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臭氧超標 將有新招
近年來,全國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臭氧濃度卻不降反升。
6月起,生態環境部將開展夏季臭氧汙染治理監督幫扶工作,聚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蘇皖魯豫交界地區等區域,推動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
臭氧濃度大幅上升,造成全國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同比損失2.3個(ge) 百分點
春天防沙塵、夏天防臭氧、秋季防秸稈焚燒、冬季防重汙染天氣,這幾乎成了大氣汙染防治的“四季歌”。
為(wei) 貫徹落實《國務院關(guan) 於(yu) 印發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通知》,降低夏季臭氧汙染影響,6月起,生態環境部將組織開展夏季臭氧汙染防治監督幫扶工作,全麵推進揮發性有機物有效治理和精準管控。
這幾年,全國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臭氧濃度卻不降反升。2019年,全國337個(ge) 地級及以上城市臭氧濃度同比上升6.5%,以臭氧為(wei) 首要汙染物的超標天數占總超標天數41.8%,僅(jin) 次於(yu) PM2.5(占45%)。臭氧濃度大幅上升造成全國空氣質量優(you) 良天數比例同比損失2.3個(ge) 百分點。今年1—2月,臭氧濃度更是躥升了10.2%。
臭氧濃度不降反升,相關(guan) 汙染物排放、極端天氣條件等是主要原因
生態環境部大氣環境管理司司長劉炳江表示,與(yu) 過去相比,“這是今年大氣汙染治理工作最大的變化”。
劉炳江介紹,臭氧不降反升,有三方麵原因。第一,臭氧前體(ti) 物是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汙染物(VOCs),目前我國這兩(liang) 種汙染物的排放量依舊居高不下,“通過這些年的治理,高架源(工廠煙囪等產(chan) 生高空排放的汙染源)的氮氧化物治理有一定成效,但移動源和大量工業(ye) 爐窯下降不顯著,而VOCs排放源點多、分散,治理基礎薄弱,成效不是很明顯,導致臭氧汙染尚未得到有效控製”。
第二,極端天氣條件有利於(yu) 臭氧生成。去年9月,多地平均氣溫同比升高,尤其是華北、華東(dong) 、華中地區,降雨量大幅減少,普遍下降50%,個(ge) 別地區下降了80%。從(cong) 更大時間尺度看,2013年到2019年間,有5個(ge) 最暖年份。今年“五一”期間,北京等地出現了罕見的30攝氏度以上高溫,其中7個(ge) 省份、180個(ge) 氣象觀測站超過35攝氏度,有的達40至41攝氏度,均突破了5月氣溫極值。
第三,全球臭氧背景值不斷提升,平均每年上升1微克,歐洲、美國、日本等北半球國家及地區臭氧濃度近幾年也呈增長趨勢。
治理將聚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蘇皖魯豫交界地區等區域
高濃度臭氧會(hui) 刺激和損害眼睛、呼吸係統等黏膜組織,危害不容小覷。對空氣質量管理來說,臭氧超標日數增多,已成為(wei) 很多地區空氣優(you) 良天數比例提升的最大拖累。
“從(cong) 發達國家治理經驗看,主要是要很好地控製氮氧化物和VOCs的排放,隻要持續減排,長期看會(hui) 把臭氧濃度逐漸控製下來。”劉炳江說,當前,我國臭氧生成主要為(wei) VOCs控製型,下一步將會(hui) 針對臭氧汙染開展2020年VOCs攻堅行動,重點是推動精準治汙、科學治汙、依法治汙。
在控製VOCs和臭氧汙染上做到時間精準、空間精準、行業(ye) 精準,時間尺度上聚焦臭氧汙染嚴(yan) 重的夏季,也就是6—9月;空間尺度上聚焦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地區、汾渭平原、蘇皖魯豫交界地區;行業(ye) 上聚焦石化、化工、工業(ye) 塗裝、包裝印刷和油品儲(chu) 運銷行業(ye) 。
VOCs存在於(yu) 原料和產(chan) 品中,對企業(ye) 來說,揮發了就是損失利潤,有效回收和控製就能增加利潤。有些VOCs屬於(yu) 易燃易爆物質,治理對防控消除安全隱患很有意義(yi) 。
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宣教司司長劉友賓介紹,生態環境部擬於(yu) 近期對河北、山東(dong) 、江蘇、安徽、河南5省的部分城市開展專(zhuan) 題調研,了解各城市夏季臭氧汙染防治工作情況,將突出精準治汙,對VOCs排放量大、臭氧汙染防治壓力大、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進展滯後城市,指導和幫助相關(guan) 政府部門、企業(ye) 落實VOCs治理減排任務。監督幫扶的主要內(nei) 容包括深入了解企業(ye) 關(guan) 切,送政策、送技術、送方案,切實幫助企業(ye) 解決(jue) 汙染治理的實際困難。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