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老人的90載製筆生涯:“一朵羊毛成支筆”
浙江省湖州市南潯區善璉鎮,被譽為(wei) 中國湖筆之都。千年的製筆業(ye) ,造就了當地無數技藝精湛的筆工,有著90載製筆經驗的沈應珍便是其中之一。
2020年5月初,沈應珍老人度過了一百歲的生日,但她眼不花、耳不聾,至今還保留著“一朵羊毛成支筆”的湖筆製作絕活。
沈應珍的爺爺輩就開始開筆莊,自產(chan) 自銷,父親(qin) 十四五歲跟著爺爺製筆。耳濡目染下,沈應珍從(cong) 小就對毛筆情有獨鍾,10歲就跟著母親(qin) 學習(xi) “水盆”(湖筆製作的一道工序),12歲開夜工製筆。
“水盆”,隻是湖筆製作中的開始,也是最辛苦的一道工序。冬天,看著自己在水裏紅腫的雙手,沈應珍絲(si) 毫沒有退卻。“我當時就是不服輸,自己暗暗下決(jue) 心,我要把做筆這‘十八般武藝’樣樣學會(hui) 。”沈應珍說。
於(yu) 是,“水盆”學成後,沈應珍還向祖父、父親(qin) 學習(xi) “擇筆”“結頭”“套裝”等技藝。她說,“一個(ge) 合格的製筆工人,掌握多種技藝往往需要多年經驗。比如一道‘水盆’工序,做了四五年還隻能算是新手。”
“我會(hui) 好好學,將來還要教很多很多人。”90年前一句簡單的承諾,沈應珍用了一輩子來踐行。其間,她帶過的徒弟不計其數,四個(ge) 女兒(er) 也全部繼承母業(ye) ,孫輩中有兩(liang) 人至今仍經營著湖筆事業(ye) 。
在小輩們(men) 眼中,沈應珍不僅(jin) 是慈祥的長輩,更是嚴(yan) 厲的老師。2000年前後,很多製筆工人從(cong) 湖筆廠出來單立門戶,沈應珍的兩(liang) 個(ge) 外孫也躍躍欲試。
沈應珍把兩(liang) 個(ge) 外孫叫到跟前說:“自己幹可以,我給你們(men) 把好質量關(guan) 。”外孫的湖筆店開業(ye) 後不久,沈應珍就在店裏當起了“質量監督員”,戴上眼鏡、拿起擇筆刀,精神勁不比年輕人差。
“剛開業(ye) 那幾年,外婆是店裏的‘常客’,隔三差五就會(hui) 進行‘突擊檢查’。”今年50歲的史小平是沈應珍開筆店的兩(liang) 個(ge) 外孫之一。史小平說,現在外婆來店裏走動的次數雖然少了,但還是會(hui) 經常教育自己“一定要做到貨真價(jia) 實”。
製筆手藝,被沈應珍視為(wei) 一生的歸宿。正如她所說的那樣,“我雖然年紀大了,但這門手藝不能丟(diu) 。”如今,每每晚輩上門探望,她仍不忘囑咐,“要選好料,把好質量關(guan) 。筆正須心正,心正筆才正。”(完)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