可是她最欣慰的,“很多青少年通過這個(ge) 比賽檢驗訓練水平,從(cong) 小就能獨自麵對勝負,技術和心理都能提高,讓我特別高興(xing) 。”
辦比賽的過程也讓鄭潔發現很多“好苗子”流失,她十分心疼。“網球是一項早期需要投入很多的項目。很多青少年由於(yu) 缺少後續培訓,尤其是沒有接觸到專(zhuan) 業(ye) 教練團隊,沒能成長起來。”鄭潔意識到,小升初階段是很多網球青少年的門檻,由於(yu) 上升渠道不暢通,很多人在打球和學業(ye) 的選擇中,放棄了網球夢想。
“通過賽事能發現有天賦的青少年,但想要長期係統地幫助他們(men) 成長,還是要有長遠規劃。”鄭潔開始考慮成立青少年網球俱樂(le) 部,不但把“好苗子”留住,還要幫助他們(men) 茁壯成長。
運營青少年俱樂(le) 部
經過一年多的籌備,2018年10月,鄭潔的俱樂(le) 部在深圳市福田區落戶。雖然俱樂(le) 部規模不大,隻有6片球場,但“小而美”的模式恰恰適合鄭潔的培訓理念。
“因為(wei) 身高的限製,我在成長過程中遇到過不少質疑。”通過自己的經曆,鄭潔的俱樂(le) 部在選材時不僅(jin) 考慮青少年選手的身體(ti) 條件、技術特點和現有成績,更看重他們(men) 內(nei) 心的力量。“走職業(ye) 球員這條道路非常難,需要從(cong) 小養(yang) 成獨立思考的習(xi) 慣,需要高度自律,更需要對網球擁有持久的熱愛和堅定的信念。”
通過“鄭潔杯”比賽在全國進行選材,鄭潔的俱樂(le) 部為(wei) 選拔來的孩子提供獎學金,讓他們(men) 在俱樂(le) 部附近的學校上學。同時,俱樂(le) 部還與(yu) 深圳的多所學校合作,挖掘培養(yang) 當地有天賦的孩子,讓更多孩子享受到網球的樂(le) 趣。
運營俱樂(le) 部這一年多時間,鄭潔也遇到了很多意料不到的困難。“有兩(liang) 個(ge) 小球員意外受傷(shang) ,非常心疼。”鄭潔坦言,雖然競技體(ti) 育難免遭遇傷(shang) 病,但還是很焦急。“小球員水平快速提高時,也會(hui) 擔心俱樂(le) 部的保障能否跟上。”摸著石頭過河的過程,讓鄭潔逼著自己盡可能事無巨細地考慮問題。
“在我的青少年時期,想要打職業(ye) 隻有業(ye) 餘(yu) 體(ti) 校這一條路。”鄭潔見證了中國網球職業(ye) 化的起飛和培養(yang) 模式多元化的起步,“現在,無論傳(chuan) 統體(ti) 校模式,還是家庭培養(yang) 和俱樂(le) 部模式,小球員有了更多選擇,如何能讓這幾種模式互相借鑒和融合,更好地為(wei) 培養(yang) 青少年服務,還有很多難題需要破解。”
在鄭潔看來,青少年網球俱樂(le) 部最需要解決(jue) 的就是體(ti) 教融合,要保障網球青少年成長兼顧學業(ye) 。鄭潔團隊去年開始了“鄭潔校園網球”項目,與(yu) 內(nei) 蒙古烏(wu) 蘭(lan) 察布市合作,在當地35所中小學開展網球項目培訓,累計參與(yu) 學生人次已超過3萬(wan) 。俱樂(le) 部的教練不但駐紮在當地學校上課,還會(hui) 培訓體(ti) 育老師,帶動更多孩子參與(yu) 網球。
鄭潔希望未來還可以將“鄭潔校園網球”項目帶到更多地區,“中國網球的發展最需要的還是群眾(zhong) 基礎的擴大,要把打球的門檻降低。做好體(ti) 教融合,才能讓網球這個(ge) 項目更有生命力,也更有延續性。”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