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利平台 > 即時新聞 > 民生

醫療汙水“百日決戰”

牛秋鵬 發布時間:2020-05-21 09:13:00來源: 中國環境報

  “監管服務100%全覆蓋,收運處置消毒100%全落實。”這是醫療汙水處理處置的工作原則。

  “未發現受疫情防控影響飲用水水源地水質情況。”這是醫療汙水“百日決(jue) 戰”所交出的成績單。

  據統計,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全國近萬(wan) 家醫療機構、接收醫療汙水的城鎮汙水處理廠、集中隔離場所,累計發現治汙設施運行管理不規範、末端消毒落實不到位等問題481個(ge) ,目前已全部整改完成。

  疫情期間,生態環境係統如何創新手段,保障醫療汙水平穩有序處理處置?

  把住汙水進入水體(ti) 的最後一關(guan)

  2月2日,一則消息成為(wei) 社會(hui) 關(guan) 注的焦點,鍾南山院士提醒要高度警惕新冠肺炎病毒糞口傳(chuan) 播的問題。

  疫情期間大量的醫療汙水如何處理處置?投放消毒藥劑是否會(hui) 影響飲用水安全?

  這些問題,早在疫情暴發初期,生態環境部已有所考慮,並提前部署安排。

  1月27日大年初三,生態環境部就在係統梳理2003年SARS以來醫療汙水處理技術和管理經驗基礎上,著手起草文件指導各地加強醫療和城鎮汙水監管,並於(yu) 2月1日正式印發《關(guan) 於(yu) 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醫療汙水和城鎮汙水監管工作的通知》和《新型冠狀病毒汙染的醫療汙水應急處理技術方案》,總結SARS以來醫療汙水監管的經驗,對定點醫院、集中隔離場所、飲用水水源地保護等,分別提出有針對性的管理要求。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從(cong) 醫院病房防疫到醫院汙水處理再到接收定點醫院汙水的城市汙水處理廠的三級防護體(ti) 係。相較於(yu) ‘SARS技術方案’而言,‘新冠病毒技術方案’更加重視源頭消毒,杜絕病毒的擴散,切斷汙染源。”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王凱軍(jun) 表示。

  隨著疫情防控進入關(guan) 鍵時刻,部分定點醫院並沒有建成汙水處理設施,集中隔離場所迅速增加,量大麵廣,一些地方市政汙水收集管網並沒有全覆蓋。

  2月12日,生態環境部疫情應對工作領導小組第24次會(hui) 議要求加大問題整改力度。4天後,《關(guan) 於(yu) 進一步做好疫情期間醫療和城鎮汙水處理有關(guan) 問題整改的補充意見的通知》印發執行,明確在當前應急狀態下,沒有汙水處理設施的定點醫院和隔離場所要嚴(yan) 格落實消毒措施,並將消毒達標後的汙水排入市政管網,或通過封閉罐車轉運至附近城鎮汙水處理廠進一步處理。

  《補充意見的通知》符合實際,指導性、針對性強,各地在隨後短短幾天內(nei) 迅即整改完成近一百個(ge) 問題,現存問題總數持續大幅減少。

  “雲(yun) 平台”下的監管和培訓

  5月14日,生態環境部組織開展“實戰”培訓,在與(yu) 內(nei) 蒙古自治區定點醫院視頻連線過程中,內(nei) 蒙古自治區生態環境廳組織7個(ge) 盟市、3個(ge) 旗縣的生態環境部門監管人員及部分定點醫院管理人員近30人參加連線,收聽收看專(zhuan) 家意見和技術要點。

  這次培訓是生態環境部運用“互聯網+”創新服務和監管模式,有力保障醫療汙水平穩有序處理處置的生動體(ti) 現。

  疫情期間,由於(yu) 無法去現場,生態環境部充分運用“互聯網+”,會(hui) 同省、市生態環境部門搭建了網上溝通聯係平台,將有關(guan) 專(zhuan) 家、一線操作人員、各級生態環境管理人員連線,“一竿子插到底”,既幫助基層解決(jue) 困難和問題,又深入縣(區)一級了解真實情況。

  不過,在視頻連線時發現,有的基層工作人員沒有受過專(zhuan) 門培訓,不太清楚如何選擇更有效的消毒藥劑、如何做到合理投加、與(yu) 總餘(yu) 氯指標有何關(guan) 係等。

  對此,生態環境部組織專(zhuan) 家開展集中視頻培訓,就疫情期間醫療汙水處理技術要點及常見問題等進行詳細講解,內(nei) 蒙古、吉林、黑龍江等8個(ge) 省(自治區)23個(ge) 地市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監管人員,以及部分定點醫院汙水處理設施運維人員100多人參加培訓。

