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守方寸小屏 傾注偌大用心|“雲課堂”上的90後④
馬佳慧,上海市閔行區浦江第一小學一名普通的90後英語教師,雖然不能像“逆行者”一樣衝(chong) 鋒陷陣,奮戰在戰“疫”一線,但麵對這場疫情的大考,她履職盡責、不畏辛苦,執守雲(yun) 端課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訴說著一個(ge) 年輕教育工作者在特殊時期的使命與(yu) 擔當。
“打怪升級”,隻為(wei) 上好一堂線上課
對於(yu) 馬佳慧來說,在線教學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也是一個(ge) 新的挑戰。由於(yu) 時間緊,任務繁多,又怕自己的信息技術跟不上在線教學,馬佳慧在兩(liang) 天時間內(nei) 突擊參與(yu) 了多場在線教師培訓,從(cong) “關(guan) 於(yu) 教師們(men) 如何開展在線課堂的培訓”、上海市教育電視台“教師網絡教學能力提升”專(zhuan) 題培訓、釘釘在線課堂培訓到上海市教師學習(xi) 平台“常用網絡直播工具使用方法”係列培訓,再到“送課上門”微課程等。雖然仍在寒假期間,但往往一整天時間都被她安排用來自我學習(xi) 和充電。
功夫不負苦心人,通過一係列的突擊培訓,“突擊隊員”、“技術小白”馬佳慧對於(yu) 不同直播平台及如何使用平台開展教學有了進一步的認識,這也為(wei) 她今後順利開展雲(yun) 課堂教學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很快,馬佳慧接到了第一個(ge) 任務——區級微課製作。微課內(nei) 容為(wei) 牛津英語二年級第二學期《Module 1Usingmy five senses Unit 1 What can you see?》中的詞匯教學和兒(er) 歌教學。這也是馬佳慧第一次參與(yu) 區級微課製作,整個(ge) 過程挑戰重重。從(cong) 課程設計的角度來說,既要基於(yu) 課標和學生年齡特征,也要考慮到全區不同學習(xi) 能力學生的接受情況,可謂困難重重。
馬佳慧第一時間與(yu) 所在教研團隊進行磨課,確立單元和分課時教學目標、語用任務、教學活動過程設計等。從(cong) 微課製作技術角度來說,老師自身要熟練運用現代化多媒體(ti) 技術。從(cong) 前期的PPT、動畫製作到後期的錄音、錄課、剪輯等信息技術運用,馬佳慧都是邊學邊用,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五六個(ge) 小時。
由於(yu) 微課錄製對於(yu) 周邊的環境要求較高,白天錄製經常會(hui) 有雜音。為(wei) 了達到錄音的最佳效果,馬佳慧隻能選擇晚上十點以後再進行錄課,不知不覺中就錄到了半夜。在一次次與(yu) 區教研員、校英語教導的溝通過程中,馬佳慧不斷優(you) 化微課的教學過程、精煉教學語言。曆經數稿後,終於(yu) 在不斷的打磨下,與(yu) 其所在團隊的微課形成了“在線微課資源庫”,並上傳(chuan) 到了“學習(xi) 強國”App。
“教學”、“教研”兩(liang) 手抓,在戰“疫”中成長
三月,“十八線女主播”正式上線了!如何在在線教學過程中明確落實教師的差異化教學?如何在在線教學過程中突出不同學情學生的個(ge) 性化學習(xi) ?一係列問題隨即而來。
作為(wei) 四年級組的教研組長,馬佳慧秉承著“教而不研則淺,研而不教則空”的理念,在第一時間利用釘釘平台與(yu) 四年級組的英語老師們(men) 進行了視頻會(hui) 議,即雲(yun) 在線教研活動,分別從(cong) 如何備課、如何進行有效教學和答疑解惑、如何設計作業(ye) 等方麵進行了探討和研究。集眾(zhong) 人智慧,取長補短。
非常時期,老師們(men) 依然堅守“教學”、“教研”兩(liang) 手抓。每晚八點,馬佳慧已經準時守候“空中課堂”,在提前觀看了明天的課後,隨即進行備課、製作PPT等。即便是晚上九、十點,馬老師依然孜孜不倦地設計著明天的線上教學內(nei) 容,力求每天的線上課程有效實施。
隔屏不隔愛,線上課堂一個(ge) 也不能少
“十八線女主播”可謂“一波三折”。剛熟練運用釘釘平台進行在線教學,馬佳慧又遇到了非常棘手的問題:如何提高在線作業(ye) 批改效率?她一直在嚐試不同的在線作業(ye) 批改方式,力求最有效的方法。首先,她利用釘釘群的家校本發布作業(ye) ,學生可拍照上傳(chuan) 自己的筆頭作業(ye) ,也可發布朗讀視頻、語音等口頭作業(ye) 。由於(yu) 學生數量較多,一一進行打字反饋作業(ye) 情況的效率較低,所以馬佳慧又開始嚐試運用釘釘語音講解、視頻講解等功能,有效解決(jue) 了在線上課時間緊、學生操練少的矛盾。學生們(men) 拍照上傳(chuan) 的默寫(xie) 、練習(xi) 等筆頭作業(ye) ,經常模糊不清、“五花八門”,馬佳慧批改作業(ye) 的“陣地”也從(cong) 手機轉移到ipads,又轉移到電腦上。她調侃說:急需一瓶眼藥水!
隨著在線課堂的實施,馬佳慧發現,班級中出現了“失聯”的小朋友,不參與(yu) 在線課堂互動、也不交作業(ye) ,對於(yu) 老師發給她的消息也是置之不理。但馬佳慧不想放棄這個(ge) 孩子,她一次又一次地給家長發消息、打電話詢問孩子的情況,最後終於(yu) 與(yu) 孩子接通了電話。在馬佳慧的不斷鼓勵下,孩子逐漸參與(yu) 到在線課堂。線上教學雖不如麵授方便,但正是在這樣的多重挑戰和互動下,師生關(guan) 係變得越來越緊密了。
馬佳慧始終相信:沒有一個(ge) 冬天,不會(hui) 過去;沒有一個(ge) 春天,不會(hui) 來臨(lin) 。她期待著,春暖花開之時,再與(yu) 孩子們(men) 相聚課堂!
版權聲明:凡注明“來源:新利平台”或“新利平台文”的所有作品,版權歸高原(北京)文化傳(chuan) 播有限公司。任何媒體(ti) 轉載、摘編、引用,須注明來源新利平台和署著作者名,否則將追究相關(guan) 法律責任。
-
[新聞直播間]戰疫中的90後00後 以吾輩青春 守護錦繡中華
戰疫中的90後00後,以吾輩青春,守護錦繡中華。[詳細] -
微視頻 | 青春無悔
麵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無數青年響應號召、逆行出征、戰“疫”攻堅。”在人民需要的時刻挺身而出,不畏艱險、衝鋒在前,用奉獻與責任詮釋家國擔當,讓青春在黨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綻放絢麗之花,這就是中國青年的無悔選擇。[詳細] -
“最美的風景”在身邊:和青春榜樣一起拚搏
五四青年節前夕,軍隊係統共有11名個人、2個集體獲得“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和“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榮譽。——軍隊係統第24屆“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獲獎者和2020年“全國向上向善好青年”事跡簡介 [詳細]