  “這種服務和監管模式的創新,既收到了很好的工作成效,也得到了群眾(zhong) 的普遍認可;既督促問題立行立改,又減輕基層負擔,是環境治理體(ti) 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一種有益嚐試和探索。”生態環境部水生態環境司有關(guan) 負責同誌說。

  通過搭建網絡溝通“雲(yun) 平台”,部、省、市縣級生態環境部門相關(guan) 人員和醫療汙水處理專(zhuan) 家在各自單位,醫院和汙水處理廠管理和運行人員在現場,通過小小的網絡攝像頭,認真檢視醫療汙水收集、處理、消毒、監測、排放等各個(ge) 環節,及時發現問題,排查隱患,提出整改建議。

  截至5月16日,生態環境部已累計與(yu) 湖北、吉林、黑龍江等12省48市300餘(yu) 家定點醫院進行連線。

  生態環境部積極協調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環境規劃院、環境保護產(chan) 業(ye) 協會(hui) 、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家科研機構組成專(zhuan) 家團隊,分成若幹個(ge) 技術小組,每組2-3個(ge) 人,針對疫情重點地區或存在問題較多的地區,與(yu) 區(縣)一級生態環境部門負責人、定點醫院汙水處理設施負責人聯係,通過視頻連線等方式進行專(zhuan) 家診斷,在水處理、消毒、設備運行等方麵及時予以技術指導。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是臨(lin) 時性醫院,生態環境部組織國家水專(zhuan) 項團隊,編製《武漢“小湯山模式”醫院汙水處理技術方案》,並積極協調有關(guan) 單位為(wei) 火神山、雷神山醫院提供水質在線監測設備,實時監控兩(liang) 所醫院排水COD、氨氮、總餘(yu) 氯等指標。

  守住疫情防控的水環境安全底線

  “總結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好做法,充分利用大數據、雲(yun) 計算等信息化手段提高督查效率和質量,探索運用‘互聯網+督查’,讓數據多‘跑腿’,讓幹部群眾(zhong) 少‘跑路’。”這是黨(dang) 中央對持續解決(jue) 困擾基層的形式主義(yi) 問題為(wei) 決(jue) 勝全麵建成小康社會(hui) 提供堅強作風保證的要求。

  通過“雲(yun) 監管”“雲(yun) 培訓”等新的服務和監管模式,生態環境部把單獨的監督檢查變為(wei) 了雙向交流和幫扶指導,成本低、效率高,既受地方歡迎,也幫助基層工作人員提高了業(ye) 務水平,幫助整個(ge) 省份、地市準確把握和落實醫療汙水處理要求。

  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原本是一家尚在建設工程收尾中的綜合醫院,處於(yu) 籌備開業(ye) 期,疫情期間被確定為(wei) 新冠肺炎患者救治醫院。由於(yu) 該院汙水處理設施是按三級綜合醫院要求建設,在被確定為(wei) 定點醫院時,醫院汙水處理標準尚達不到傳(chuan) 染病醫院汙水處理要求,汙水處理站也並未完工。

  “武漢市生態環境局和專(zhuan) 家團隊現場查勘汙水線路和處理設施,對我院汙水處理設施臨(lin) 時改造提出方案。在當時物資非常匱乏的情況下,幫忙協調購買(mai) 消毒用10%次氯酸鈉溶液,並現場指導工人投藥。”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副院長謝誌懿說。

  生態環境部也組織專(zhuan) 家團隊兩(liang) 次連線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對其進行指導幫扶。自2月10日醫院開始收治第一批患者起,泰康同濟(武漢)醫院汙水處理站已經在各方指導下,全程達標排放約5000噸醫療汙水。

  此外,有的傳(chuan) 染病醫院汙水處理設施落後,缺乏達標能力,在現行標準出台後的十餘(yu) 年時間裏始終未能實施提標改造。而借助“雲(yun) 監管”,工作人員發現有關(guan) 情況後當場交辦問題、“雲(yun) 幫扶”事後緊盯不放,當地有關(guan) 部門對此高度重視,促進提標改造工作明顯提速。

  生態環境部前方工作組以及部分流域生態環境監督管理局也及時對視頻連線發現的問題線索開展現場核查督辦,進一步夯實了問題整改效果。各地也在培訓指導下,進行拉網排查,及時監測,發現問題督促立行立改,確保醫療汙水平穩有序處理處置和達標排放。

  目前,全國醫療汙水處理平穩有序,均嚴(yan) 格落實消毒措施。生態環境部也將持續運用“互聯網+”,慎終如始,確保醫療汙水平穩有序處理處置,堅決(jue) 守住水環境安全底線。

(責編: 賈春玲)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